跌落神壇!曾經的烤鴨之王真的賣不動了

過去有個說法“不到萬里長城非好漢,不吃全聚德烤鴨真遺憾!”

而如今的說法是,天津人不吃狗不理,北京人不吃全聚德。是遊客與外地人,撐起了它們的一片天。

跌落神壇!曾經的烤鴨之王真的賣不動了

前不久,全聚德發佈業績快報,2018年公司營收17.76億元,同比下滑4.53%;淨利潤8865.71萬元,同比下滑34.81%,創下上市12年以來的最大跌幅!這個成績,毫不意外。過去幾年,全聚德的業績始終頹靡。

曾經的全聚德,是與北京烤鴨劃上等號的。全聚德在半個多世紀以前,是重要的“準外交”場所,周總理一生中曾有27次在全聚德宴請外賓,尼克松、基辛格、卓別林等等,都與他一同吃過全聚德的烤鴨。毋庸置疑,這是一隻有著國宴水準的烤鴨。

跌落神壇!曾經的烤鴨之王真的賣不動了

2012年,是它最輝煌的年頭:當年全聚德營收19.44億元,同比增長7.84%,淨利潤突破1.5億元,大幅增長17.71%。但,這就到頭了。截止2018年上半年,全聚德共有119家店,其中45家直營店,74家加盟店,相比上市之初,僅增加了49家,可謂龜速擴張。作為一家上市公司,規模增長緩慢,業績增速乏力,全聚德的股價自然逃不過一路下跌的命運。

2007年,全聚德成為首家A股上市的餐飲老字號企業,當天開盤價為36.81元,其後的股價走勢基本與大盤持平。然而,從2017年起,其股價走勢便被大盤逐漸甩開,如今更是跌至12.55元。業績乏善可陳,連老股東都不看好,全聚德到底差在哪裡?

打開大眾點評,看全聚德的各大分店,在口味、環境、服務三項評分中,服務基本是最低分。被網友吐槽最狠的,大概是它的服務費。不同於自願給小費,全聚德的服務費是強制收取,且高達10%。用網友的話說,“這麼差的服務還要加10%的服務費,哪來的規矩?”而全對於差評,要麼不回覆,回覆基本是複製粘貼,算是與線下的傲慢保持了一致。

跌落神壇!曾經的烤鴨之王真的賣不動了

企業離不開人才,而尷尬的是,全聚德似乎正變成一個烤鴨廚師的培訓學校,因為培訓出來的廚師很快就會被其他烤鴨店以高薪請走。

根據報道,全聚德廚師流動性很大,有廚師幹兩三年就走。當然,廚師流動性大是餐飲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但以全聚德的品牌和實力,這不亞於普通餐館的人才流動性,很明顯不正常。

最後就是性價比問題。對於顧客而言,就是全聚德烤鴨的性價比不行了,而這種感知是比出來的。比逼格,就算是全聚德前門店,也不如大董、全鴨季、長安壹號;比價格,它不如便宜坊、九花山、大鴨梨等等;比網紅程度,它不如衚衕裡的利群,故宮旁的四季民福,以及北京氣息濃郁的四世同堂。好在它還有響亮的品牌,但只靠品牌,很難形成護城河。不轉型,就是在等死

全聚德嘗試過改變。其實不僅是全聚德,轉型升級,是所有老字號都要面對的難題。據相關數據統計,新中國成立初期,全國至少有16000家老字號,但目前,經商務部認定的“中華老字號”僅剩1128家,且大部分經營欠佳,像狗不理、西安飯莊、廣州酒家等等,有的走不出本地,有的連連虧損。更慘的,已經是空有品牌,沒有產品上市。

跌落神壇!曾經的烤鴨之王真的賣不動了

但重新煥發生機的老字號也不少,如走親民路線的北京稻香村,靠內容營銷返老返童的百雀羚,擁抱電商的張小泉,時尚轉型的內聯升......

老字號改造的不容易,些許小例子展示的只是冰山一角。老字號想要轉型成功。前提是對事業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而不是,大樹底下好乘涼,憑藉前人建立起的品牌,肆意揮霍,不斷考驗著用戶的品牌忠誠度。

作為一家老字號餐飲企業,全聚德應該在客人體驗到美食的同時,感受到真正的增值服務,唯有如此,金字招牌才能熟諳攻守之道,做到與時共進。在產品忠誠度面前,品牌忠誠度就是個笑話,否則任何品牌都該永垂不朽了。全聚德的生意,就是這樣一點點失去的。如果再不創新發展,最終的結果就是淪落為北京的一個旅遊景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