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若無趣,不如喝茶去

| 茶之趣 |

周作人說:“我們於日用必需的東西以外,必須還有一點無用的遊戲與享樂,生活才覺得有意思。”

有意思地活著這就是生活的旨趣所在了。

在古代中國,鬥茶與插花、掛畫、品香並稱,為文人雅士怡情養性的“四般閒趣”。其中,茶為大雅,歷來推崇備至。

一口茶湯解渴意,一抿茶香至清雅。為了這一口享受,小小的茶席器物齊全,杯盞錯落間主次有序,頗具儀式感。

茶道 | 生活若無趣,不如喝茶去

從過去的小爐烹茶,到點茶,再到如今主流的泡茶法,我們對喝茶的多種感官享受,執著如初。

茶道,藉由行茶之中所用的茶器、茶室內的擺設佈置、茶人的一舉一動,連接人的感官與情感,從而喚起人們當下對生活的理解。

“一碗喉吻潤, 二碗破孤悶。”

從茶到茶道,歷經漫長歲月的累積與轉變,茶的魅力也愈加彰顯。

茶道 | 生活若無趣,不如喝茶去

| 茶之用 |

茶的演變經歷了藥用——食用——飲用的過程。

茶,剛被發現時,不過一片葉子加水的化學反應,卻能被流傳下來,繼而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究其根本,離不開茶的實用價值。

綠茶,六大茶類之首。零發酵,茶多酚最多。性微寒,微苦,回甘。清熱祛燥,提神醒腦。不適合腸胃較弱的人群。

白茶,茶中珍品。輕度發酵,茶性清涼。滋味清淡、回甘。富含茶多糖,適合降糖需求人群。

黃茶中國獨有茶類。湯色杏黃清澈。輕微發酵,口感清爽香醇。富含茶多酚和咖啡因。提神醒腦,消食化滯。

烏龍茶,又稱青茶,綠葉鑲紅邊,綠茶+紅茶之和。屬半發酵茶。降血脂、膽固醇,適合三高人群。提神醒腦,不宜空腹飲用。

茶道 | 生活若無趣,不如喝茶去

紅茶,世界人民最愛。茶性溫潤,無刺激。口感甜醇。調節脾胃功能,適宜腸胃不好的人群。

黑茶,紅、濃、陳、醇。後發酵茶類,微生物發酵。香氣獨特,口感醇厚。改善腸道環境,調節脂肪代謝。

茶,不是功課,不是束縛,不是隻有“懂”的人才有資格愛茶。茶文化博大精深,每一種茶,都有自己的特性,宛如芸芸眾生,有誰敢說:能看懂每一個人?

茶在手,一人得幽,二人得趣,三人成品。於塵世偷來閒暇時間,不乏人生之樂趣。

茶道 | 生活若無趣,不如喝茶去

觀座精選各類茗茶,把好茶帶到你面前。

以烘培型茶葉為主,其中包含巖茶、陳香型鐵觀音這兩類。烘焙過的茶葉香氣十足、茶味純正,口感獨特,火香濃郁,並且更有利於貯藏。

陳香型鐵觀音,又稱老鐵,經由5年以上儲存所得。經由歲月洗禮,陳化出飽滿陳香,茶湯呈棕紅色,清澈明亮。入口順滑,口感易發圓柔,舌底生津,呈現出醇和、舒服的老茶滋味,歷荏苒歲月而愈顯醇熟。

茶道 | 生活若無趣,不如喝茶去

武夷幽澗沉澱出巖茶的內斂氣韻,巖韻清香由內而外,像竹林隱士般滿腹經綸,卻虛懷若谷,銳而不燥,濃而不烈,層次分明的香在齒頰間流轉,喝到杯底仍有餘韻,悠遠流長。

烘培型的茶香氣深邃、清幽,需要人靜下心來細細捕捉,或者耐心品嚐之後,從回味裡體會其潤物無聲的美感。

品茶,而後體會,是一個緩慢滋養身心的過程。

這種映照東方文人精神的含蓄品格,觀座的空間氣場同樣展現得淋漓盡致。

茶道 | 生活若無趣,不如喝茶去

| 茶之境 |

佛法說,因緣聚會。一個因緣發生變化,結果就不同。

古代文人品茶注重儀式感。經由插花備具、燒炭煮茶、耐心候湯、薰香賞器、投茶注水、用心品鑑等行茶的程序,一杯芳香澄澈的茶湯,緩緩進入口腹之中,充分地融合迴盪,是頗為奇妙的過程。

除卻基本技術,泡茶一樣需要直覺去感應。即便是同一種茶,在不同的心境下,滋味和氣質也是截然不同。

茶道 | 生活若無趣,不如喝茶去

觀座以傳統東方人文審美為核心,不斷思考如何幫助人們進入茶席的場。讓空間,茶香,花藝與人和諧統一,從觸覺,嗅覺,視覺及聽覺上引領空間中的人們去感受茶道四諦之和。

如琴音最高標準“中和”,茶道也是如此吧。最後收斂起所有鋒芒、個性,全部容納在平衡圓滿之中。

現代人的幸福,是修行無需再長途跋涉。擇一日空閒,來觀座喝茶。

隱隱約約的含蓄氛圍,正是東方精神氣質的自然流露。一間茶室,一隅寧靜。邀二三知己煮茶、解語,靜謐中,都市中的壓力和愁忙,也在這一刻消失地無影無蹤。

茶道 | 生活若無趣,不如喝茶去

茶作為文化的載體,其實更多的是一種生活的態度和堅持。喝茶不僅帶給人生理上的健康,更帶來是精神上的享受和氣質上的提升。

喝茶,不如喝一口冰可樂來的刺激,它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一人一茶一世界,堅持喝茶,保持質感和精緻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