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决战新基建之卫星互联投资机会与产业链龙头

最近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今年4月把卫星互联网纳入到新基建范畴,这意味着低轨道卫星所代表的天空和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升级到国家层面,指出社会资本的投资方向。在新基础设施等政策的引导下,随着社会资本的逐步投入,卫星产业即将步入商业化的快车道,值得战略关注。

什么是卫星互联?

最近,一个新的概念被添加到贸易软件中——基于太空的连接。

什么是天基互联?基于滑雪的互联网是一种利用各种机载平台为地面和空中终端提供宽带互联网服务的新型网络系统。由于天基互联的主要载体是卫星,我们也可以成为卫星互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低轨道卫星通信在成本控制和性能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低轨道卫星互联是全球宽带无缝通信的重要基础,有效解决了传统高轨道卫星的痛点。低地球卫星互联网是指利用低地球卫星星座来实现无缝的全球互联网接入服务。与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相比,传输时延更短,路径损耗更小。与光纤相比,低业务密度的区域部署更方便、成本更低。

卫星互联网是5G的重要补充,其战略意义远远大于实际作用。

第一,5G信号覆盖仍以基站为基础。卫星互联网可以弥补5G信号的局限性。在沙漠、海洋等地区,救灾应急场景对卫星互联网有着不可替代的需求,卫星互联网是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从战略角度看,抢占日益稀缺的战略性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争夺空间优势,已成为卫星发展领域的热点之一。虽然下游应用尚未启动,但仍有必要率先进行定位和布局。

中国的卫星星座计划包括许多中央企业和私营商业公司的项目,如“红岩”星座(300)、“红云”项目(156)、“银河”人工智能星座(650)等。据估计,到2022年,中国在轨和近轨卫星数量将超过800颗。从长远来看,随着产业链各环节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参照国外星链等星座计划,到2027年我国低轨道卫星网络总规模有望达到3950颗。卫星通信分为四个产业链: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和卫星运营。预计卫星制造、发射和地面装备总投资1690亿元,卫星运营市场规模6975亿元。

据报道,2020年初,宏云项目应用示范系统将投入使用,预示着全球随时随地、按需上网的实现是另一个关键步骤。随着卫星互联网被明确纳入新的基础设施类别,预计中国的卫星互联网项目可能会加速。

卫星互联产业链简述

卫星通信是卫星工业的一个分支。产业链结构与卫星产业相同,包括卫星制造、发射服务、地面装备制造、运营服务。

卫星制造

卫星制造包括卫星整体制造、组件制造和子系统制造。在国内卫星制造企业中,国有航天军工企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在基础设施、资金支持、技术创新、重大空间科技项目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最近,小卫星创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和其他国有企业开始参与制造小型卫星,甚至小卫星制造业逐渐成为民用航天企业的重要方向,钻头,天仪器研究所,星系空间,九天msi,微纳等明星公司专注于小型卫星制造、快速增长。

卫星发射服务

卫星发射服务主要包括两部分:发射场地服务和火箭研制。中国现有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4个发射场,均由军队管理。目前,相关管理部门正在积极探索发射场商业化问题。在火箭发展方面,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是我国火箭发展和发射服务的主要提供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团拥有,拥有近20种特定型号,可以承担从小型到重型航天器的各种发射服务。探路者和快舟火箭是航天科学与工业集团的一部分,是小型固体发动机火箭,可以发射到近地轨道。

此外,私人火箭公司如星的荣耀,蓝色箭头航空、onespace,九州yunjian和lingke航空近年来不断出现,这将为国内中小型火箭提供更多的选择市场,有效改善低轨道承载能力和降低发射成本。

地面设备制造

地面设备制造包括网络设备和用户终端设备两大类。其中,网络设备主要包括地面站、控制站、静态媒体接入、移动媒体接入等产品;用户终端设备主要包括卫星电视终端、卫星无线电终端、卫星宽带终端、卫星移动通信终端等元器件和产品。由于地面装备制造业需求大、生产难度大、资金门槛较低,市场竞争激烈,中电集团等国有企业和大量民营企业参与其中。低轨道通信卫星星座组网完成后,由于星座运行方式与用户使用方式的不同,将带来与传统通信方式不同的地面设备升级和新的需求。预计地面装备制造市场将在星座组网中后期及后续运营阶段继续受益。

