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公主府中的家奴,到母儀天下的皇后,衛子夫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衛子夫應該算是中國歷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女性之一了。

從公主府中的家奴,到母儀天下的皇后,衛子夫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她本是平陽公主府中一普通婢女,只是運氣好遇見了到姐姐家中做客的劉徹,並被其看中。也不能說是被看中,更多的可能只是巧合。當時劉徹睡前更衣,而衛子夫正好是服侍劉徹的婢女。也許劉徹當時年輕氣盛,因為一時的生理需要,從而臨幸了這個婢女。

是日,武帝起更衣,子夫侍尚衣軒中,得幸。——《漢書 外戚傳》

原本對於漢武帝以及衛子夫來說,她們本應該就是彼此之間匆忙的過客。第二天起來穿好衣服後,那個人依然還是高高在上的天子,衛子夫依然還是那個婢女,最多能得到一點賞賜。

但衛子夫是幸運的,她有一個善良的主人。年輕的漢武帝一夜風流之後,平陽公主請求把衛子夫送到宮裡。臨行前,平陽公主叮囑道:苟富貴,勿相忘。

從公主府中的家奴,到母儀天下的皇后,衛子夫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至此,這個小小的婢女,命運就此改變。

剛進宮的衛子夫只是一普通宮女,劉徹也早已經將其忘在九霄雲外。苦熬一年以後,倍感出頭無望的衛子夫,想要出宮。出宮前,她獲准見了漢武帝一面。還好,劉徹想起了她,並將其留了下來。看來,這個男人,也並不是那般無情。

數月之後,衛子夫驚喜的發現,自己懷孕了。這不僅僅是衛子夫的驚喜,更是漢武帝的驚喜。因為他登基數年,卻一直沒有子嗣。當初那個讓自己許諾金屋藏嬌的表姐陳阿嬌,肚子一直沒有動靜,一度讓劉徹懷疑這是不是自己的問題。

沒想到,如今卻是這個自己從姐姐家中隨手帶回的小婢女,讓自己看到了希望,更打破了皇帝不育的流言。這可是大功一件,因為在古代,帝王如果遲遲無後,其皇位就坐不安穩。畢竟這個涉及到一個國家的統治傳承。當初因為漢武帝遲遲無後,淮南王劉安沒少做美夢。他時常在幻想,要是漢武帝哪天突然掛了,他又沒有兒子繼承皇位,那這皇位不該是由自己來繼承嗎?於是乎,他開始招兵買馬,著手準備機會的到來。

王心以為上無太子,天下有變,諸侯並爭,愈益治器械攻戰具,積金錢賂遺郡國諸侯遊士奇材。——《史記》

由此可見,因為漢武帝沒有子嗣,許多人都巴不得其早死,以便給自己上位的機會。而出於這個想法,一些人未嘗不會鋌而走險,刺殺漢武帝。而皇帝一死,諸侯們為爭奪皇位必將大打出手,屆時,將會是國家的災難。

從公主府中的家奴,到母儀天下的皇后,衛子夫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所以,衛子夫此時懷有身孕,可以說是起到了穩固政權的作用,功勞可不簡單。

於是乎,衛子夫備受尊寵,弟弟衛青也因此謀上差事,開啟了自己的名將之路。

“入宮歲餘,竟不復幸。武帝擇宮人不中用者,斥出歸之。衛子夫得見,涕泣請出。上憐之,復幸,遂有身,尊寵日隆。”——《史記·外戚世家》

當然,衛子夫獲寵的原因,不僅僅是給漢武帝生了孩子。她還得要感謝一個人,這個人叫陳阿嬌。

陳阿嬌是當朝皇后,母親是館陶長公主,漢景帝的親姐姐。當初劉徹能夠成為太子,順利登基,離不開這位姑姑的支持。

話說劉徹雖然聰慧,深受漢景帝寵愛,但他非嫡非長,太子之位原本就輪不到他。景帝初定的太子,乃是長子劉榮。而館陶長公主一心想讓女兒當皇后,於是就尋到劉榮母親慄姬,想促成這門親事。但慄姬因為館陶長公主時常為漢景帝進獻女子而心生怨恨,拒絕了這門親事。

而景帝諸美人皆因長公主見得貴幸——《漢書 外戚傳》

於是乎,吃了閉門羹的館陶長公主,轉而把目光投在了當時還是膠東王的劉徹身上。恰逢當時劉徹母親王夫人,也是一個後宮弄權的好手,一心想要扶持兒子坐上皇位。

從公主府中的家奴,到母儀天下的皇后,衛子夫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所以,兩個女人一拍即合,劉徹和陳阿嬌結成了娃娃親。

之後,館陶長公主和王夫人裡應外合,強強聯手,成功將劉榮母子扳倒。最終漢景帝廢掉太子劉榮,改立膠東王劉徹為太子。如此一來,陳阿嬌便成為了太子妃。

隨著劉徹的登基,陳阿嬌也成為了當朝皇后。

原本一切都是那麼順利,大家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但是,當感情被利益所裹挾,其實就已經變了味道。

陳阿嬌是一個控制慾很強的女人,坐上皇后之位以後,她自恃背後有館陶長公主撐腰,再加上自己又是當朝皇后。所以其對於劉徹,有著極強的佔有慾。當時的後宮裡面,劉徹少有機會能和其他女人相處。這也是劉徹為何遲遲沒有子嗣。

漢武帝對此雖然非常惱怒,但剛登基的他,羽翼未豐。他還需要依靠館陶長公主來幫忙壓制竇太后那邊的不穩定因素,畢竟她是竇漪房唯一的女兒。有她在,那些竇氏外戚,就不敢興風作浪。

