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後浪》有感

今天B站的《後浪》刷屏,我深有感觸。思緒良多。

《後浪》很多話對我們都有觸動,對我觸動最深的一句話,就是“很多人在童年,已經進入不惑”我第一

讓我想起美國總統,約翰亞當斯的一番話“我必須研究政治和戰爭,因此我的兒子們能夠學習數學和哲學”。我們對後浪充滿了羨慕。

後浪的使命不是跟隨前浪,而是超越前浪。

很多人說後浪是垮掉的一代,我突然想起大學畢業典禮上,王樹國校長的一番話“人們都說80後是垮掉的一代,可是我們60後,70後終將把時代的旗幟交到你們手上”。

反觀自己,我們曾經也是“後浪”,如今,我們算是前浪,我十分羨慕那些童年就進入不惑之年的後浪。

心中“我還是曾經那個少年”的旋律迴盪。可是依然不是曾經那個少年。

我們有過躊躇滿志,有過壯志凌雲。捫心自問,“不惑否”,顯然沒有,所以,我對童年的不惑深表羨慕。雖然比起“前浪”在而立之年,我們沒有不惑,我們似乎不用羞愧。

博士畢業後,做過無數事情,賣過化妝品,做過銀行職員,自己開過工廠,做過公司,做過孵化器,玩過虛擬幣,當過投資人,甚至還做過遊戲主播等等。。。我是否真的“不惑”?我甚至有時候都忘了我是一個計算機博士!

我被問過無數次,你一個博士,怎麼去賣化妝品?你一個博士,怎麼去銀行工作?

你一個博士,怎麼做。。。

只有在而立之年多經歷,我才能不惑,所以我羨慕童年即可以不惑。

從來不是先知先覺的人,博士畢業讓很多時候後知後覺快了那麼一點點。

當然,有些行業是老天爺賞飯吃,有些是祖師爺賞飯吃,有些自己努力找飯吃?

不經歷那能知道,我不後悔蹉跎歲月,只是有那麼一點點羨慕“後浪”。

當然時刻提醒自己,我們在歷史洪流中不能鬆懈。

與你們一起奔湧,後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