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剩女”浦東的“白富美”和“老大難”!

明天,2020年4月18日,就是浦東開發開放30週年的紀念日了。在這個重要日子到來之際,《米宅長三角》連續4期,推出《浦東30年系列報道》,回首浦東波瀾壯闊的30年,展望未來15年浦東的發展前景,以及當下置業浦東,建議你關注的熱點區域和樓盤。

昨天,第一集,我們談到《浦東30年,中國向世界交出了一份誠意滿滿的“入世”答卷!》

今天,第二集,我們來細數《30歲“剩女”浦東的“白富美”和“老大難”》

30歲“剩女”浦東的“白富美”和“老大難”!


開發開放30年來,浦東確實走出了一條特色之路:立足國家戰略,以“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勇挑改革開放“排頭兵”的責任擔當;著眼上海整體發展,構建“東西聯動”的城市新局;堅持國際化和市場化導向,對標全球最高標準推動改革創新;堅持以開放為引領,主動融入全球產業鏈推動產業升級發展;統籌協調重大關係,推動可持續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回顧30年來時路,總體上說,浦東呈現給世界的“白、富、美”是有目共睹的!

1

“白”手起家,勇於創新

上海的母親河黃浦江真的很偏心,她在奔向大海的途中,彎了一下腰,把繁華送給浦西,把落後留給浦東。1990年,從外灘往對面看,只有低矮的廠房、農田、蘆葦蕩和密密麻麻的棚戶。當時,浦東最高的建築是1954年的防洪塔,高26米。

30歲“剩女”浦東的“白富美”和“老大難”!


↑左下26米高的東昌路消防瞭望塔與左上632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廈,形成“最萌身高差”

——沒有人可以清晰地想象出浦東未來的模樣。

浦東,從她開發開放的第一天起,就“白”手起家,著眼於在“新”字上做文章。所謂“新區、新事、新章、新辦”,就是要以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新體制機制、新政策,使浦東不斷髮揮改革開放的示範作用,不斷為上海提供動力與活力之源,不斷為全國貢獻先行先試的樣板。

說到浦東的創新基因,筆者非常願意分享給大家一個故事:浦東開發開放之初,《華盛頓郵報》採訪浦東開發辦沙麟副主任。記者講,有朋友對他說,上海是一個半老徐娘,想要恢復她的青春,就要對她塗脂抹粉,或者搞一些整容手術。沙麟主任馬上對他說,你這個想法是徹頭徹尾的不對。從上海來說,是有著她光榮的過去,但由於歷史條件,這些年形成了一個非常大的工業基地和加工中心。而以開發開放浦東為契機,上海不是整容,而要以全新的方法來加速她的新陳代謝,使之越來越健康、越來越年輕。就像一句廣告詞所說的那樣——

今年20,明年18!

這個故事非常鮮活地告訴我們,“其命惟新”始終是浦東的精神本質。創新的基因,一開始就注入了浦東開發的土壤。這對於浦東自身、對於上海整體發展都至關重要。

30歲“剩女”浦東的“白富美”和“老大難”!


↑對陸家嘴中心區1.7平方公里的小陸家嘴地區採用國際諮詢的方式進行規劃設計,開創了中國城市規劃史的先例。此後,這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與國際合作的CBD規劃模型正式入藏中國革命博物館

正是在創新使命和精神的指引下,浦東創造了太多“中國第一”的記錄:第一個金融貿易區、第一家證券交易所、第一家外資銀行、第一家外資保險、第一家外資百貨、第一個保稅區、第一家外商獨資貿易公司、新中國院系調整後的第一所全日制民辦大學、第一個知識產權案件立體審判模式、第一家中外合資建造並運營的國際會展中心、第一家“一門式”行政審批服務大廳雛形、第一家超級計算中心(第一家對外開放的高性能計算公共服務平臺)、以新思維新機制組建的上海東方電視臺更是開創了很多全國第一、第一個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近些年來,又在浦東成立了第一家自貿試驗區、第一家跨境貿易電商平臺、第一個開展“證照分離”改革試點、第一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第一家自貿試驗區新片區……

30歲“剩女”浦東的“白富美”和“老大難”!


