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太會吃了!吃了近30年的魚,竟突然發現一直在浪費資源!

中國人到底有什麼不能吃?吃了近30年的魚,竟一直在浪費資源!

在中國有很多的名人都身兼“老饕”的身份,像梁實秋、魯迅、張大千、蘇東坡、乾隆等,毫無疑問他們都是妥妥的吃貨,不僅愛吃,還很會吃,林語堂還曾經說,“人世間如果有任何事值得我們慎重其事的,不是宗教,不是學問,而是吃!倘若要試驗一個人是否聰明,只要去看他家中的食品是否精美便知。”在中國自古以來,“吃”對於懂的人來說就是一件相當很講究的事情,但對於不懂的人來說,很可能就是一部“恐怖片”。

中國人太會吃了!吃了近30年的魚,竟突然發現一直在浪費資源!

就比如外國人眼裡的毛蛋、臭豆腐、下水等等,他們寧願選擇吃蟲子,可這些在中國確實很多人難以抗拒的美味。不過今天這道菜,我也是第一次聽說,外國人更是難以捉摸了!不來中國,可能永遠不知道它竟然能吃,還如此美味!這道菜就是——魚鱗!

中國人太會吃了!吃了近30年的魚,竟突然發現一直在浪費資源!

魚鱗的學名其實叫魚鱗硬蛋白,不光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竟還有不錯的的藥用價值!吃了這麼多年的魚,魚皮吃的不少,但從沒想過要吃魚鱗,沒想到居然是一種資源浪費!

中國人太會吃了!吃了近30年的魚,竟突然發現一直在浪費資源!

不過仔細想想,每次在收拾魚的時候,刮下來的魚鱗看上去沒有一點像食物的感覺,更別提食慾了,但放在中國,居然能把它端上餐桌,這會吃的本領真的不得不讓人佩服。

中國人太會吃了!吃了近30年的魚,竟突然發現一直在浪費資源!

魚鱗要怎麼吃呢?

比較常見的其中之一就是油炸魚鱗。

自己刮下來的或者買回來的魚鱗,首先用鹽和酒揉搓,這樣能去掉魚鱗本身的一些腥味,然後多洗幾遍,尤其是買回來的一定要洗乾淨了,然後鍋里加水,把魚鱗倒進去大火水煮個3-5分鐘撈出,控幹水。

中國人太會吃了!吃了近30年的魚,竟突然發現一直在浪費資源!

準備澱粉、胡椒粉、吃辣的可以加點辣椒粉、生抽、薑末、鹽,同魚鱗一起調拌均勻,起鍋燒油,下鍋炸。魚鱗本身很薄,不需要使勁炸,炸至表面金黃就可以了,時間久了特別容易糊。

中國人太會吃了!吃了近30年的魚,竟突然發現一直在浪費資源!

煮出來的魚鱗特別酥脆,如果沒有吃過,下次做魚,可以留著魚鱗嘗一嘗。

中國人太會吃了!吃了近30年的魚,竟突然發現一直在浪費資源!

另一種吃法呢,是用魚鱗打凍,叫魚鱗凍。

這個名字聽起來比較稀奇呀,豬皮、豬耳朵打凍比較常見,但是用魚鱗打凍還是第一次見,不過看樣子很是晶瑩剔透。

中國人太會吃了!吃了近30年的魚,竟突然發現一直在浪費資源!

首先還是要用上面的方法給魚鱗去去腥,然後使勁兒把魚鱗清洗乾淨。不過接下來不是煮了,這回是要上鍋蒸,不需要加任何東西,要蒸個30分鐘左右。這裡要提醒一下,盤子一定要用深盤子,因為蒸完之後,魚鱗就不再是魚鱗了,而是化作一盤“魚鱗湯”。

不過要得到這碗“魚鱗湯”還有不同的做法,就是直接放水裡煮,一直反覆的煮,最後把魚鱗殘渣撈出,再煮讓水分蒸發,剩下的就是魚鱗留下的膠蛋白了。

中國人太會吃了!吃了近30年的魚,竟突然發現一直在浪費資源!

接下來可以把“魚鱗湯”過濾一下,倒入容器,冷卻凝固即可,也可以冷卻之後冰箱冷藏一會。凝固之後,切小塊裝盤,撒上自己調好的料汁兒,就是一碗美滋滋的魚鱗凍了。說實話,我沒有吃過哈哈,估計給我端上來一碗,我都吃不出來是魚鱗做的。

中國人太會吃了!吃了近30年的魚,竟突然發現一直在浪費資源!

對於吃魚,我們的老前輩們那是相當會吃了,在清末的《都門瑣記》中有道名菜,人們叫“四做魚”,因為“一魚而四做之”,並稱之為“萬魚”。怎麼“四做”呢,魚頭和魚尾拿來紅燒,魚中段拿來“醬炙”,剩下的拿來炸或炒或醋溜,這魚的吃法已經是相當成熟了,但也並沒有說吃了魚鱗,所以中國的美食寶藏,還很深啊。

關注咖啡小芝士,每天學點小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