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文化地标——可园

东莞文化地标——可园

东莞文化地标——可园

东莞可园,位于东莞市莞城区博夏社区北面,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迄今有167年的历史,与番禺荫山房、佛山梁园、顺德清晖园并称广东近代四大名园,也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


东莞文化地标——可园

东莞文化地标——可园

主人是东莞历史文化名人张敬修,他是一名武将,曾经多次带兵平定叛乱,功勋卓著。他还是一位琴棋书画样样皆能的文人,特别倾心于绘画,艺术精湛,佳品颇丰,正可谓是文武双全。


东莞文化地标——可园

东莞文化地标——可园

东莞文化地标——可园

可园占地面积很小,只有三亩三,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园林式建筑以小见大,把住宅、客厅、庭院、花圃、书斋艺术糅合一体,亭台楼阁,山水桥榭,厅堂轩院,一应俱全。布局高低错落,曲折回环,疏密有致,堪称岭南园林的经典珍品。


东莞文化地标——可园

东莞文化地标——可园

大门口是传统的“楼名”与对联,看上去并不十分起眼,尤其是曾经经济超速发展的新兴电子城,行色匆匆的过路人,极难有人驻足停留。如今旧城的建筑日益破旧,可园也极容易淹没在斑驳残旧的老街道里。有心“寻芳”而至的人,看到主人一笔挥就的“可园”圆体字,定会惊叹颔首。如果你是书法美术爱好者,进入可园就是步入艺术的殿堂,书法绘画雕刻精品无处不在;如果你是文学爱好者,园内随处可见内容各异意义深刻的题字与对联;如果你音乐爱好者,悠扬琴声和广东音乐,徐徐从厢房阁楼飘出来钻入耳朵;如果你是花痴,恰到好处的花草栽种,让你置身于仙境;如果你是建筑艺术爱好者,风格布局,完全是典范。


东莞文化地标——可园

东莞文化地标——可园

岭南地区日晒强烈天气炎热,雨水充沛。檐廊通往可园的任意角落,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风雨交加,人在屋内的活动都无需遮荫避雨。房舍与檐廊都特意用板砖垒砌,高出地面,雨水不易漫至或弹至屋内及廊道,确保地板干燥;地板多数用红粉石铺设,红粉石吸水性强,雨天不易湿滑。


东莞文化地标——可园

东莞文化地标——可园

东莞文化地标——可园

园内除了随处可见的兰花——张敬修喜兰绘兰,种植最多的就是荔枝和龙眼。荔枝龙眼都是夏季成熟的果树,它们枝叶繁茂,既可以品享自家佳果,又可以遮荫避暑。园内除了作画、赏景、品茗、会客等场所外,特地在长廊合适位置增筑亭台,供品鲜荔枝鲜龙眼,边纳凉边品果闲谈。荔枝龙眼的栽种也很有讲究,与楼阁建筑相互配合映衬,疏密得当,树木和房屋刚好可以遮蔽烈日,人可以在园林里劳作休闲。


东莞文化地标——可园

东莞文化地标——可园

东莞文化地标——可园

走到桂花厅一楼,讲解员告诉大家,这是原有建筑设施,没有经过任何改动。就有人指着地面中央的“排水口”,理所当然地否定讲解员。讲解员提醒大家细心观察“排水口”——排水口一般不可能安装在中央凸起位置,那出气口,用来供暖气用的,类似于今天的空调。整个园林通过座向、墙体、长廊、树木、门窗、气孔等来调节气温,形成了天然气温调节系统,对比现在高能耗的空调,免费、节能、环保、健康。


踱步长廊尽头,进入后院池沼,清澈的池沼里,游鱼穿梭往来,毫不理睬长廊上来回走动的游客,边缘树荫下憩息着三四只鹅鸭,它们也不急于入水觅食,只管悠闲地对着水中倒影梳理羽毛。


东莞文化地标——可园

东莞文化地标——可园

东莞文化地标——可园

东莞文化地标——可园

东莞文化地标——可园

三亩三分地,几分钟可以走几个来回,进进出出的游人一茬又一茬。随处可见走马观花的人,忙忙碌碌脚步匆匆,忙碌吧,好像不是,本来进园赏景休闲,孰知越是休闲越忙碌,越是放松越身心疲惫。张敬修辞官归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抛弃世俗烦扰,园内虽无菊花,门联“未荒黄菊径,权作赤松乡”是否暗示其心田种满菊花?耕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消极?自私?

东莞文化地标——可园

东莞文化地标——可园

东莞文化地标——可园

东莞文化地标——可园

本文不代表我们的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感谢作者辛苦付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