可以說,浦東今天的魅力、實力與影響力,都與這些數不勝數的“中國第一”創新有著重要關係,正如作為浦東最早開拓者之一的黃奇帆同志所總結的:

浦東開發開放過程中,真正牽動經濟社會神經的,就是創新,就是隨之而來的一系列新觀念、新思路、新體制、新機制。

浦東的地位,絕不是因為它經濟比重是上海的三分之一而不可替代,浦東的吸引力核心是改革開放創新。上海能夠發揮領頭羊作用,也絕不僅僅因為上海財大氣粗或者是全國最大的城市,而是這種深入骨髓的創新精神。

2

多元兼容,“富”有活力

30歲“剩女”浦東的“白富美”和“老大難”!


和個體的人一樣,一個區域也是有自己的氣質的。氣質這種東西看似無形,實則影響巨大。坊間,對上海內部各區的氣質有這樣一種說法——上海的浦東有些像深圳,而浦西則有些像廣州。這話雖不完全準確,但確實有幾分“神似”。

與深圳類似,浦東是多元兼容,富有活力的。最直觀的印象就是,與浦西相比(浦西也已發生很大變化),浦東講普通話的人更為突出。雖然浦東也有不少方言,但是普通話卻佔據著主導地位。

的確,外來人口的快速導入,是浦東人口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從1990年到2010年的20年中,浦東新增人口360萬,尤其是本世紀最初10年,平均每100個新上海人中就有38個選擇紮根在浦東

,2010年,浦東504萬常住人口中,外來人口占到了40%,超過200萬。相較於浦西,外來人口更喜歡在浦東工作、生活、扎堆,浦東的人口結構更加多元、兼容,富有活力。來自全國甚至世界各地的各色人才,都懷揣著夢想與希望,抱著闖一闖、換一種活法的心態,紛紛來到浦東這片熱土上創業、就業和生活。從這個意義上講,浦東的確不只屬於上海,它是全中國的浦東,世界的浦東

當然,大量外來人口能夠湧入到浦東,與浦東積極張開懷抱、提供平臺舞臺有著重要關係。比如,1993年浦東新區招考機關幹部,實現了“打破地域界限、打破身份編制限制、打破學歷限制”三個突破。只要有本事,不管是天南地北哪裡人,不管是體制內外甚至私營業主,不管是研究生、海歸還是農村出身,只要有真才實學,都可以公平競爭,浦東唯德才是舉。現在想想這事,依然令人激動和感動。

在浦東開發開放進程中,不管是富商巨賈、金領白領、創新創業人員、個體從業者,還是科研人員、產業工人、服務人員,或者老外管理者、淘金者、回國人員等,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在浦東這個超級平臺上都活出了屬於自己的精彩。

上述所有這些都構成了浦東富有活力的“城市氣質”,這種氣質對於新來者不排外、不盛氣凌人,這種氣質尊重多樣性與創新性、讓人沒有違和感,這種氣質鼓勵人充滿激情、努力實現自我、最大限度釋放潛能。這樣的浦東怎能沒有魅力、吸引力和創造力呢?

3

以夢為“美”,在地球儀旁思考浦東的“世界眼光”

和作為“試管”的深圳有著本質的不同,浦東從一開始,就是頂層設計的產物。但是,對於浦東的改革者而言,做規劃是需要想象力的。他們甚至把“站在地球儀旁思考浦東”掛在機關食堂的牆上,每天吃飯的時候警醒自己。

30歲“剩女”浦東的“白富美”和“老大難”!


