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安山川雋美,指南村有鳳來儀

十一月初的週末,去臨安指南村旅遊。

從杭州出發,走杭瑞高速,約莫70多公里即可到指南村。

此前只聽聞指南村之名,只知道在臨安大山之中,自然環境保護的很好。

早上十點半,走彩虹高架到轉塘上高速。

陽光晴熱,高速車流頗多。轉塘、留下等處,是繞城繁忙之處,貨車如過江之鯽。

朝西,到閒林,不多時,就到青山湖,即進入臨安境內。

青山湖六年前曾來過,貌似風景尚可。不過杭州未來科技城大開發,城西科創走廊將之劃歸版圖之下,現在越發的成為樓市網紅。風頭一時,蓋過臨安無兩。

到指南村先要在臨安下高速,出高速口,見一巨大人物塑像立於路前,一副青衿儒生打扮。我猜應該是吳越王錢繆,畢竟此處是他故鄉,是這出產最大的人物了。不過這像打扮,讓人很難與一個私鹽販子,氣壓江城十八州的赳赳武夫聯繫起來。

一直以來對臨安印象很好,雖不曾親臨,但接觸不少當地人。感覺男的大多帥氣女的大多秀美。大概是山川精華這方水土賦予的緣故。

從高速下來,沿著杭昱公路朝西開不多遠,就到臨安城區。城區樓不甚高,路不很寬,卻整潔異常,沒有嘈雜的繁華熱鬧,也沒有蕭瑟的落寞無聊。街邊高樓不多,大多在五六層的樓房,一副悠閒生活的樣子。淳樸安靜之氣息撲面而來,瞬間對這好感又曾。

臨安臨平,兩個都是杭州的附屬郭縣,相比之下,臨平顯得雜亂,臨安卻是整潔從容一些。

畢竟臨安是浙西大縣,城市 蘊含山川的穩重端厚。而杭嘉湖平原的小城,會讓人覺得妖冶奢華。此地不失為養老一好去處。

臨安面積之大,讓人咂舌。不過現在的臨安卻是以前於潛、昌化二縣並進來的。把浙西山川形勝,風景絕佳都給了這個小城。

吃完中飯,繼續西行,大概一個小時到指南村。開出城區不多時,就進入山區。公路蜿蜒盤旋,九曲纏繞,山林樹密,車子開的小心萬分。

臨安山川雋美,指南村有鳳來儀

指南村

指南村在高山之中,買10元門票才能進入。時間是週六下午兩點,陽光正好,微風正爽。秋日之美,山林為之色彩斑斕。指南村遊人如簇,真想不到竟然 有這麼多 遊客。好不容易停好車子,隨著人流開始瞎逛起來。

此村整體建在山中,四面環山,放在古代,絕對是交通閉塞,逃避亂世的地方。現在開發旅遊,整村房屋外立面翻新重造,道路修繕,建立公共設施。村民做民宿營生,吸引四方遊客。村裡有古銀杏樹若干,千百年歷經風雨,長成參天茂盛模樣,想不到21世紀可以成為旅遊亮點,幫助村民增產增收。

臨安山川雋美,指南村有鳳來儀

銀杏所謂爺爺種樹孫子得,看這滿山植被和參天古樹,真的讓人覺得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因果報應。沿著村子瞎逛,有一處曾是祠堂改建的村史陳列館,介紹了村子的歷史。 只是草草瀏覽,據說這個村子是明朝某官逃難在此定居的,後來錦衣衛追殺至此。突然覺得明朝的錦衣衛真可憐,我們今天開車進來都覺得十分費力,而500年前那些錦衣衛卻要靠雙腳翻山越嶺。。。那真辛苦。

後續的故事,就跟中國絕大多數村莊記載的歷史一樣的,某世祖某某公發家 ,家族從此走上康莊大道。

鄉村振興

指南村的民宿應該做的是蠻成功的,或者整體古村落髮開做的也是可圈可點。畢竟在自然旅遊資源豐富的臨安,能打出一個名頭,也是有幾分實力的。

這村莊裡所見,絕大多數是老人基本上沒有年輕勞力。這也符合現狀,年輕人,誰願意住在這四面高山,遠離繁華的山裡。即便是空氣甜如蜜,食材自然又有機,也無法吸引到年輕人。

像指南村這樣的整村投入大把的錢做基建,造的那麼漂亮,確實不多見。換句話說,只要投下大把的真金白銀,哪裡都可以建設成這樣的硬件。硬件雖好,卻依然無法留住人。

鄉村振興,真的不是靠政策、金錢投入就能振興的。

約莫呆了一個小時,便準備返程。

說實話走了一圈,沒有特別好的印象也沒有特別的吸引人的地方。或許是不瞭解,或許是這樣的風景看多了,臨安以及浙西很多地方都差不多。總之覺得這個地方交通真心不方便。這個村子的肇始者們,因為躲避戰亂而遷於此,因為交通不便,與世隔絕,才能苟全性命於亂世。如果他們有機會,絕對是嚮往更好的環境居住生活。

指南村,與浙西、浙中、浙南很多山村一樣,在歷史的長河中頑強的生存,又在歷史的現實中大放異彩,只是,這異彩也面臨著斷代和老去。

臨安山川雋美,指南村有鳳來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