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加輔食,什麼時候能加?什麼時候不能加?要區分這些身體信號

最近有網友問:我家寶寶出牙了,婆婆說可以給孩子加輔食了,但是寶寶才5個月,目前母乳餵養,什麼時候添加輔食比較好?

毋庸置疑,母乳餵養的寶寶滿6個月後加輔食,逐步引進固體食物,是現下大家公認的比較合適的添加時間。有的孩子出牙早,有的孩子出牙晚,出牙並不是孩子可以添加輔食的信號表現。

寶寶加輔食,什麼時候能加?什麼時候不能加?要區分這些身體信號

為什麼嬰兒要在6個月齡後嘗試添加輔食?

因為在6個月前,除了奶之外的任何食物,寶寶都是難以消化和吸收的。

①小嬰兒的胃容量小,他們需要易消化、營養價值高的食物來提供成長所需要的熱量和營養,而只有母乳或配方奶可以做到這一點。

②6個月前嬰兒的消化系統,還未發育成熟,無法很好的吸收食物中的有益物質。它們只是經過寶寶的身體,營養物質並沒有被吸收就直接排出了。

③過早的添加固體食物,會導致寶寶對奶的需求量下降,從而影響他獲取營養。

④6個月前的寶寶免疫系統發育還不完善,如果過早的添加輔食,寶寶被感染和患過敏的概率要比只喝奶至6個月的寶寶高得多。

除此之外,還有發現,早於6個月添加輔食的寶寶,成年後患心臟相關疾病的風險更大,比如高血壓等。

寶寶加輔食,什麼時候能加?什麼時候不能加?要區分這些身體信號

即便過早的添加輔食會有這些不好的影響,但由於這些影響不是即時體現出來的,所以現實中往往有家長,提前或者推後添加輔食。

長久以來,當寶寶出現以下幾種信號時,會被認為是需要添加奶以外食物的標誌,家長們會提前給孩子添加輔食。

1、寶寶對父母吃飯感興趣。

成人吃飯的時候,把嬰兒車放餐桌旁邊,寶寶會盯著餐桌看,手腳不停的舞動,老人常說這是孩子想吃飯了,可以準備加輔食了。

其實從4個月起,寶寶就對周圍發生的家庭活動感興趣,比如看著大人刷牙、刮鬍子、吃飯等。他們只是不懂不明白,感到好奇而已。

寶寶加輔食,什麼時候能加?什麼時候不能加?要區分這些身體信號

2、嘴巴發出吧唧的聲音。

看著成人吃東西,寶寶的嘴巴會發出吧唧聲,往往我們會弄一點點大人的食物,給寶寶嘗一下,發現寶寶沒有拒絕,就習慣性的認為孩子可以加輔食了。

其實,寶寶吧唧嘴巴,是在學習如何控制嘴巴,為了以後說話、吃飯做準備,是早期準備動作,並不意味著他準備好了接受食物。

3、夜醒出牙。

有些寶寶在夜間會頻繁醒來,一般我們總懷疑寶寶是不是餓了,沒有吃飽,所以希望通過加食物來讓寶寶吃得飽一些,夜裡能睡個整覺。

其實,寶寶夜醒的原因有很多種,我們不能單純的認為孩子是餓了,即便是真的餓了,對於6個月前的寶寶,父母應該提供更多的母乳或配方奶給孩子,而不是添加輔食。

4、喝完奶不直接睡覺。

擔心嬰兒吃不飽,是眾多媽媽最易思慮的事,有些寶寶喝完奶,不睡覺。

寶寶加輔食,什麼時候能加?什麼時候不能加?要區分這些身體信號

其實是孩子進入4個月後,睡眠時長逐漸拉長,寶寶清醒的時間越來越多,他只是不需要像從前那樣多的睡眠時間了而已。

5、體重增長緩慢。

嬰兒的體重增長趨勢不會一直呈上升狀態。有研究發現,寶寶在4個月左右,體重增長減緩是非常正常的。

尤其是母乳餵養的孩子,前期體重會增長迅速,在4個月左右就開始出現減緩的情形。

6、體重過胖的寶寶。

當寶寶攝入了較多的營養,超過身體發育所需時,就容易過胖。素來都有“大胖小子”的說法,也有不少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白白胖胖發育比較好,就提前給孩子加輔食。