從公主府中的家奴,到母儀天下的皇后,衛子夫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所以,對於自己這個表姐,漢武帝是敢怒不敢言。

“初,武帝得立為太子,長主有力,取主女為妃。及帝即位,立為皇后,擅寵驕貴,十餘年而無子”——《漢書·外戚傳上》

這種被管制生活後的長久壓抑,使得衛子夫的出現變得格外特別。尤其是衛子夫在給漢武帝一而再再而三的誕下子嗣之後,衛子夫在漢武帝心中的地位越來越高。

相較之下,身為皇后的陳阿嬌卻坐不住了。這不僅僅是爭寵那麼簡單,更多的是自己這個皇后的地位受到了威脅。畢竟館陶長公主不可能護住自己一輩子,而自己一直都沒能給漢武帝誕下子嗣。如果某一天,衛子夫的兒子被立為太子,那麼自己還能在這個皇后寶座上坐著嗎?

這想想都後怕。

於是乎,陳阿嬌開始處處與衛子夫作對,甚至不惜以巫蠱這樣的邪術來陷害衛子夫。如此作為,令本就和表姐漸行漸遠的漢武帝感到厭惡。而相較之下,衛子夫卻善良得讓人心疼。面對陳阿嬌的咄咄相逼,她從來都是忍讓。而且對於陳阿嬌這個皇后,她一直表現得恭恭敬敬,言行舉止,從無半點逾越。其不僅僅是對陳阿嬌,在當時的宮裡,小到太監宮女,大到太后妃嬪,衛子夫和她們的關係都不錯。

反而是陳阿嬌,飛揚跋扈,仗著家族勢力,連太后都得對其禮讓三分。

如此對比之下,劉徹自然是越發喜歡衛子夫。

最終,公元130年,陳阿嬌因為私自找方士,施巫蠱之邪術,以求重獲尊寵,被漢武帝廢掉皇后之位。而同年,衛子夫再次懷孕,並於次年誕下一子。這是漢武帝的第一個兒子,此時漢武帝已經快三十歲了。“老來得子”,可謂是異常欣喜。衛子夫也因為給大漢帶來了繼承人,而受到漢武帝的封賞,入主中宮,成為漢武帝的新一任皇后。

從公主府中的家奴,到母儀天下的皇后,衛子夫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此刻,衛子夫迎來了屬於她的時代。

俗話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況且衛子夫一家個個都是人中龍鳳。

兒子劉據,以嫡皇長子的身份,於七歲是受封太子,妥妥的皇位繼承人,沒有人能和他爭;弟弟衛青,歷史級別的名將,首次出征,便破龍城而還,獲封關內侯。

衛氏一族並沒有像其他的外戚集團那樣,靠著裙帶關係上位,而是實打實的戰績軍功。衛青的七戰七捷,霍去病的封狼居胥。鼎盛時期的衛氏一族,一門五侯,妥妥的天下第一貴族。而這些,都是衛子夫的籌碼,其在朝中的地位遠不是當初的陳阿嬌所能相比的。

但是,如此尊寵下,衛子夫從不恃寵而驕,仍然是當初的賢惠模樣。

更難能可貴的是,盛寵十數年之後,衛子夫因為年老色衰,劉徹移情別戀。而隨著衛青霍去病等人的逝去,衛氏一族也逐漸衰落。如此境地下,衛子夫依然處變不驚,她並沒有因此而焦躁或者怨恨。而是平靜的接受這一切。而漢武帝雖不再盛寵,但感念夫妻情誼,對其依舊尊敬。

“皇后亦善自防閒,避嫌疑,雖久無寵,尚被禮遇”——《資治通鑑》

是故,衛子夫依然穩坐皇后位,地位無可撼動。如此的寵辱不驚,也為後人所稱道,被贊為史上第一賢后。

但,衛子夫並沒有就這樣平靜的走到最後。

從公主府中的家奴,到母儀天下的皇后,衛子夫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巫蠱事起,父子反目,在奸臣的挑撥之下,太子劉據和父親漢武帝兵戎相見。當時太子劉據和皇后衛子夫遭江充誣陷,太子盛怒之下帶兵去滅江充,並將事情通知給了自己母親。

衛子夫是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好人,但並不代表她軟弱。她也有底線,這個底線就是她的兒子。誰欺負那她兒子,那她就要和誰拼命。於是她打開武庫,調集長樂宮的衛士,去給兒子撐腰。

然而,衛子夫沒能預料到的是。不明真相的漢武帝,在近臣蘇文和丞相劉屈氂的挑撥之下,以為兒子是要造反,隨即派兵鎮壓。結果劉據寡不敵眾,兵敗出逃。事後,劉據滿門被屠,衛子夫也受到牽連,漢武帝派人收回了衛子夫的皇后璽綬,衛子夫則自盡以謝罪。

沒辦法,衛子夫很清楚,這根本就沒法解釋。因為事情已經發生了,無論怎麼去追究緣由,那都無濟於事。特別是兒子戰敗,凶多吉少,自己和漢武帝這唯一的情感紐帶也不存在了。而自己的璽綬被奪,皇后權力不再,後面的日子估計也難過。

悲憤之下,死,未嘗不是一種解脫。

從公主府中的家奴,到母儀天下的皇后,衛子夫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其實,縱觀衛子夫的一生,已經很不錯了。前半生受皇帝寵愛,後半生受天下愛戴。就連死後,也是為歷史所讚譽。這樣的人生,堪稱完美。

有人說,她最後的自殺,未免有些不圓滿。但這世上哪有那麼圓滿無缺的人生?就算是漢武帝他自己,不也揹負“巫蠱之禍”的惡名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