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時的呼吸與生活中的呼吸有怎樣的關係?掌握2個方面就好了

歌唱時的呼吸,不僅是發聲的動力,而且是歌唱藝術表現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們都知道,風琴、手風琴是靠風箱裡的空氣壓力,使琴的簧片振動而發出聲音的。而歌唱則是由肺部呼出的氣息使聲帶振動而發聲的,所以說沒有呼吸就發不了聲。我們歌唱時,發音的正確,嗓音的優美,歌聲的宏亮,聲音的高低、強弱,表現感情所需要的氣勢等等藝術手法,都是與呼吸有密切關係的。

歌唱時的呼吸與生活中的呼吸有怎樣的關係?掌握2個方面就好了

唐朝段安節在《樂府雜錄》中指出:“善歌者,必先調其氣。”法國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巴黎音樂學院教授潘才拉在《歌唱的藝術》一書中指出:“歌唱家的歌唱正如他的呼吸一樣:呼吸好,歌唱就同樣的好;呼吸差,歌唱就同樣的差。”由此可見呼吸對歌唱的重要性。那麼歌唱時的呼吸與生活中的呼吸有著怎樣的關係呢?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

首先,兩者的目的和任務不同。生活中的呼吸,是人類生存的需要。呼吸是人的生理本能,人生下來就會呼吸,不用別人指教,我們吸進去氧氣,呼出二氧化碳,如此循環來延續人的生命,一旦呼吸停止,人的生命也就結束了。而歌唱時的呼吸則是為了歌唱的需要,即為了歌唱時的氣息飽滿、流暢自如,為了聲音的優美、嘹亮和動聽。

歌唱時的呼吸與生活中的呼吸有怎樣的關係?掌握2個方面就好了

其次,兩者在表現和要求上也有所不同。生活中的呼吸,是有節奏進行的,呼與吸的時間差基本相等。說話時可以隨意停頓而進行呼吸,因為需要量少,持續時間短,所以氣息淺,氣吸到肺的上、中部就夠用了。生活中的呼吸是下意識的活動。我們無論是在工作、勞動、學習和睡眠時,人們都不用有意識地去控制,它會根據各種活動的不同需要,進行下意識的調整,自如有節奏的呼吸。因此,生活中的呼吸是種純自然狀態的呼吸。

歌唱時的呼吸與生活中的呼吸有怎樣的關係?掌握2個方面就好了

但歌唱時的呼吸就不同了,它要受歌曲旋律、節奏的制約。有的歌曲樂句較長,但為了完整表現歌曲和聲音的連貫統一,必須一口氣唱下來,這就需要呼氣的持續時間要長。歌曲是按節奏進行的,你就不能隨意停下來歇一歇再唱。歌曲的旋律時高時低,樂句有長有短,情緒有起有伏,聲音有強弱變化,速度有快慢不同。因此,要求吸氣要吸得平穩吸得深、吸得飽滿,一直要吸到肺的底部。吸氣不僅要自如、緩慢、從容、流暢,而且要靈活多變。吸氣持續時間有長有短,有連有斷,呼氣的量有多有少,這就需要有腰部周圍的肌肉和橫膈膜肌肉的支持。歌唱時的呼吸,是有意識控制的活動。因此,可以說它是人為的,不自然的狀態。意大利歌唱大師巴拉認為:“說話時氣息消耗掉,自然地流出,這時腹部往裡陷進去。氣用完了,我們再吸一口氣,這過程不斷反覆。歌唱時的呼吸與自然的呼吸正好相反。我們吸氣,開始唱,而腹部稍稍向前,不像講話時那樣陷下去。歌唱時不能讓它縮回去塌陷下去。一定要保持住它,讓它向前。”這裡說的“腹部”,一般是指上腹部。

歌唱時的呼吸與生活中的呼吸有怎樣的關係?掌握2個方面就好了

歌唱時的呼吸,雖然是人有意識控制的,是不自然狀態的呼吸,但要求它應像生活中的呼吸那樣平穩、自如、輕鬆、流暢。我們完全可以把生活中一些呼吸的感覺用到歌唱中來。如唱低聲區時,有生活中嘆氣的感覺;唱中聲區時,有像生活中興奮地講話、朗誦時氣息的感覺;唱高聲區時有像向遠處喊人時氣息的感覺。假使把這些感覺用於歌唱時的呼吸對我們的歌唱是極為有利的。所以也可以這樣說,生活中的呼吸是歌唱時呼吸的基礎,而歌唱時的呼吸則是生活中呼吸的藝術誇張,因而更深更飽滿,更有表現力和感染力。

歌唱時的呼吸與生活中的呼吸有怎樣的關係?掌握2個方面就好了

生活中的呼吸既然是歌唱時呼吸的基礎,那麼兩者是有共同點的。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不會把歌唱的呼吸神秘化,以致於違反人的生理規律而出現強制、生硬、僵化的做法,或出現吸氣過多、過猛,演唱時憋氣,氣息不流暢等毛病。因為歌唱時的呼吸,比生活中的呼吸要求更高,更藝術化,“誰呼吸得好,誰就唱得好。”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就會從思想上重視起來,下功夫去進行練習、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