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孩子孝順你,首先自己要做好,孝順貴於傳承

想要孩子孝順你,首先自己要做好,孝順貴於傳承

01

前兩天,我去看望了一對老人。我的遠房親戚。

兩位老人都80多歲了。身體還算健康,大叔還能出去遛彎,但是大嬸已經下不了樓了。家裡住四樓,沒電梯上下樓太過吃力,就只能每天在屋裡,透過陽臺曬曬太陽,看看外面的天。

每次去看望他們,我都忍不住心裡發酸。

兩位老人,不是沒有孩子,有一個兒子在北京。說是做生意,也開了公司,在北京安家落戶。按理說,不能經常陪伴老人,至少每年能回來一次。不知為何卻兩年多沒回來了。

一去,大嬸拉著我的手,就忍不住落淚。一直在說,養兒子沒用啊,都媳婦說了算,管著不讓回來。我不知該說些什麼,該怎麼安慰。兒子要想看自己的父母,怎麼還不回來。那是別人能綁住的嗎?

我們家和大叔家以前很少有交集,也很少來往。以前家裡窮,叔叔家富裕,叔叔小學校長,就一個孩子,那時很是風光。從當地小農村早早就搬到了城裡。

在我的印象中,沒見過他們幾次。只聽父母說過,嬸嬸年輕時,經常和公公婆婆打的不可開交。後來大嬸他們一家進城就再也沒聯繫了。直到我的父母相繼過世,都沒見過他們。

就在前幾年,大叔突然打電話給我,聽說我調回城裡,讓我多去看看他們。

去年春節,我去看他們,大叔當著我的面給他兒子打電話,說誰誰來看我們了。放下電話,大叔就忍不住落淚了。就跟委屈的孩子似的。

父母這一刻,兒女沒有看到,看到了會不會有一絲愧疚?都說不養兒不知父母恩。養了兒也不見得孝順父母的卻大有人在。

想要孩子孝順你,首先自己要做好,孝順貴於傳承

02

父母什麼時候最需要孩子?就是當老了走不動了。需要人陪伴時。即便你五六十歲了,在父母眼裡都是孩子,父母想念孩子的心從來不變。

而對於孩子來說,父母就是無限支持自己的人。能在工作之餘,生活之外,關心一下父母的孩子就是孝順的孩子了。

當父母老了,能陪伴照顧左右的就更是難得了。

有一句俗語"久病床前無孝子",這話是有一定道理的。

對於孝順的孩子,當父母長期需要人照顧,時間久了,也會不太在意父母的感受,常常會疏忽。

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的。在媽媽臥床照顧兩個多月時,身心疲憊,媽媽有時候感覺不舒服,我也看不到,置之不理。也不像剛開始時,媽媽一個表情,我就趕緊問問怎麼了。哪裡不舒服。

心裡不是不想好好照顧,但是卻心有餘而力不足。孩子能給父母的愛真的不及父母的十分之一。

可想而知,那些平時就不把父母放在心上的孩子,等父母老了動不動的那天,父母會是怎樣的光景。他們能做到哪裡。

孝順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也是給父母最好的回報。能有一個孝順的孩子就是老人最大的福氣。

每個人都會老去,都會有那麼一天走不動了,吃也吃不動了, 誰也不希望自己在老了的那一天, 孩子也不來回來看你,對你不好。

現在的社會,養老體制建設還沒健全,大部分家庭還是指望兒女養老。更不願意去養老院,這是中國傳統固有的觀念。

孝順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但不是每個父母都教育出孝順的孩子。一個孩子是否孝順遠比他有多大成就要重要的多。

想要孩子孝順你,首先自己要做好,孝順貴於傳承

03

就在前不久,播報了一則新聞,老人立遺囑把80萬元和房產都給了保姆,保姆到家不過3個月,老人為何要如此做呢?

