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之我譜寫抗“疫”戰歌 ——武漢科技館青年抗“疫”團隊戰鬥在一線

在“保衛大武漢”的過程中,有這樣一支青春隊伍,他們充滿活力、朝氣蓬勃,用行動傳承五四精神;他們勇敢無畏、敢於擔當,用實踐書寫青春無悔;他們聞令而動、迎難而上,用堅守擔起時代責任。

他們就是武漢科技館青年抗“疫”團隊,是武漢保衛戰中眾多青春隊伍中的一支,至今仍奮戰在奪取疫情防控常態化與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的最前線。

(武漢科技館青年團員抗“疫”宣傳視頻)

晝出夜行,與病毒較量有我——這是一支敢打硬仗的青春隊伍

歲末年初,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襲擊武漢,武漢成為疫情防控鬥爭中的重中之重和決勝之地。隨著市委市政府一聲令下,他們聞令而動、問險而行,按照“應下盡下,就近就便”的原則,及時下沉到對口服務社區或居住地社區參加疫情防控工作。

社區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第一道防線。為保障居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排,他們積極承擔起社區疫情防控方方面面的工作。有人負責 24小時值守社區出入口,嚴格把好人員流動關口;有人背起噴霧器對社區進行全面消殺,維護公共環境安全有人早起整理輸送米糧魚油、瓜果蔬菜,確保每家每戶基本生活質量;有人穿梭在各個街道, 幫助居民採購藥品等必備物資;有人通過電話和入戶走訪,掌握居民身體健康狀況和實際需求;有人積極宣傳科學防疫知識,用文字、語言、圖片、視頻等形式提升居民防控意識……

青春的身影不分晝夜奔赴在抗疫一線,他們沒有因疫情來勢洶洶而退縮,也沒有因數據節節攀升而膽顫,更沒有因“零時刻”的到來而放鬆警惕,而是始終堅守在防疫崗位上,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做一名合格的“戰士”。


以青春之我譜寫抗“疫”戰歌 ——武漢科技館青年抗“疫”團隊戰鬥在一線

暑來寒往,同時間賽跑有我——這是一支善打大仗的青春隊伍這支隊伍

由 80後、90後組成,平均年齡不到 30歲,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經歷傳播速度如此之快、感染範圍如此之廣、防控難度如此之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他們能否經受住生理和心理的一次大考呢?

他們用自己的選擇和行動給出了肯定的答覆。黨員、團支部書記李登峰在防疫工作中充分發揮帶頭模範作用,不怕苦、不怕累,盡職盡責、盡心盡力地服務社區居民,三個多月的堅守曾讓他因過度勞累住進了醫院;武漢女孩張晨在參與防疫的同時,設計創作“新冠肺炎科普系列漫畫”、“最美逆行者”系列海報圖文等科普資料,參與“雲遊 春光中的武漢:帶您走進武漢科技館”直播活動,承擔起疫情防控期間我館科普宣傳教育工作;90後女孩錢錕是一名溫柔纖瘦的安徽妹子,原本打算在家陪伴久違的父母,在得到下沉社區的號召後,毅然從老家安徽銅陵返漢參與疫情防控工作;優秀科普輔導員文斯雅和陳潔茹,一位曾為重症患者買藥排隊到凌晨,一位曾獨自推著人力三輪車為居民送愛心物資,同樣嬌小的身軀在防疫期間爆發出強大的能量;逗比青年袁嘉俊發揮自身幽默才能,化身為社區居民的“開心果”,讓居民在防疫的緊張氛圍中收穫一份輕鬆愉悅……

疫情的洗禮,他們褪去了原有的青澀與懵懂,搖身一變成為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一名真正的“戰士”,並在各自的戰線上用智慧和力量點亮勝利的希望之火。

以青春之我譜寫抗“疫”戰歌 ——武漢科技館青年抗“疫”團隊戰鬥在一線

冬去春來,助武漢復甦有我——這是一支能打勝仗的青春隊伍

英雄的城市必定孕育英雄的人民。從 1月 23日凌晨武漢市宣佈關閉出城通道,到 4月 8日武漢宣佈“解封”,再到 5月2日“武漢保衛戰”迎來“零時刻”,武漢這座經過疫情重創的城市開始恢復勃勃生機。而他們是這個過程的參與者、 見證者,更是戰鬥者,也將繼續參與到奪取疫情防控常態化與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的戰鬥上來。

進入“後疫情時代”,在參與社區疫情防控常態化工作的同時,他們逐步調整工作重心,開始籌備武漢科技館復工開館工作。武漢科技館老館維修改造暨武漢市青少年創新教育中心建設項目有力有序啟動;“雲尚科普”系列線上科普教育活動於“五一”期間隆重上線,通過“雲尚觀展”、“雲尚講座”、“雲尚探究”、“雲尚心苑”等子欄目開展內容充實、形式多樣、層次豐富的線上科普活動,跨出打造線上科普教育品牌的重要一步……

以青春之我譜寫抗“疫”戰歌 ——武漢科技館青年抗“疫”團隊戰鬥在一線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武漢科技館青年抗“疫”團隊是一支敢打硬仗、善打大仗、能打勝仗的青春隊伍。晝出夜行、暑來寒往、冬去春來,他們將堅定的步伐踏落在武漢三鎮,將堅毅的身影留在大街小巷,將五四精神延續到長江內外,以青春之我譜寫新時代抗“疫”戰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