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城:产业花开结“富”果

(本报记者 唐静 通讯员 田薇)4月,春暖花开,正是踏青赏花的好时节。17日,鼎城区草坪镇三角堆村杜鹃湖红心火龙果基地里,63岁的谢旺枝正忙着除草。一旁,村民们也忙着修枝剪叶、施用农肥、整理游道,只待夏天丰产时,迎接各方游客。

近年来,草坪镇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任务,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依托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社辐射周围,大力实施“一村一品”产业扶贫。

火龙果种植是三角堆村的一项扶贫产业,基地面积30多亩,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贫困户通过金融扶贫贷款入股参与分红。该基地于2017年4月栽苗,2018年挂果,预计今年进入丰产期,每年每亩可创收万元,将为入股贫困户每户增收3000元至5000元。

“多亏这个火龙果乐园,帮助我脱了贫。”谢旺枝开心地说。因为老伴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谢旺枝成了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9年,她将7.5亩田地流转给三兴农业公司,获得了租金1500元。平时,她就在杜鹃湖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务工,获得劳务报酬8000元,年底分红1000元,保底收益分红共320元。一年下来,通过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她的收入达到了10800元。

除了火龙果基地外,三角堆村还成立了优质水稻专业种植合作社、油茶合作社,采用“四金”利益机制、长效分红机制、保底分红机制相结合的利益联结机制,将产业扶贫的“红利”惠及贫困户。其中,优质水稻专业种植合作社在全村流转水田400亩,进行统一播种、统一管理、定制式销售等一条龙服务,采用“玉珍香”品牌稻谷播种,每年产生集体经济纯收入约10万元。

为了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今年3月,该镇陡惠渠社区负责人带领干部前往澧县进行考察,并引进了一批“喝自来水”的葡萄苗。“这批葡萄苗都是用自来水进行灌溉作业,这样种出来的葡萄更环保、放心。”社区负责人张昌华说道。

如今,占地10亩的葡萄园已完成栽苗,预计明年9月全部挂果,年收益可达30万元。另外,葡萄园聘请村民负责管护,村民每人每天可获得160元至200元的务工报酬,加上流转土地补贴200元/亩,在盘活了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带动了贫困户就业。

教门冲村是省级贫困村,为了“脱帽”,该村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立足黄桃、油茶低改、优质稻、稻虾养殖、黄牛养殖等基地,先后成立教门冲村种养专业合作社,入股乡情种养专业合作社,通过贫困户金融贷款、土地入股、帮助就业等方式,建立起产业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帮助贫困户稳定增收,平均每年每户增收1000元以上。

乡情种养专业合作社自2018年成立以来,流转土地800亩,致力发展优质稻种植,亩产600公斤,年产值近百万元。合作社还和35名贫困户签订了聘用合同,并和驻村工作队协商,凡是有意愿为合作社服务的贫困户一律优先聘用。至2019年底,该合作社共聘用38名以上贫困户,平均工资达到每人8000元/年。

今年67岁的许本国是村里的贫困户,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他加入了乡情种养专业合作社,种植了9亩优质水稻,还在农闲之余经营一家小型榨油坊,年收入3万多元,成功脱贫摘帽。

产业兴村,经济富民。通过发展产业,这个曾经的贫困村,如今已经脱贫致富,重焕生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