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五四:王統照參加學生遊行“不明所以”還摔了個大跟頭

半島記者 張文豔

1919年5月1日,上海英文版的《大陸報》搶先披露:“政府接巴黎中國代表團來電,謂關於索還膠州租借之對日外交戰爭,業已失敗”。次日北京(晨報)刊出總統顧問、外交委員會事務長林長民《外交警報,敬告國人》一文,再次證實了巴黎和會對中國的出賣。這一不幸的消息傳出後,國內群情激憤、輿論大譁。

话说五四:王统照参加学生游行“不明所以”还摔了个大跟头

1919年5月4日,北京學生集會遊行,學界組成“十人團”分赴街頭演講。

1919年5月3日晚,北京各校學生在北大開會,度過不眠之夜,一位學生當場破指血書“還我青島”四個大字,懸掛在會場的前臺。5月4日北京13所高校的3000多名學生在天安門前集會,高呼“誓死力爭、還我青島”等口號,走上街頭,火燒趙家樓、痛打章宗祥,五四運動爆發!後來為青島文學做出巨大貢獻的王統照和楊振聲都是五四運動的參與者,他們留下的回憶文字,成為還原現場的重要史料。

话说五四:王统照参加学生游行“不明所以”还摔了个大跟头

被捕學生獲釋。

“(軍警)雖是受了軍閥們的命令與學生們取敵對態度並且可以隨時局部,但這樣熱情充滿,汗淚融合的共同表現使他們也有多少感染。有的並不怎麼緊張,只是拖了槍支、像漫無目的地隨眾前行,有的卻十分注意聽著學生們喊叫的口號,若有所思,不顧擦抹臉上的汗滴。同時,也有些學生邊走邊談,向他們宣講愛國的道理和為什麼舉行這一次的遊行”。——王統照《回憶北京學生五四愛國運動》王統照(1897年~1957年),字劍三,山東諸城相州鎮人,曾在青島居住30餘載。1918年赴北京,就讀於中國大學英國文學系。“五四”時,他參加了愛國運動。王統照的三兒子王立誠曾說,參加“五四”前後的文學革命運動,對父親影響至深。出生於相州鎮首富之家,王統照沒當紈絝子弟,而是鶴立雞群地在文學史上崛起,確實與五四運動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

话说五四:王统照参加学生游行“不明所以”还摔了个大跟头

王統照

1946年五四節前三日,在青島,他寫下了回憶文章《“五四”之日》,該文章載於1947年5月4日、5月5日的《民言報》文藝節特刊。寫完文章後不久,山大覆校,王統照應聘擔任文學院教授。然而,好景不長,1947年5月底,山大爆發學生運動,王統照因公開支持學生運動而被解聘。這種支持怕是與自己的早年經歷有關。關於“五四”的文章,王統照不只寫過一篇,還有一篇名為《回憶北京學生五四愛國運動》。

讀其文章,我們可以看到,作為中國大學的學生,年輕的王統照湧動著熱血,只是站在隊伍中間,他甚至都不知道前面到底發生了什麼。多年後,他評論當年的學生舉動,“不管歷史作者敘及這段,稱為‘義舉’,或是‘暴動’,或是‘鬧劇’,或是‘驚蟄昭蘇’的第一聲春雷,平心評判,像那等動機純正、毫不被人利用、也非宣傳所使的全體自動的‘運動’,與後來無數次的青年運動相比,真不愧是開闢第一次”。

在王統照的回憶中,我們看到了平民的反應:“學生們這一大片!喊得什麼?”一位老人問車伕。車伕大聲道:“您老耳朵不聽用了,沒聽見這是要‘誓死收回青島’‘打倒賣國賊’嗎?青島!青島在山東,是咱中國的!……”“青島是好地方我走過的,那還是光緒末年,德國人修的鐵路那時到了濟南,日本人又奪了去!可要怎麼收回來啊?”車伕憤憤地道:“有漢奸裡應外合便不好辦,學生們這是要先與漢奸算賬!”火燒趙家樓之後,巡警抓人,遊行隊伍立刻大亂,人們擁擠推搡,差點發生踩踏事故,現場遺落的各種物品更是雜亂不堪,“我親眼看見一位的大褂把正襟缺了,一位的兩隻腳卻穿著黑白不同的鞋子”,而在隊伍中間的王統照甚至不知道前面發生了什麼,只能跟著後退,結果“覆臥地上幸未被踏……並且下唇還被小石塊碰了一下,微微作痛”。

晚上回到宿舍,“有個原患十幾天傷寒的同學,因病沒有在場,他突然從臥床上一躍而起,‘我的病也好了!——我後悔沒到天安門去!’”他們聊得群情激揚,就“連僱的廚役也抹著白圍裙立在門側,凝神傾聽”,“暗夜沉沉的京城也被‘趙家樓’的時間映放出一片曙光。同時,這片東方的曙光射遍了全中國。從是日起,揭開了中國史的‘新’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