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35歲,人生一朝清零,最可怕的不是失敗而是你缺少成長型思維


我,35歲,人生一朝清零,最可怕的不是失敗而是你缺少成長型思維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2020年,不知不覺就已經過去了整整4個月,可總感覺新年還恍如在昨天一般。

而這三分之一的日子裡大家都實現了多少自己定下的目標呢?在這4個月的日子裡,我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日子太難了”。

在這段時間裡有很多人失業了或者是被迫失業的,也與很多人在面試的路上到處碰壁,似乎每個人都在努力的尋找機會生存著。

害怕、焦慮、失眠……是這段時間朋友圈最為常見的詞語。

有些人在享受著生活,而有的人卻在努力生存著。

我,35歲,人生一切清零

前幾天,看了何炅、謝娜和易烊千璽主持的電臺節目《朋友請聽好》,在節目中聽到了一個讓人心酸卻又無比真實的故事:

住在深圳的李先生給節目寫了一封信,信中說他今年35歲,別人的35歲事業有成,家庭幸福,而他的35歲歷經人生的跌宕,先是辭職創業,後創業失敗公司破產,團隊面臨解散。

人到中年,家庭、事業一朝歸零,人生突然一下子就回到了起點。

而這一切的起因是因為他想給自己的女兒有更好的教育機會,他想給孩子購置一套學區房,而大家都知道深圳的房價是一個令人咋舌的,一套一百多平的學區房至少要1000多萬才能買的下來,李先生為了買房,於是將自己辛辛苦苦工作攢了十幾年的積蓄全部都拿了出來,同時還賣掉了一套以前的房子,才湊夠了首付的錢。

我,35歲,人生一朝清零,最可怕的不是失敗而是你缺少成長型思維

因為買房,李先生開始揹負著鉅額貸款,於是為了增加收入,李先生開始辭職創業。為了還貸,他除了工作之外還開始兼職跑滴滴,每天六點兼職到十點上班,晚上下班繼續跑車。因為經濟壓力的原因,他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全部都放在了賺錢上。因此,忽略了家人,導致他的婚姻也出現了問題,妻子提出和他離婚,甚至就連女兒也被判給了媽媽。

如今他的家庭支離破碎,公司還虧損幾十萬,出來社會打拼十幾年,如今連一套房子都沒有了,人生就如同按了刪除鍵般一下子清零了。面對如此艱難的時候,最焦慮的時候甚至整夜失眠,甚至做夢都會哭,有時候一個人坐在床邊哭到天亮

而這些除了他的父母,家裡的所有親朋好友都不知道他目前的狀況,如果被親戚朋友知道了他的真實狀況,難免自己會淪落成大家眼中的笑話,畢竟南開大學碩士畢業的他從小到大在親戚朋友的眼裡,他都是一個順風順水的人,曾經國企員工,在深圳還有自己的一套房子。

而李先生的故事也讓很多人感慨:人生好難!成年人的世界,往往就是如此真實,如此的殘酷!我們看到了一個人從意氣風發到如今的落寞,似乎都有自己的一個影子在裡面。

人是不是不應該做超出自己的能力範圍

其實李先生的故事也是現實中很多人的選擇,但是他似乎沒有那麼的幸運。而這個也很深切的在於現實中我們也會面臨的一個選擇的問題——為什麼你會選擇這麼做?

而答案卻是那麼讓人啼笑皆非,好像大家都這麼做,我不這麼做好像有點對不起自己。其實是因為很多人對於自己的“好生活”都沒有一個很好的定義。

如今大家聽到最多的一個詞就是——創業,看到很多人選擇創業,我是不是也要去創業賺點錢,才能擁有一個“好點的生活”,才能把日子過好。

我,35歲,人生一朝清零,最可怕的不是失敗而是你缺少成長型思維

然而這其實我們一直在模仿別人的生活,看到別人穿著AJ,看到某人揹著某大牌的包包、潮服……有些人就會覺得那我也必須擁有,卻全然不顧自己目前的經濟能力。

當自己有一天跌倒了再回頭看自己,才會發現自己全然不是自己,無非都是他人的影子。

如今很多人表面的光鮮靚麗未必是真的,更多的是包裝出來的,我們經常在一些視頻平臺看到很多在吹噓創業的人,視頻中豪車成群,隔三差五出入一個五星級酒店,然而這些他們的這些營銷手段,卻讓一些小白深信不疑,殊不知豪車豪宅都是租的。

想必很多人都聽過這樣的一些雞湯吧:

Ⅰ.越窮越要創業。難道你要一輩子給人打工?