與國內其他城市新區相比,浦東“世界眼光”的特點是非常突出的。當前中國已進入改革開放深水區與攻堅期,上海正在加快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以及卓越的全球城市,浦東作為全國改革開放的先行區和示範區,責無旁貸地要利用好自己的世界眼光與國際化能力,代表上海努力為全國趟出一條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路子。

30歲“剩女”浦東的“白富美”和“老大難”!


如果說上一輪我國與WTO規則接軌,浦東發揮了重要的先行先試作用,那麼新一輪中國與最新國際投資貿易規則接軌,甚至在中國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重塑的過程中,浦東需要大膽試、大膽闖的內容還非常多。

在浦東這片土地上,國家意志與市場力量的相互交織與角力,從來沒有停止過。尤其是在當前被這場疫情深刻改變後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與貿易戰持續膠著之下,不論是自貿區擴容、長三角一體化還是頻繁的政策加碼,浦東似乎再一次被推到風口浪尖。

30歲“剩女”浦東的“白富美”和“老大難”!

如今的浦東,已滿30而立之年,她已不再年輕,更像一位絕代風華的高冷“剩女”,面臨著如何續寫上海傳奇的新考驗!

開發開放30年過去了,浦東成功了嗎?從造城的角度看,絕對是的!如果在夜色中,從外灘看浦東的話,這幾乎無可非議但這並不意味著浦東就沒有遺憾和問題。在總結浦東開發開放30年成功經驗的同時,我們也不能不迴避,當前浦東“改革再爭先”,所遇到的一些“老大難”問題。

1

“老”:新的年輕人進不來,新的副中心玩不轉?

2011年以後,上海在全國率先、從嚴實施房地產限購政策,2016年,更是升級到五年社保+禁止單身購房的地步。

從開發開放前,“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幢樓”,到如今,浦東的房價不僅反超浦西,浦東主城區的房價升值幅度也遠要遠高於浦西,如此高企的浦東房價,若非外企、國有大企業,一般中小企業的普通員工,尤其是外來人員家庭,想要在浦東主城區買房,真的是能難以承受之重。以筆者在浦東置業的張江湯臣豪園2期為例,2005年首次開盤均價7600元/㎡,2010年上漲到23000元/㎡,5年上漲了約3倍;目前均價85835元/㎡,15年上漲了11倍多

與國內其他更具活力,顯人才落戶政策友好的一線、新一線城市相比,浦東,已不再具有吸引大量年輕人才湧入的優勢

2018年,上海更是用“兩個嚴控”(到2035年,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萬人左右,這就意味著全上海每年只有4萬新增人口指標,新增建設用地未來17年只有50平方公里)來限制擴張!

2016-2017年,上海經歷了連續2年的人口負增長,2017-2019年,上海樓市橫盤長達3年之久!

浦東,作為上海的一份子,也未能獨善其身。浦東開發開放第一個10年新增102萬人口,第二個十年新增264萬人口,第三個十年,前六年又新增了46萬人口,到2016年末,浦東常住人口已達到550萬,此後和全上海一樣,也出現了負增長,2018年末官方統計常住人口數縮水到了545萬,2018年12月頒佈的《浦東新區2035年總體規劃》到

2035年,浦東常住人口數不超過558萬人,這真是讓人驚掉下巴的數字!難道未來17年,浦東不需要人了麼,每年不到1萬的新增人口指標,夠支撐浦東未來的發展麼?

儘管2019年,臨港新片區設立後,浦東定向寬鬆了在臨港386平方公里特定區域的購房資格,從全市統一的社保5年+禁止單身購房,調整為臨港工作1年+2年勞動合同+3年上海社保,允許單身購房。

30歲“剩女”浦東的“白富美”和“老大難”!

新片區管委會也表示,未來10年每年要新增10萬人口落戶臨港,那麼新片區到底歸不歸口浦東新區統計數字,如果是,那豈不是要不了一年半載,就破了浦東新區2035年規劃的常住人口558萬的上限了麼?