原來,老人辛辛苦苦獨自把女兒撫養大,女兒成了家,一開始還好,每週來個電話問候,後來,漸漸電話少了,人也見不著了,後來老人生了病,女兒給請了個保姆,就再沒出現在醫院裡。

三個月,保姆貼心照顧,直到老人即將走到生命盡頭,也沒等來女兒。老人傷心至極,便立下了這份遺囑。

老人一手把孩子帶大,結婚,生子,他把全部的愛給了孩子,如果不是孩子做的太過絕情,我想老人也不會做這個決定。

現在社會,交通發達,互聯網時代,看下老人有那麼難嗎?就是忙的確實是沒時間,打個電話,微信視頻都可以關心一下父母,陪老人說說話,讓他們能看到你。

多半父母是理解孩子在社會打拼的不易,他們需要的只不過是你在意他的一顆心。

想要孩子孝順你,首先自己要做好,孝順貴於傳承

04

自古,我國就把孝的教育放在首位,三字經小孩從小都會念。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

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

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知某文。

意思是黃香九歲就知道孝敬父親,孔融四歲就知道讓梨,一個人首先要學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愛的道理,接下來才是學習知識,認識文字,閱讀文學。

父母,老師都從小讓孩子背三字經,教育孩子尊老愛幼,孝敬長輩。但這樣的言傳又收到多少效果呢,很多父母常常是這邊教育著,那邊卻對身邊的老人橫眉冷對,孩子會問,你們都沒做到,憑什麼讓我這樣做。

孝順是教育,更是傳承,身體力行的傳承才是孝順最好的教育。

《增廣賢文》中有云:"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

就是說,孝順的父母那他的孩子一定也孝順,不孝順的父母孩子也不會孝順。

父母孝敬上一輩的長輩,就是孩子的榜樣。父母做的怎麼樣,孩子就會做得怎麼樣。

我的二姨一家,孩子各個都非常孝順,經常開車領著老媽出去溜達,二姨特別開心。每天去跳廣場舞,70多歲的老人,耳不聾眼不花,健朗的很。

二姨一家是個大家庭,二姨養育5個孩子,還和公婆住在一起,二姨對老人精心照顧,孩子們也經常承擔照顧爺爺奶奶的任務。

二姨一家從來沒有因為老人而起過爭執。在他們看來,這就是天經地義的事,孩子們也毫無疑問,對待老人就該是這個樣子。

我的母親,在姥姥生病病重時,每天去照顧姥姥。媽媽是信主的人,為了讓姥姥能戰勝病魔,每天晚上都要去給姥姥禱告,祈禱。

整整一百天,風雨無阻。也許是上蒼看到了媽媽的誠心,姥姥真的挺了過來。又多活了五年。

孝順不是嘴上說說。而是身體力行。給老人最需要最真切的關懷。

想要孩子孝順你,首先自己要做好,孝順貴於傳承

05

人到晚年,對親情的那份渴望更加強烈。他們需要兒女的噓寒問暖,需要看到兒女,為兒女忙裡忙外。在父母那裡,不需要你大富大貴,只需要你健康平安,圍繞在他們身旁,對他們來說,就是最大的幸福。

我的哥哥,工作常年在外,媽媽在時,每月都要抽出時間去看媽媽,媽媽開心的總是和兒子嘮的很久。

我的愛人,工作在外地,雖說不遠,但每次回來一定要去看望公公婆婆,陪他們說幾句話,看看有什麼需要。

老人要的不過是,你和顏悅色的聽他們說點話,和他說說話。

現在的家庭多半是獨生子女的家庭。孩子未來面臨的壓力巨大,也許社會進步發展,等現在年輕的父母老了,最終會走進養老院。

但父母仍需要兒女的關心,陪伴。作為年輕的父母,善待你的長輩,孝敬老人,從小給孩子做好表率,讓孝順傳承,也是給自己掙一個幸福的晚年。

作者簡介:70後,熱愛生活,寫暖心文字,願前行路上能給你一點溫暖和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