你本來就一無所有,怕什麼?折騰對了你就魚躍龍門,大不了還是一無所有。但是,創業一定會成功嗎?中國每天有多少創業公司破產的?難道打工就一定賺不到錢嗎?一無所有和負債累累還是有區別的,現在很多年輕人基本都是負資產,曾經有調查報告顯示90後平均負債12萬。而這些毒雞湯坑害了多少還沒有準備好創業就投身創業的年輕人?

利用主業和副業去積累經驗、積攢人脈、盤活資源,才是最正確的選擇,也是真正創業的人應該做的方式,而不的所謂是聽著別人所謂的成功經驗就抱著一腔熱血、一時腦袋發熱的隨大流。

Ⅱ.越窮越要投資,以小博大

不搏一搏,我們這一輩子也就這樣了。

“我身邊有一朋友前些天投了幾萬塊,現在翻了幾十倍了,現在就是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人家不也是博出來的機會嗎?這波帶你一起做,穩賺不賠。”

那些說穩賺不賠的項目,我們應該反著聽,大部分都是穩賠不賺的,沒錢的時候,我們最也能夠該做的是學會理財,但你生活富足,有多餘閒錢的時候才去考慮所謂的投資。因為這個困難階段你能接觸到的所謂投資項目,幾乎100%都是等著拉你入坑的,揮刀準備“割韭菜”的項目。

Ⅲ.上班不如上網

“上班多累啊,還是拿那麼低的工資,還不如做個網紅呢!”相比這是最近大家聽到最多的所謂創業方式,很多人吹噓天天在家對著手機就能賺錢,不比上班強多了,辭職全身心投入進去幹就能賺個盆滿缽滿。

網紅經濟確實是如今的一個風口,人人都有機會成為網紅,這也不假,但是非要辭職去做嗎?而如今網上的很多博主幾乎90%以上都是把它當作副業在做的,所以別一聽到別人一說,就認準一件事,動不動就辭職。年輕人還好說,如果當你30歲以後,那時候你才會知道職場對於30歲以上的人有多殘忍。

我,35歲,人生一朝清零,最可怕的不是失敗而是你缺少成長型思維

向上的熱情我們要保持,答案是有毒的雞湯,我們一定要少喝

。在自己能力還沒有到達要求時,請結合自身條件三思而後行,別活在他人的一句話裡。

別等到了一頭撞死在南牆,頭破血流才迷途知返,那時候的你早已不年輕,社會也不再對你友好了。

人生最可怕的不是失敗而是缺少成長型思維

卡羅爾·德韋克《終身成長》一書中說:“具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希望能夠確保自己的成功,而具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為成功意味著拓展自己的能力範疇,意味著變得越來越聰明。”

我,35歲,人生一朝清零,最可怕的不是失敗而是你缺少成長型思維

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他們只會傾向於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做事,他們習慣於把自己擅長的事情做好,甚至追求完美,這種人做事滴水不漏。而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更傾向於不斷挑戰自己,試圖嘗試更多新鮮事物,更喜歡做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更高級別的挑戰,或許明知道他們會挑戰失敗,但是他們不會氣餒,總結經驗教訓,繼續發起衝鋒,直到勝利。

簡單來說,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是為求完美,寧願在自己能力範圍內止步不前;而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會不斷地挑戰自己、不斷地進步。

所以,當固定思維的人嘗試新的事物,他們更加容易失敗和受挫折,甚至一蹶不振。

如果我發現自己的確是一個固定型思維的人,那麼我應該怎麼改變呢?