這幾年,不僅是新上海人來浦東的少了,浦東新規劃的一些城市副中心,似乎也不成氣候,玩不轉了!

世博會結束已有10年,浦東世博園區,迄今還有一些場館、地塊荒在那裡,沒有開發;

前灘,2011年舉辦世界游泳錦標賽時,就造好了東方體育中心,如今9年時間過去了,這個被寄予“陸家嘴2.0版”厚望的前灘商務區,也就多了個惠靈頓公學,幾棟寫字樓和幾個豪宅樓盤,造了好久的前灘太古裡,遲遲未有開業。

根據浦東2035年規劃,除了滿負荷的陸家嘴,半成品的世博前灘這2箇中央活動區,以及第一代的花木城市副中心外,又新增了1個新城中心(南匯新城中心,即臨港新片區核心區滴水湖)和3個城市副中心(金橋、張江、川沙)。

30歲“剩女”浦東的“白富美”和“老大難”!


浦東第一代的花木城市副中心,除了上海科技館、世紀公園和風頭早已被(虹橋)國家會展中心蓋過的新上海博覽中心等文化、會展地標之外,也沒有徐家彙、五角場等浦西傳統的城市副中心,以及浦東最早的八佰伴商圈那麼有人氣。如今,又冒出來那麼多新城中心、新副中心,在傳統商業模式早就變了的今天,會不會是一種過剩呢?

2

“大”:過度依賴大戰略、大項目、大企業,“大”也有“大”的難處!

最近這十年,

上海幾乎完美地錯過了中國互聯網的黃金時代

30歲“剩女”浦東的“白富美”和“老大難”!


從開發開放伊始,就充滿了“頂層設計”邏輯的

浦東,習慣性的與國家大戰略,國家級、市級大項目,國字號大企業,捆綁在一起。從上世紀90年代的通用汽車、華虹微電子,到如今的C919國產大飛機、特斯拉,一個喜歡大資本的城市,和必須以破壞、創新為主的互聯網公司,似乎有一種天然的衝突。上海和南方另一座外貿為主導的城市廣州一樣,失落非常。

也正因此,浦東既沒有像蘇錫常這樣發達的縣域經濟,又沒有像杭州、深圳這樣的阿里、騰訊和華為,也沒有像甬臺溫這樣雄厚的民間資本。民營經濟和中小微企業並不發達的浦東,給人的感官,就是重點開發區與非重點發展區域落差很大看張江、看臨港,真像硅谷、新加坡;看陸家嘴,真像紐約曼哈頓;但是要看看被浦東兼併掉的川沙、南匯2個老縣城,真像四川和安徽!

這三十年,川沙、南匯2個老縣城的城市建設遠遠落後於浦西的郊區新城

,儘管也有地鐵通達,到市中心距離並不遙遠,但普遍3字頭的新房均價,遍地2字頭的老破小、動遷房,相比浦西同條件的青浦、松江、嘉定,房價要低出10000元/㎡。而浦東的一些老鎮區,如:高橋、周浦、新場等大鎮,地鐵建造時,清一色地都不進“城內”,而是專挑能賣出更多土地的“城外”走,不少老鎮,還停留在未開發的歷史風貌之中。

總面積1210平方公里的浦東,大餅攤得很大,但單位產值卻沒有深圳高。浦東2019年每平方公里的GDP產值是10.52億元人民幣,而深圳每平方公里的GDP產值是13.48億元人民幣,浦東全境100%是長江入海口的沖積平原,而深圳有68%是山地。

令人遺憾的是,開發開放30年,浦東全境到現在連1公里的客運鐵路都沒有!玩具一樣的磁懸浮列車,8分鐘只解決了打車30分鐘也能開到的一小段距離,要進浦東和上海的內環城區,還要再換乘地鐵。

30歲“剩女”浦東的“白富美”和“老大難”!


