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名垂青史的三位著名太監

太監也稱宦官,是封建社會的特殊產物,將男性進行閹割,切除生殖器官使其失去生育能力。太監原本是一群地位低下的人,卻因為與當權者朝夕為伴,輕易間就能得到當權者的信任,獲得極大的權利,歷史上更有甚者權傾朝野,獨攬大權。身體的閹割,生理上的缺陷往往導致心理上的扭曲,歷史上有名的太監多半是諸如指鹿為馬、陷害蒙氏兄弟、殺害秦二世的趙高,專擅朝政禍害天下、自稱"九千歲“的魏忠賢等禍國殃民,玩弄朝野的佞臣。但也有幾個另類名垂青史,受人敬仰。

盤點名垂青史的三位著名太監

趙高劇照


司馬遷,字子長,西漢時期龍門夏陽人(今陝西韓城縣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史學家,沒有之一,所著《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年幼時便在官為太史令父親司馬談的督導下熟讀了《尚書》、《左傳》、《國語》、《系本》等書,年長之後繼承父親遺命,立志以繼《春秋》修史為己任。後來司馬遷因為李凌辯解而被判宮刑,司馬遷本想一死了之,但想到死後名節雖然可以保全,自己多年心血卻付之東流,父親遺命尚未完成,便在堅忍和屈辱中完成《史記》這一寶貴著作。

盤點名垂青史的三位著名太監

司馬遷劇照


蔡倫字敬仲,東漢桂陽郡人,世代以打鐵為生,從小就滿腹經綸熟讀詩書,在18歲的時候被人推薦進宮做了太監。因蔡倫為竇太后立功,在10歲的和帝劉肇登基後被提拔為中常侍。在蔡倫兼任尚方令期間給了蔡倫施展才華的極好平臺,尚方侍一個製造宮廷御用物品的作坊,彙集了當時所有的能工巧匠。他用爛布頭,破漁網,樹皮等材料改良了造紙術製得“蔡侯紙”,得到和帝的稱讚,造紙術也因此被廣泛推廣。造紙術也成為我國偉大的四大發明之一,為世界文化的傳播和繼承作出了重大貢獻

盤點名垂青史的三位著名太監

蔡倫


鄭和,洪武四年出生於雲南,原名馬三寶。洪武十四年年僅11歲的鄭和在明平雲南之戰中被俘虜,閹割成太監後進入燕王府追隨朱棣。在靖難之役中為朱棣立下戰功,永樂二年被明成祖朱棣賜姓“鄭”。並升任為內官監太監,官至四品,地位僅次於司禮監。鄭和有智略,知兵習戰,明成祖對鄭和十分信賴。1405到1433年間,鄭和七下西洋,拜訪了西他平陽和印度洋中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過東非、紅海,完成了人類航海史上的偉大壯舉。同時也加強了西洋各國同我國的貿易往來,也彰顯了明朝強大的海上軍事力量。

盤點名垂青史的三位著名太監

鄭和


太監雖說名聲不好,多是趙高、童貫、汪直等欺壓百姓、橫徵暴斂、殘害忠良之輩,但也有蔡倫,鄭和、王承恩等人,有著過人天資、忠心為主,為國家民族作出了突出貢獻的他們必將永垂青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