运营与服务

通信卫星的运行一般分为空间段运行和地面段运行。

空间段业务主要是电信卫星转发器租赁业务。由于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大、专业运维能力强、空间基础设施的特点,一般由专业的通信卫星运营商投资、建设和运营。地面部分主要由支持用户接入卫星转发器,实现用户与用户通信的地面设施组成。由于投资规模小,运维成本低,且用户使用直接相关特性,一般是由卫星通信用户投资,并由用户或专门机构操作。地面业务经营的公司很多,包括中国直播卫星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卫星通信有限公司、众多的VSAT运营商,以及一些新兴的商业卫星公司。卫星运营商需要对在轨卫星进行实时监控,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为下游行业客户提供各类卫星服务。在产业链中的作用类似于电信运营商。

由于投资规模小,运维成本低,与用户使用直接相关,卫星地面段一般由卫星广播和通信用户投资,由用户或专业机构运营。

卫星通信业务主要包括卫星广播(BSS、广播卫星业务)、卫星固定卫星业务(FSS、固定卫星业务)、卫星移动业务(MSS、移动卫星业务)等。卫星广播是指通过通信卫星将音频、视频、数据等信息直接传送给用户。卫星固定业务是目前大多数常规通信卫星提供的业务类型。特别是VSAT通信、家庭电视直播、电视节目转播、应急通信等卫星通信业务,广泛由地球同步卫星提供。卫星移动业务是指利用中继卫星实现移动终端之间通信的无线通信业务。

卫星互联重点公司解读

基于低轨道通信卫星的天基互联网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美国企业已经开始发射大量的低轨道通信卫星。但卫星轨道资源和信号频段资源有限。

鉴于目前国内低轨道通信卫星星座仍处于布局阶段,上游产业链主要卫星组件的制造和配套组件的生产有望率先受益。

产业链投资标的

中国卫星

中国东方红卫星股份有限公司主营卫星及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卫星应用技术综合信息服务等业务。依托央企资源,把握国家战略性产业发展方向,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已发展成为具有天地一体化设计、研制、集成和运营能力,专注于宇航制造与卫星应用两大主业的企业集团,形成了航天东方红、航天恒星科技等多家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拥有航天核心技术积累和大量的高科技人才储备,研究开发力量雄厚,拥有“小卫星及其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北京、深圳、西安等多处研制与生产基地,能够完成小卫星和微小卫星的总体设计和总装、测试、试验、关键系统、核心部件,以及卫星应用关键技术、核心产品的开发与研制。   

在宇航制造领域,公司先后开发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CAST968、CAST2000、CAST100、CAST3000、CAST4000等先进的小卫星公用平台,以及CAST5、CAST10、CAST20等微小/皮纳卫星公用平台,产品覆盖光学遥感、电子与微波遥感、通信、科学与技术试验等业务领域,具备系统解决方案提供、新技术验证及推广、星上小型化产品开发、高性价比微小卫星提供等能力,保障了小卫星及微小卫星的成功发射和在轨稳定运行。   

在卫星应用领域,公司形成了以卫星综合应用系统总体为核心,以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等领域的系统集成与产品制造为支撑,采用先进的一体化系统仿真、设计、集成工具,融合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为国防、行业、区域用户和国际市场提供基于天基资源的综合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系统集成、产品研制和运营服务,并向智慧城市、工业(企业)信息化、智慧健康等领域拓展服务。

中航光电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高可靠光、电、流体连接器及相关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并提供系统的互连技术解决方案的高科技企业。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电连接器、光器件及光电设备、线缆组件及集成产品、流体器件及液冷设备等,主要用于航空、航天等防务领域以及通讯与数据传输、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消费类电子、工业、能源、医疗、智能装备与机器人等民用高端制造领域。

航天电器

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高端继电器、连接器、微特电机、光电子产品、电缆组件的研制、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继电器系列、连接器系列、电机系列。2019年公司深入推进技术创新工作,全年立项重点科研项目74项,5G板间多通道大容差射频连接器设计与制造技术、空心杯电机转子自动化制造技术、有源光缆高速率及高集成技术等60余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报告期公司与哈工大联合申报的“极端环境特种电机系统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9年公司获得发明专利授权44项,并成功入选“2019年度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