試想當年,建造磁懸浮的時候,步子再邁開得大一點,市內端延伸到陸家嘴、上海火車站,郊區端直接拉到臨港新城滴水湖,

那麼整個浦東快速通勤的大動脈就打開了而今,從臨港新城滴水湖畔坐地鐵到陸家嘴東方明珠,16號線轉2號線,單程需要1小時42分鐘。這個時間,從上海坐高鐵都可以300多公里外的浙江金華了!

再看深圳,14分鐘高鐵可以到香港西九龍,即使從廣州坐高鐵50分鐘也可以到香港了!

30歲“剩女”浦東的“白富美”和“老大難”!


2019年,上海在定位臨港新片區的發展目標時,提出要“推進臨港新片區金融先行先試,早出成果”。令筆者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香港的金融中心放在中環,沒有放到大嶼山;深圳的金融中心放在前海,沒有放到大鵬新區;北京的金融中心在西城區金融街,也沒有放到通州新市府去!為何上海偏偏要讓臨港勇挑金融改革的重任?但凡全球頂尖的金融中心,紐約、倫敦、東京、香港、新加坡,都沒有離開過核心CBD金融業,可不是跨境電商,可以放在義烏,也不是阿里大數據,可以放在杭州市郊的雲棲小鎮,更不是攜程客服,可以放到南通,它不像特斯拉超級工廠,你可以安排個幾百輛班車,就可以接廠工廠妹去臨港上班了。臨港新片區

要發展金融業,又如何做到讓習慣了在陸家嘴上班的金領們,願意搬去70多公里(相當於從上海人民廣場到蘇州工業園區的距離)以遠的臨港呢?

3

“難”:改革再爭先,需要大魄力、大智慧和大動作!

30歲“剩女”浦東的“白富美”和“老大難”!

1990年,總設計師鄧小平在聽取朱鎔基關於浦東的規劃構想之後,即興說了一段話:“金融很重要,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著棋活,全盤皆活。上海過去是金融中心,是貨幣自由兌換的地方,今後也要這樣搞。中國在金融方面取得國際地位,首先要靠上海這個要好多年以後,但是現在就要做起。”浦東被定位為國際金融中心,這一論調曾經讓在一旁的時任上海市經委主任,後來的重慶網紅市長黃奇帆震動不已。在遙遠的90年代初,人民幣是受到嚴格管控的,連貿易項下都沒有自由兌換。浦東新區為了報銷國際專家的機票,都必須“取道”香港。

但是,因為種種原因,直到今天,儘管大量國字頭的要素市場搬到了浦東,但浦東離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際金融中心依然很遠

——它並不具備資產全球化配置的能力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浦東和上海的追求,轉而成為了一個經濟發達的一線城市,並以此為傲!

30歲“剩女”浦東的“白富美”和“老大難”!


1994年2月19日,小平同志這一生,最後一次視察離開上海時,把上海市的主要領導叫到了車廂,囑咐他們,要抓住20世紀的尾巴,這是上海最後的機遇了!鄧小平未加掩飾的是時不我待的急迫。對於中國而言,大發展的機遇不多,上海抓不抓得住,就看造化了。

如今,我們已經邁進了21世紀的第三個10年大國博弈撲朔迷離,國內一線城市之間的競爭,甚至是新一線城市發起的對上海的趕超,也是愈演愈烈!疫情之後,國內和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劇,而我們的決策者也越來越意識到,沒有哪一個國家可以靠造城和房地產強國,因此也旗幟鮮明的提出了“房住不炒”,一個城市的發展,一定要擺脫對房地產和土地財政的過度依賴!

現在看來,不論是被動,還是主動,浦東乃至上海新一輪的改革,必須要拿出當年深圳、浦東初創時“敢為天下先”的大魄力,要有高瞻遠矚的大智慧,還要有突破固有條條框框的思維模式和“大動作”!

一個前所未有的,充滿機遇和挑戰的不確定的時代,浦東的新故事又將如何續寫?我們拭目以待!

來源米宅長三角,作者夏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