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飪文化之旅——徽菜的美味變遷

做一枚高素質廚子,做一位有文化吃貨,一起走進本期烹飪文化之旅。

今天英小廚就給大家講講中國烹飪八大菜系的“中堅力量”——徽菜的美味變遷

烹飪文化之旅——徽菜的美味變遷


徽菜:即安徽菜系。包括皖南、沿江、沿淮三種風味。以皖南風味為代表。

1. 皖南風味:以徽州菜為代表。主要流行於黃山、歙縣(古徽州)、屯溪等地和浙江西部。和沿江風味、江蘇菜系中的蘇南菜、浙江菜系較近。

烹飪文化之旅——徽菜的美味變遷


皖南風味主要特點是:擅長燒、燉,講究火功,並習以火腿佐味,冰糖是鮮,善於保持原汁原味。不少菜餚都是用木炭火單燉、單火靠,原鍋上桌,不僅體現了徽菜古樸典雅的風格,而且香氣四溢,誘人食慾。其代表菜有:"清燉馬蹄鱉"、"黃山燉鴿"、"醃鮮鱖魚"、"紅燒果子狸"、"徽州毛豆腐"、"徽州桃脂燒肉"等。

烹飪文化之旅——徽菜的美味變遷


烹飪文化之旅——徽菜的美味變遷


烹飪文化之旅——徽菜的美味變遷


2. 沿江風味,以蕪湖、安慶地區為代表。主要流行於沿江以後也傳到合肥地區。

沿江風味以烹調河鮮、家禽見長,講究刀工,注意形色,善於用糖調味,擅長紅燒、清蒸和煙燻技藝,其菜餚具有酥嫩、鮮醇、清爽、濃香的特色。代表菜有“清香炒悟雞”、“生燻仔雞”、“八大錘”,“毛峰燻鰣魚”、“火烘魚”、“蟹黃蝦盅”等。“菜花甲魚菊花蟹,刀魚過後鰣魚來,春筍蠶豆荷花藕,八月桂花鵝鴨肥”,鮮明地體現了沿江人民的食俗情趣。

烹飪文化之旅——徽菜的美味變遷


烹飪文化之旅——徽菜的美味變遷


烹飪文化之旅——徽菜的美味變遷


3. 沿淮風味,以蚌埠、宿縣、阜陽等地為代表,主要流行於安徽中北部。

沿淮風味有質樸、酥脆,鹹鮮、爽口的特色。在烹調上長於燒、炸、餾等技法,善用芫荽、辣椒配色佐味。代表菜有:“奶汁肥王魚”、“香炸琵琶蝦”,“魚咬羊”、“老蚌懷珠”、“朱洪武豆腐”、“焦炸羊肉”等。

烹飪文化之旅——徽菜的美味變遷


烹飪文化之旅——徽菜的美味變遷


烹飪文化之旅——徽菜的美味變遷


徽菜歷史:據明史記述;當時"大商人中以徽商和晉商最為突出","富商之稱雄者,江南首推新安"。自唐代以後,歷代都有"無徽不成鎮"之說,可見古代江南徽州商業之發達,商賈之眾多。隨著徽州商人出外經商,徽菜也普及各地,在江浙一帶及武漢、洛陽、廣州、山東、北京、陝西等地均有徽菜館,尤以上海最多,而且是最早進入上海的異地風味。

烹飪文化之旅——徽菜的美味變遷


烹飪文化之旅——徽菜的美味變遷


做菜更懂菜!傳播烹飪文化,傳承烹飪技能,英才烹飪學院助力每一位全能型烹飪精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