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在身边系列图录三 ——泰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篇 省级

文化遗产在身边系列图录三 ——泰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篇 省级

1、龙凤狮子灯

文化遗产在身边系列图录三 ——泰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篇 省级
文化遗产在身边系列图录三 ——泰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篇 省级文化遗产在身边系列图录三 ——泰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篇 省级

属传统舞蹈类别。始于明万历年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灯舞流传于大安、下洪一带,因龙、凤、狮子合舞而得名。表演集传统龙舞、狮舞、马灯特点于一身,动作刚柔相济,形象生动传神,如盘龙、龙点头、凤展翅、舞龙珠、蹲狮、狮抓痒等,对龙、凤、狮动作描摹性与舞蹈者表现性合为一体,是最具地方特色民间灯舞之一。音乐曲调汇集当地马灯音乐、民间小调、龙舞音乐精华,有轻松抒情江南民间小调,也有一人唱众人和的古老高腔,还有慷慨激昂的《将军令》,在民间灯舞中独具一格。舞蹈表现人们追求美好爱情,向往太平盛世,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天地和谐的愿望。2009年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元宵百家宴

文化遗产在身边系列图录三 ——泰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篇 省级
文化遗产在身边系列图录三 ——泰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篇 省级文化遗产在身边系列图录三 ——泰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篇 省级
文化遗产在身边系列图录三 ——泰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篇 省级

属民俗类别。百家宴,源于祭春福,是当地族人“聚宗亲,商族事,祈上苍,保平安”的祭祀求福活动,深受百姓喜爱,几乎家家户户都参与而得名。泰顺百家宴源于三魁镇张宅村,最初宴席只有一两桌,后来,认为元宵福宴饮会带来好福气,参加者越来越多,宴席增加到一二百桌,甚至上千桌。这些人来自四面八方,故称“百家宴”。据当地《张氏宗谱》和地方史料《分疆录》记载,有着800多年历史。百家宴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内容,就是举行盛大的典礼祭拜地方神祉王乞佬、陈十四娘娘和祭祖活动。“百家宴”举办当天,村民组织好几千人的队伍,抬着“陈十四”上街游行、踩街,并一路表演舞龙、舞狮,演奏民乐,夜里又放烟花、表演药发木偶戏等等。2009年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乌衣红曲制作技艺

文化遗产在身边系列图录三 ——泰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篇 省级文化遗产在身边系列图录三 ——泰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篇 省级
文化遗产在身边系列图录三 ——泰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篇 省级文化遗产在身边系列图录三 ——泰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篇 省级
文化遗产在身边系列图录三 ——泰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篇 省级文化遗产在身边系列图录三 ——泰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篇 省级

属传统技艺类别,以筱村镇徐岙底村酿制乌衣红曲最为出色。技艺自宋末传入,距今近800年历史。明《泰顺县志》载:“然至十月,则家无不酿,谓之大冬酒,故有极陈美酒。”乌衣红曲是境内酿造红酒的一种曲种,以大米为原料,经接种曲母培养多次发酵而成,外观呈乌黑色,主要含有红曲霉、黑曲霉和酵母等微生物。用乌衣红曲酿造的红酒颜色亮红,略带甜味,口感香醇,是传统佳酿饮品和菜肴佐料,以筱村镇徐岙底村酿制的乌衣红曲最为出色。乌衣红曲制作技艺于2012年被列入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4、车木玩具制作技艺

文化遗产在身边系列图录三 ——泰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篇 省级
文化遗产在身边系列图录三 ——泰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篇 省级文化遗产在身边系列图录三 ——泰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篇 省级
文化遗产在身边系列图录三 ——泰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篇 省级文化遗产在身边系列图录三 ——泰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篇 省级
文化遗产在身边系列图录三 ——泰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篇 省级

属传统美术类别。源于宋末泰顺木偶造型。将木偶、车木、彩绘和装饰技法等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车木玩具”,成为境内传统工艺的典型代表。产品曾多次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和玩具展览会展出,曾选送赴美国、日本、加拿大、比利时等国展出,并多次获得国家级奖励。该制作技艺主要流传于罗阳、百丈、司前、三魁等地。其中,在国内享有较高声誉的是以工艺美术大师季桂芳为代表的季氏家族。泰顺车木玩具制作技艺于2012年被列入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5、泰顺石雕刻

文化遗产在身边系列图录三 ——泰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篇 省级文化遗产在身边系列图录三 ——泰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篇 省级
文化遗产在身边系列图录三 ——泰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篇 省级

