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必須要認識的六種人

生活中必須要認識的六種人


孔子根據思想境界的高低把人分為6種,分別是:小人、庸人、士、君子、賢人、聖人。孔子關於這六種人的論述記載在《孔子家語·五行解》和《論語》中,現在把這六種人做一個簡單的歸類!

小人:“毀人之善以為辯,狡訐懷詐以為智,幸人之有過,恥學而羞不能,小人也。” 大意是:詆譭正能量;把狡猾當做善良;幸災樂禍;不求上進,羞辱弱者。

庸人:“所謂庸人者,心不存慎終之規,口不吐訓格之言,不擇賢以託其身,不力行以自定;見小暗大,而不知所務,從物如流,不知其所執;此則庸人也。”

這類人不能持之以恆,善始善終;胡亂說話,沒有依據,滿嘴跑火車;不知結交賢友,多結交世俗功利朋友;不能身體力行安於某一固定職業;小事較真,大事糊塗;不知自己的真正本業,常常為外物所牽。我們之所以是庸人就在於不能認認真真地堅守一件事到底。

:有意志有恆心,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勤奮、精專、執著。孔子曰:“所謂士人者,心有所定,計有所守,雖不能盡道術之本,必有率也;雖不能備百善之美,必有處也。是故知不務多,必審其所知;言不務多,必審其所謂;行不務多,必審其所由。智既知之,言既道之,行既由之,則若性命形骸之不可易也。富貴不足以益,貧賤不足以損。此則士人也。”

君子:無私,有社會擔當。在士人的基礎上,重修身、有為、追求豐功偉業,自強不息。“所謂君子者,言必忠信而心不怨,仁義在身而色無伐,思慮通明而辭不專;篤行信道,自強不息,油然若將可越而終不可及者。此則君子也。”

賢人:社會的使命感,能做天下的榜樣。“所謂賢人者,德不逾閒,法行中規繩,言足以法於天下,而不傷於身,道足以化於百姓,而不傷於本;富則天下無宛財,施則天下不病貧。此則賢者也。”

聖人

:大徹大悟,通達無礙。“所謂聖者,德合於天地,變通無方,窮萬事之終始,協庶品之自然,敷其大道而遂成情性;明並日月,化行若神,下民不知其德,睹者不識其鄰。此謂聖人也。”

小人心胸狹窄,凡事以自我為中心,難以教化,孔子言“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但並沒有說不能教化,一般來說小人智商較高,一旦回頭,往往有驚人的成就。庸人最難教化,愚蠢多欲,心猿意馬,見異思遷。追逐小利,所以容易被人利誘和驅使。自古以來庸著眾,能執著於一技之長,持之以恆,成為士人,已經屬於難能可貴!至於超凡脫俗,捨己為人,擔當社會責任和使命,不與民爭利的君子、賢、聖,又有幾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