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老師大班語言教案《風在哪裡》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優美的意境。

  2.學習有感情地朗誦詩歌。豐富詞語:翩翩起舞、頻頻點頭、輕輕晃動。

  3.理解詩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4.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5.鼓勵幼兒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屈老師大班語言教案《風在哪裡》


活動準備:

  1.風在一年四季裡給大自然帶來的變化的圖片。

  2.帶領幼兒到大自然中去感受風的存在。

  3.圖片:枝葉、花朵、樹兒、花兒、草兒。

指導要點:

  活動重點: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優美的意境。

  活動難點:理解風與四季的關係。

活動過程:

  1.觀察討論,理解詩句。

  提問:你看見風嗎?風在哪裡?你是怎麼知道的?(風是有大有小的)

  2.完整欣賞詩歌一遍。(教師範讀)

  (1)出示圖片,理解詞彙:翩翩起舞、頻頻點頭、輕輕晃動。

  (2)出示風在一年四季裡給大自然帶來變化的圖片。讓幼兒理解詩歌。

  3.學習朗誦詩歌。

  (1)教師有感情地朗讀一遍。

  (2)教師和幼兒共同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3)聽錄音輕聲跟讀。

  (4)幼兒自主朗讀。

  4.教師小結。

教學反思:

  這首詩歌非常優美,它用擬人的手法以樹兒,花兒,草兒的口吻告訴幼兒“風在哪裡”,給看不見,摸不著的風賦予了有形的生命。既豐富了幼兒的語言,拓展了幼兒的想象,又激發了幼兒探索周圍世界的好奇心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在進行活動之前,我帶領他們到大自然感受風的存在,為接下來的活動做了個鋪墊。!來自屈.老師教案.!活動中,我緊緊圍繞讓幼兒理解詩歌內容,展開了教育活動。整個教育活動進行下來很順利,幼兒的興趣極其濃厚,課堂氛圍較活躍。也達到了之前制定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