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乳頭狀癌並非都是“懶癌”,它的幾個“亞型”預後不一樣!

甲狀腺癌是內分泌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居頭頸部腫瘤的首位。其中,90%以上都屬於分化型甲狀腺癌,包括乳頭狀癌(約佔80%)和濾泡狀癌(15%)。

分化型甲狀腺癌的生物學行為較為“懶惰”,侵襲性相對較小,患者的預後較好。

在分化型甲狀腺癌中,最常見的是甲狀腺乳頭狀癌。隨著研究的進展,除了典型的乳頭狀癌外,還有若干亞型或者變異類型,每一種甲狀腺乳頭狀癌亞型的預後是不一樣的。

甲狀腺乳頭狀癌並非都是“懶癌”,它的幾個“亞型”預後不一樣!

世界衛生組織頒佈的甲狀腺乳頭狀癌亞型如下:

1.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

直徑≤1.0cm的乳頭狀癌,多見於其他原因切除甲狀腺時發現。

近年由於高頻探頭超聲的應用及甲狀腺體檢的普及,通過體檢發現大量的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

鏡下可見典型的乳頭狀癌核以及典型的乳頭狀結構,也常見濾泡或者實性結構。

這一類型的甲狀腺癌易發生頸部淋巴結轉移,血行轉移少見,預後很好。

2.有包膜型甲狀腺乳頭狀癌:

具有乳頭狀癌的特徵性乳頭結構與細胞核改變,但周圍包繞纖維被膜,可局部侵犯被膜。預後極好。

3.濾泡型甲狀腺乳頭狀癌:

完全或大部由濾泡狀結構組成,但具有典型的或特徵性的乳頭狀癌的細胞核改變。

常為多中心性的生長,沒有包膜,易於發生頸部淋巴結轉移,而非血行轉移。轉移灶中常出現比較典型的乳頭狀結構。

預後與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接近。

4.瀰漫硬化型甲狀腺乳頭狀癌:

病變瀰漫性累及單側或雙側的甲狀腺腺葉,並伴有顯著的纖維化,病灶內有無數的小乳頭形成,而且可有廣泛的鱗狀化生、淋巴細胞浸潤和大量的砂粒體形成。

多發於青年女性,頸部淋巴轉移率很高,可發生遠處轉移。

預後較典型的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差。

5.嗜酸細胞型甲狀腺乳頭狀癌:

由嗜酸細胞構成乳頭狀結構的腫瘤,具有典型的乳頭狀癌的核改變。

預後與典型的甲狀腺乳頭狀癌相似。

6.高細胞型甲狀腺乳頭狀癌:

約30%~50%的甲狀腺腫瘤細胞高度大於寬度的兩倍以上,有較多的乳頭狀結構。

甲狀腺瘤細胞單層排列,細胞核位於基底部,核改變呈典型改變。

好發於中老年人,腫瘤體積較大,直徑常≥5cm。

多於半數的患者有甲狀腺局部浸潤,易復發和遠處轉移,預後較差。

7.柱狀細胞型甲狀腺乳頭狀癌:

乳頭狀結構由高柱狀細胞組成。

甲狀腺腫瘤細胞較高細胞型更高,缺乏典型乳頭狀癌的核改變,細胞核呈假復層排列。

好發於中老年男性患者。呈現浸潤性生長,易於發生血行和淋巴結轉移,預後相對較差。

甲狀腺乳頭狀癌並非都是“懶癌”,它的幾個“亞型”預後不一樣!

甲狀腺乳頭狀癌並非都是“懶癌”,它的幾個“亞型”預後不一樣!

總之,這些類型的甲狀腺乳頭狀癌的病理類型各不相同,預後和臨床特點均有所不同。

這提示在經典的甲狀腺乳頭狀癌的病理分類下有著許多異質性的乳頭狀癌類型。

這些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不同的基因參與了腫瘤的發生發展。

因此,治療這些類型的甲狀腺癌患者時需要不同於“常規的”的手術範圍和淋巴結清掃策略,甚至術後的放射性核素治療及內分泌抑制治療均應有所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