属传统美术类别,主要分布在龟湖镇,罗阳、仕阳等地。石雕取材于“世界蜡都”龟湖叶蜡石矿中质地上佳矿石,雕刻手法有圆雕、镂雕、浮雕及线刻,题材分人物、山水、花鸟等几大部类。泰顺石雕于2012年被列入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6、三月三(畲族三月三)

文化遗产在身边系列图录三 ——泰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篇 省级
文化遗产在身边系列图录三 ——泰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篇 省级

属民俗类别。畲族三月三又被称“乌饭节“或“对歌节”,以畲族人民纪念祖先为主题,活动形式主要是吃乌饭、唱山歌,对山歌,以歌代言。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畲族村落或畲族群众都自发组织畲族对歌会,初始在祠堂、宫庙、山林、岗头或老屋、谷场演唱,邻村畲民集聚和唱,热闹非凡。从零散的、不规则的“随便唱唱”,经历几百年的延袭、充实和扩展,三月三逐渐成为畲族人民生活中一个盛大的文化节日。泰顺畲族三月三于2012年被列入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7、陈十四信俗

文化遗产在身边系列图录三 ——泰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篇 省级文化遗产在身边系列图录三 ——泰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篇 省级
文化遗产在身边系列图录三 ——泰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篇 省级文化遗产在身边系列图录三 ——泰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篇 省级
文化遗产在身边系列图录三 ——泰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篇 省级

属民俗类别。陈十四娘娘(陈靖姑)是浙南闽北民众千百年来共同信仰的神祇,被誉为“陆上女神”。陈十四信仰风俗起源于唐代,明清时进入兴盛期。陈十四娘娘祭祀风俗从明代开始在泰顺民间形成,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每年的正月十四(娘娘诞辰日)举行为期七天的盛大祭祀活动。整个过程由声势浩大的抬神像《巡游》和七天七夜木偶戏唱《娘娘传》、以及规模宏大的集体聚餐《百家宴》等主要活动内容组成,热闹非凡,盛况空前。陈十四信俗于2012年被列入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8、翻九楼

文化遗产在身边系列图录三 ——泰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篇 省级文化遗产在身边系列图录三 ——泰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篇 省级
文化遗产在身边系列图录三 ——泰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篇 省级文化遗产在身边系列图录三 ——泰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篇 省级
文化遗产在身边系列图录三 ——泰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篇 省级文化遗产在身边系列图录三 ——泰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篇 省级

属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别。泰顺翻九楼又叫“吊九楼”,源于北宋时期,多见于求雨、祈太平、佛像开光、添寿等活动。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求雨九楼”。每逢久旱不雨,稻田龟裂,庄稼受害之年,乡民即举行祈雨九楼活动,祈求上苍赐降甘霖,以解旱情之急。所谓“吊九楼”是指在一平整的空旷野地,将九张八仙方桌平地凌空叠起,形成“九层楼”的模样,意喻九重天。“吊九楼”整个过程比较复杂,翻楼者要有扎实的功底,且对地域、气候、风向等地理与气象方面的知识都要有所掌握。可以说吊九楼是一种集神秘文化、高难杂技于一体的民间活动。翻九楼于2012年被列入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9、畲族婚俗

文化遗产在身边系列图录三 ——泰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篇 省级
文化遗产在身边系列图录三 ——泰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篇 省级文化遗产在身边系列图录三 ——泰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篇 省级
文化遗产在身边系列图录三 ——泰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篇 省级文化遗产在身边系列图录三 ——泰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篇 省级
文化遗产在身边系列图录三 ——泰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篇 省级

属民俗类别。泰顺传统畲族婚俗实行一夫一妻制,男十五而娶,女十四而嫁,同姓不婚。畲民婚姻或以歌为媒,对歌择偶,或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由于母系社会的遗传,妇女在家庭中地位也较高。婚前以歌定情、以歌会亲、以歌完婚。传统畲族婚俗,除嫁女形式外,还有男嫁女方的婚俗,入赘到未婚女子家的叫“做女婿”,入赘给寡妇的叫“上门”。解放后,畲族的婚嫁又发扬了古代遗风,男女自由恋爱,结婚不讲彩礼,婚礼简朴。畲族婚俗于2009年被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爆料、投稿、合作请联系18758730495(670495)

文化遗产在身边系列图录三 ——泰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篇 省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