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11-16集: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


《清平乐》11-16集: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清平乐】宋·晏几道


这几天工作也多,闲事也多。剧匆匆地看着,懒得多说。终究还是少了不吐不快的看剧之趣。

虽然过了六集,在这样的节奏之下,却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情节。一句话概括六集主要内容:宋仁宗生命中最爱的两个女子正向他走来。

女儿徽柔公主出生。早早结婚,后宫也一堆女人,居然三十岁才有了第一个孩子。朝臣也是凉薄,皇帝刚当爹,正开心得不得了,也不过三十岁。他们就因为生的是个女儿,便一次次在朝堂上催皇上收个宗室儿子养着。这是欺负仁宗太厚道啊。另一边,张贵妃开始冒头了。果然美貌,果然不是省油的灯,一看就是个能搅浑水的主儿。

不过这些情节都没什么好说的,很单薄。

这次深深体会到,电视剧太寡淡了还是不行啊,尤其是这种古装帝王剧,即使制作精良、演员优秀也不行。

本应该有看头的仁宗和曹皇后二人的感情戏,真是江湖人称的“淡出鸟来”。其实吧,感情深有感情深的可看处,看两人的甜;吃醋有吃醋的可看处,就看那酸味;无情有无情的好处,单看那份苦;冤家有冤家的好处,就看他们的辣。这两位算什么啊?油盐不进的。

江疏影是美女,王凯也气度不凡,不知道为什么,两人竟然一点CP感都没有,不用这么忠实的还原历史真相吧?

在曹皇后这儿,皇后只是一个与男欢女爱无关的职业么?只是一个政治身份?问题是,她明明是爱慕皇上的。可只要一面对皇上,就出鬼。非常理解仁宗对曹皇后的态度。几乎每次两人在一起,她都有本事把气氛搞僵。处处扫兴、事事扫兴,说话扫兴、举止扫兴,还大义凛然、一本正经的扫兴。别说男人看了会觉得索然无味,我一个女人看了也觉得着实无趣。更何况,皇上已经明里暗里提醒了她,从小一起长大的陪嫁丫头也三番五次提醒她。完全不起作用。皇上满怀期待一脸欢喜地到皇后宫中吃个饭,期间还特别关心她宫里的人和事,愣让她几句话说得大家都尴尬不快,连饭也不想吃了。

就这样,皇后私下里还常常抱怨皇上对她的态度。唉,对他们俩的感情发展走向已经完全没有期待了,反向期待都没有。看电视剧,感情戏好看,便成功一大半。不一定非要彼此相爱,才是感情戏好看。爱而不得、彼此错过、由爱生恨……都是好看得很的,总会让看的人产生或欢喜或心痛或遗憾或忧伤的情绪。

但寡淡呢,就一定不好看。

这剧后面帝后二人会怎样不清楚,在感情戏这一块,毫无期待。

另一方面,仁宗做为皇帝部分的戏,也是看着不知说什么好。难怪古人评价他“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看他一次次在朝堂上,像一个完全的旁观者一样,高高坐在龙椅上,不发表意见,不做出决断。偶尔说话也大都跟不说没两样,就是把事儿往圆了糊弄,态度啥的真不清晰,人均摸一下或人均打一巴掌。而在后宫与皇后说起朝堂上的事,议论范仲淹、吕夷简们,简直就像是说别个国家的事、点评历史人物。这皇帝做得也太没把自己当皇帝了。

只能说,仁宗皇帝运气好。他确实仁厚,又碰到一大群既有才也堪称君子的能臣。他在位时也没有那种野心勃勃的厉害臣子,加上皇家人丁不旺,没啥添乱的兄弟叔伯;后宫有皇后在那儿镇着,也一直太平。这是有帝王运啊!要碰上个有野心的,以他的性子,这皇位坐得稳?存疑。

当然,他的运气,一大部分也是由仁而来。因为仁,养得住好人、能人,养得住后宫,养得住身边人。

不得不说,仁宗朝这一批名士真的都非常有君子之风。吕夷简与范仲淹这么针锋相对,在事关国家的大事上,该认可对方的照样认可:吕夷简多次荐他保他,范仲淹听闻吕夷简病逝,写下“得公遗书,适在边土,就哭不逮,追想无穷,心存目断,千里悲风。”。韩琦与吕夷简也不对付,联手把他逼离朝堂,但承认他有宰相之能,遇到大事儿首先想到吕相;范仲淹早年冲撞晏殊,多年后说起前尘往事,两人举杯一笑道声幸何如之;再后来的苏东坡和王安石更是如此,两人为官时多少对立与不快,关键时候照样为对方说话,晚年相逢也是把酒论道、一笑泯恩仇……

这样的人竟然一大批,确实是古代官场的一股清流啊。比较起来,现在的官场官员们,包括现在的文人们,急赤白脸,多少难看!

《清平乐》懒洋洋追到现在,最喜欢看的部分,不是帝,不是后,不是后宫恩怨,不是爱情,而是那一群写下我们语文教材上一篇篇背诵默写篇目、考试重点的文人们的戏。

这部剧照这节奏,这么寡淡地演下去,恐怕是晏殊之子晏几道《清平乐》第一句:留人不住。


相关阅读链接

清平乐(1-2):做尽轻模样

清平乐(3-4):鸿雁在云鱼在水

清平乐5-6: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碍

《清平乐》7-8集:拂了一身还满

《清平乐》9、10集:长风方破浪,一气自横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