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區的首長,懂不懂茶很重要


茶區的首長,懂不懂茶很重要

抄清代紫陽縣令江開的茶詩《紫陽竹枝詞》。這首詩也被我錄入了《始翠山,詩詞發現陝茶之美》。竹枝詞是一種民歌調,廣泛分佈於秦巴及兩湖,也多作為詞牌,前面介紹的周順倜《蓴川竹枝詞》即為一例。


作者江開在陝西多個縣做過縣令,紫陽是他仕途的一站。江開是安徽籍,清順天年間的舉人,於咸豐元年(公元1851年)來紫陽任職,字千里,號龍門,他在陝西曆任周至、紫陽、鎮安、咸陽、富平等縣知縣,真乃一個陝西通。他在紫陽任職期間,留下了不少詩文,其中“紫陽竹枝詞”最為有名。縣誌有載。該詩一共12首,多詠紫陽風物人情,這首是關於紫陽貢茶的採摘與加工的。


這首詩向人們展示出一幅美麗的紫陽茶鄉畫卷,細讀此詩,能感受到詩中透露出很多關於紫陽貢茶的歷史信息,如紫陽貢茶的產地環境、加工方式、管理模式、質量標準、採製時間等,包含了紫陽貢茶的主要元素,它就是濃縮版的清代紫陽貢茶學概要。從這首詩看來,的確江開很懂茶,詩中也有很多知識點,值得和茶友們分享。


首先詩中說到雨前茶也是新茶,雨前茶品質也很好,這見識就非一般。這是清代縣太爺說的話,很多今天21世紀的人還在糾結雨前茶和明前茶,的確值得我們深思。其實就陝南茶區而言,雨前春茶一直是主力,明前茶只是較小的一部分。


詩中然後說到,陰坡茶和陽坡茶各有特點,對一線生產不熟悉的人說不出這種內行話。一般而言,陽坡的茶樹萌發早,芽葉長得快,茶味濃;陰坡的茶樹萌發的遲,芽葉長的慢,但香氣高。江開的前任,道光年間的紫陽縣令陳僅的一首《紫陽書事三十二韻》也提到陰陽坡茶的不同,他寫道:“巖邊摘茗分寒暖”,文中的註釋是:“紫陽產茶,以陰坡陽坡分茶性寒暖。”(道光《紫陽縣誌.藝文》)說的意思是陽坡的茶性暖,而陰坡的茶性寒。但中國茶歷史性的審美是往往跟著香氣走的,推崇林下茶和陰坡茶,所以文人會有“竹下茶更幽”、“未若竹下莓苔地”這種說法。


茶區的首長,懂不懂茶很重要


“齊焙白毫先入貢”是這首詩的核心,它說明當時紫陽這種貢茶“白毫”是重點。紫陽茶現在叫“紫陽毛尖”也的確很形象。江開詩中透漏出的消息。這種貢茶主要還是用穀雨茶做的,而未必是明前新芽。“齊焙白毫先入貢”,說的是採用“焙”的方法制作出帶有白毫的茶,就是要向皇帝獻出的貢茶。我查閱了一下資料,“焙”是一種茶葉加工工藝,傳統制法是在竹製烘床裡放一層白皮紙,然後將殺青過後的茶葉放置於上,在烘床下用木炭火烘。在“焙”的過程中,特殊的貢茶香味被“焙”出來,茶毫也隨之顯露,併發出銀白色的光芒,貢茶就這樣製作出來了。上圖是陝西漢中寧強生產的“金牛早”春茶,鮮嫩披毫,春光乍洩。


相對而言,“焙”類似於現代的“烘“,而不是“炒”,必須有特殊的手式,特殊的溫度,這常常成為工匠驕傲的資本和絕不外傳的秘密。“焙”火的溫度低了,茶葉雖然色澤翠綠滿披白毫但是有草氣;“焙”火的溫度高了,雖豆香撲鼻但色澤黝黑。所以這個“焙”火的溫度需要精細掌握,既要保證毫滿,還要保證色翠,更要保證香氣好,花香突出,緊密悠長。現代製茶工藝從“炒青”發展出“烘青”,再到半烘半炒,謂之“特炒”,就是為了追求對“焙”的精確控制。雖然也有先進的設備,但設備畢竟是一種工具,用在會用的人手裡就是“如意金箍棒”,用在不會用的人手裡,就只是“大力水手”。這不是機器之間的差異,而是人本事的差異。紫陽毛尖非遺傳承人紫陽和平茶業曾朝和就是這種會使“金箍棒”的人,他按照自己的製茶習慣定製了一套設備,做茶的季節每天可以出兩噸幹茶。我理解,現代“機制茶”和“手工茶”的差異,不是機器和人工兩種工作方式的差別,歸根結底是人自身本領的差別。


茶區的首長,懂不懂茶很重要


據我的體驗,陝南好的明前綠茶也有“奶香”。在這裡,江開詩中強調了只有具備白毫的春茶方可入貢,這是硬指標。陝南是民貢,不是官焙。江開的詩寫的是“香風吹出野人家”,這裡的“香風”是貢茶的香味,這裡的“野人家”指的是分散居住在茶山各地農戶,看來紫陽製作貢茶是由單家獨戶的茶農來製作然後再集中上繳。光緒三年(公元1877年)正月,陝西省紫陽縣知縣唐清輔差遣衙役為皇帝採辦貢茶的信票,稱之為“白茶”,這種白茶,不僅是紫陽縣獻給皇帝的珍品,也是紫陽縣獻給中國茶葉的精品。我在王旭烽老師《茶人三部曲》裡看到過對這種茶的描寫,名字叫白茶,其實是綠茶,時期在清末民初,毫重是特點。


可能歷代在紫陽任職的縣長,不懂茶是說不過去的。要論地方茶的發展,就中國國情而言,茶葉縣長、茶葉市長、茶葉省長,對當地茶的推廣太重要了。你看近年推的比較好的茶葉公共品牌,基本都是這個路子,比如盧展工之與信陽紅,鄭宗林之與漢中仙毫,貴州茶產業領導小組的高配置,還有浙江新昌“大佛龍井”的茶葉縣長柴理明、湖南安化的網紅茶葉縣長陳燦平,一句話,管茶的領導有多大,發展茶的力量就有多強。陝西茶業要大發展,不出茶葉省長、茶葉市長,或幾個響噹噹的茶葉縣長,也是很難唱響中國的。


茶區的首長,懂不懂茶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