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社导师专访|姚亦罡:在你的领域中成就大师的高度


中国女社导师专访|姚亦罡:在你的领域中成就大师的高度

姚亦罡老师是一名心理学家,在教育的路上,他长年致力于研究整合西方心理学哲学和东方灵性学问,在支持个人心灵成长和组织潜能开发的专业方向上工作了近二十年。

中国女社导师专访|姚亦罡:在你的领域中成就大师的高度

在专业领域,亦罡老师成名已久。

理工科头脑的理性与艺术家心灵的感性在姚亦罡先生身上得以和谐统一。参加过姚亦罡导师工作坊的朋友无不惊讶于他严谨的逻辑和通透的思辨能力,直指核心的洞察力及直面生活的感染力。

因为引领了太多的个人和团队成长,他被赞誉为导师的导师。

作为中国女社特约导师,不只因为他和女社创始人王桂杨的个人缘分,也因为中国女社"引领女性获得成长智慧"的帮助理念和他的道。

中国女社发起的中国女性成长工程,不是简单的解决困难,而是通过智慧共享,引发女性成长的内生动力和获得成长智慧。这完全在亦罡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范围之内。

于是,他来了,成为中国女性成长工程的一致行动人。


中国女社导师专访|姚亦罡:在你的领域中成就大师的高度

每个人都在生命的"旅程"中,所不同的是,不同的人经历不一样,在旅程中体验到的内在心情不一样,看到的外在风景不一样.....

当我们静下来,看看今天我们在旅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压力大、工作忙带来的焦虑、迷茫和混乱。成功了、钱多了但恐惧和孤独也更多了。天天讲看透,却看不透,天天讲放下,却放不下。而真正想要的自在、喜悦好像越来越远......

所以,稻盛和夫说:人生在世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修炼灵魂。

所以,最终的解决之道就是回到内在,回到本源,内圣而外王。

亦罡老师认为,深度认识自己,开启觉察的大门只是一个"醒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是锻炼更有效的思维、情绪、身体三者的区分。发现、探索、揭露你的生命力量,使能量整合统一;看清你是如何成为现在的你,以及你将去哪里?发现生命的目的和意义,创造新的可能性。

中国女社导师专访|姚亦罡:在你的领域中成就大师的高度

觉醒了自己,就进入了"叩门"的阶段: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我们总会凭着自己的心叩开你要找的门,你要寻的路,通向光明。

叩门之后才能"回家",在本我中获取能量,在你的领域中成就大师的高度。更从容自信地达成目标,更游刃有余地面对生活;在各种关系中深入持久而富有活力;脱离生存的制约,开始真正的"生活";享受丰盛的"生命",重新联结到你自己内在的力量;找到生而为你真正的本源。

战"疫"以来,除了直接被感染的人群,受伤最深的大概就是那些生死一线的小企业和"覆巢之下"的"危卵"。

这个时候,企业家的生命力和底蕴得到了最大的考验,能否解倒悬之危,最重要的在人。

一个普通人,只有觉醒自我,才能变得更强。

而一个卓越的领导者更需要具有高度的察觉能力,能够察觉自己的思想、身体与情绪的体验,挖掘内在动力,在最轻松最有能量的状态下支持和激励他人。

中国女社导师专访|姚亦罡:在你的领域中成就大师的高度

亦罡老师说,只有掌握卓越的领导智慧,提升个人修为与企业管理能力,才能成为内圣外王的领袖型 人才,这才是企业家应对各种危机的金盾战甲。

不了解自我,不了解社会,不深入人性中,如何清晰你怎么走到这里,又将带领你的团队走向哪里?有的领导者会疑问,我为公司树立了目标,全力以赴冲在前面,可为什么团队完全跟不上来?那是因为你的团队缺乏内生动力。

内生动力强的企业,如臂使指;缺乏内生动力的企业,"半身不遂"。

亦罡老师举了一个"动力团体"课程的例子,为企业家做进一步的借鉴。

他说,动力性团体中成员获得的经验可以很轻易的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让人际关系更为自由。

动力团体就是一面镜子,成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自己,镜映出你的盲点。

同时,团体更容易"涵容"个体,抱持的态度使个体能够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接触到真实的自己,而这是个体成为更为完整的人的原因。

动力性团体安全的设置和稳定的关系为成员提供了安全的退行环境,重新为成员们提供机会慢慢成长。

中国女社导师专访|姚亦罡:在你的领域中成就大师的高度

知道做不到,等于不知道。

只有打通从理论到实践的"最后一公里",才能真正形成你所希望获得的能力。

正如有人反映,看了很多沟通技巧的书,甚至还参加了沟通技巧的培训,可根本用不出来。离开课程的范畴,还是一筹莫展。

亦罡老师说,这是因为你缺乏真实场景中和他人建立和谐关系的能力。

怎么解决这种学习中的痛点?亦罡老师不厌其烦,更倾向于一对一或者面对面,做人文关怀的沟通和技巧的支持,一步步疗愈内心的伤痛,链接内心深处的动力。

中国女社导师专访|姚亦罡:在你的领域中成就大师的高度

于是,现场对话、现场个案的能力成了亦罡老师教学的最大特色。几句话,一个点,三下五除二,让你茅塞顿开,充满力量。

亦罡老师不喜欢用枯燥的理论去说明什么,而是以实战的模式,在每一个现场对话中去解构,真正产生效果的因素是什么?而又是什么阻碍了对话的进行,是什么阻碍了关系的建立,是什么阻碍了效果的出现?

从每一个现场个案中去带出沟通的基本原则和关键因素,现场体验,现场消化。

也许,我们不是企业家,也不是导师、能人,但我们依然需要活得明白、活得灿烂、激情丰盛。只有解决生命和生活中的种种困惑,才能获取爱、美、成长、自由和喜悦。


中国女社导师专访|姚亦罡:在你的领域中成就大师的高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