比爾蓋茨曾向讀者推薦卡羅爾·德韋克的《終身成長》時說:“德韋克幫助固定型思維模式者轉變為成長型思維模式者的方法表明,僅僅對成長型思維模式進行一番深入瞭解,你就能讓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徹底改變。”

1. 學會接受

想要改變自身固定型思維,成長為新思維模式,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最重要的我們要學會接受當下的自己,不要過早否定自己的固定型思維模式。

其次,我們要知道固定型思維是存在於我每個人的。只是每個人在後期學習成長中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哪個佔主導而已。每個人的思維模式都是成長型和固定型的混合物。

但是,既然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兩種思維模式,我們就要刻意訓練和提醒自己,別讓固定型思維模式一如既往佔據上風。

2. 勇於嘗試新鮮事物

前面提到,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喜歡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做事,總是不願意做任何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因為他們害怕失敗,害怕影響別人的眼光,更害怕自己的能力受到質疑。

我,35歲,人生一朝清零,最可怕的不是失敗而是你缺少成長型思維

想要培養自己的成長型思維,不妨從這點入手。當你有時間提升自己的時候,一定要多去嘗試一些新鮮的事物或者多培養自己的另外一些興趣,不要把時間浪費在重複的事情上。每個人不是天生的能力者,都有不足之處,只有持續的挑戰才能得到提升。

要知道,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之所以越來越優秀,就是因為他們凡事不給自己設限,總是願意嘗試新事物,他們不怕犯錯,只怕圈地為牢把自己困在原地。

3. 坦然接受失敗

什麼是失敗?在固定思維模式者眼裡,每一種事情都有一個標準,無論是自己的標準還是別人設定的標準。只要自己沒有達到,他們就會產生強烈的挫敗感,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甚至從此一蹶不振。

而在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看來,吃一塹長一智,失敗只是他們成功路上的墊腳石,是他們奔向成功的動力。

我,35歲,人生一朝清零,最可怕的不是失敗而是你缺少成長型思維

卡羅爾·德韋克的《終身成長》一書中用了邁克爾·喬丹為例子,喬丹就是一個成長型思維的運動員,他敢於坦然接受自己的失敗。

喬丹曾說:“我有超過9000次投籃沒有命中。曾經輸掉300場比賽。有26次,人們相信我會投出決勝的一球,但是我沒有”。

喬丹在失敗後,他並沒有怨天尤人,而是坦然接受失敗,繼續訓練。這才造就了一個被公認的史上最偉大的籃球運動員。

失敗了就是失敗了,沒什麼好糾結、好後悔、好遺憾的,也不要以為沉溺於失敗中。因為你再怎麼糾結結果也不會有絲毫改變,你的能力也不會得到絲毫提升。

所以,坦然接受失敗,從中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才是重點。

4. 做好成長的準備

卡羅爾·德韋克說,“真正的自信,是有勇氣敞開心扉去歡迎新的變化和想法,不管它們來自何方。真正的自信來源於你的思維模式:你已經做好了成長的準備。”

已經做好成長的準備,是一種隨時隨地都意識著自己將面臨挑戰的思維模式。因為在如今的時代,這個社會發真的很快,隨時隨地就會出現一些新的事物,也意味著我們面臨著新的挑戰機會。

主動學習,瞭解新鮮事物,為自己勇敢跨出一步做好準備。正如卡羅爾·德韋克所說:“成長型思維模式就是相信人的能力是可以發展的。”

結語

有的人工作一年就能獨當一面,而有的人哪怕工作十年,能力也還是第一年工作的模樣。

選擇固定型思維,並且拒絕成長型思維的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能力只會越來越差,思維模式也只會越來越固執。

正如法國著名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比奈所認為的:“一開始聰明的人不一定到最後還是聰明的。”

所以,人生最可怕的不是人生一朝清零,而是自身始終不願意改變固定型思維去學習成長型思維。


  • 關注 頭條號。
  •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哦!
  • 我有酒,你有故事嗎?歡迎大家踴躍評論,希望聆聽你的故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