寶寶加輔食,什麼時候能加?什麼時候不能加?要區分這些身體信號

其實,胖孩子的發育和消化系統並不比其他寶寶好,所以不管是胖孩子還是瘦孩子,在6個月,奶都應該是孩子獲取營養的主要食物。

除了提前添加,還要注意,不要推後。

我的同事,是個高齡產婦,產後母乳量很多,在這個人人都知母乳好的時代,同事就希望孩子能多吃些母乳,就推後了加輔食,原本應該在孩子6個月時添加,結果孩子9個月大了,她還沒開始加輔食。

後來去醫院體檢時,醫生詢問餵養情況,得知一直未加輔食,就告訴我的同事,母乳再多,該加輔食時,也要加上,不能再往後推了。

佳楠總結:當孩子出現以上信號時,並不代表孩子可以吃輔食了,孩子的這些變化都是不同發展階段的正常發育特徵,而不是寶寶最好接受輔食的標誌。只有當孩子有以下這些表現時,才代表著孩子做好了探索食物的準備。

寶寶加輔食,什麼時候能加?什麼時候不能加?要區分這些身體信號

1、當寶寶能夠完全獨坐,或者需要一點支撐,能獨坐;

2、可以伸手去夠東西,然後迅速並準確的放入嘴巴;

3、會啃他的玩具,並會做出咀嚼的動作。

佳楠總結:平時要觀察寶寶的身體變化,準確判斷寶寶是否準備好了,接受奶以外的食物。

寶寶加輔食,什麼時候能加?什麼時候不能加?要區分這些身體信號

添加輔食時該注意什麼?

1、輔食添加要靈活。

從書裡學習的餵養知識,要活學活用,不要照本宣科,生搬硬套。比如西蘭花營養價值豐富,孩子不喜歡吃,可以換其他的蔬菜;熬粥孩子不喜歡喝,可以改喝疙瘩湯,軟麵條,總之要能靈活掌握輔食的添加方法。

2、輔食要按順序添加。

有的家長在孩子開始添加輔食時,恨不得把他們認為有營養價值的食物全都拿來給寶寶吃,殊不知,輔食的添加要按順序來。

先從含鐵的穀物類米粉開始,從少到多,從稀到稠,從細到粗,從軟到硬,循序漸進,逐步適應嬰兒咀嚼、吞嚥和消化能力的發育。

寶寶加輔食,什麼時候能加?什麼時候不能加?要區分這些身體信號

可以從米粉過度到稀粥、稠粥、軟米飯。麵食類可以從麵條、面片、疙瘩湯、鬆餅、麵包開始,慢慢過度到包子餃子和餅上來。

3、不隨意添加。

輔食的添加原則是單一食物,逐次少量添加,直到嬰兒能完全接受此類食物時,再換另一種食物,在這期間要注意觀察寶寶是否有地過敏現象,如果發現有過敏或孩子對某種食物不接受時,可以換一種食材,或者隔段再嘗試。

寶寶加輔食,什麼時候能加?什麼時候不能加?要區分這些身體信號

佳楠總結:嬰兒的消化能力、吞嚥能力、咀嚼能力是隨著月齡的增長一點點發育成熟的,輔食添加過急,容易給後期餵養帶來困難。把握餵養原則,觀察寶寶身體發育變化,正確添加輔食是重點。

我是佳楠,育有一男寶,心中有夢,眼裡有光,多平臺優質育兒領域原創作者,向大家分享落地實用的育兒小知識,關注@佳楠育兒記,大家一起聊孕期、嬰兒護理、寶寶輔食等等,讓您在育兒路上不孤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