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謖紙上談兵,失街亭,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

馬謖紙上談兵,失街亭,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

在三國中,司馬懿和諸葛亮可以說是棋逢對手,雖說兩人打的仗是諸葛亮勝場較多,但是最終還是以司馬懿勝利告終。而在司馬懿為數不多的勝場中就有這麼一場“十幾萬大軍攻打一座只有幾千人守得城池,但最終司馬懿還是退軍了”。而導致這個的直接原因就是街亭之失。

馬謖紙上談兵,失街亭,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

馬謖

  •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出祁山,目的就是要搶佔關中和涼州的交通要道天水地區,而曹魏如果想要救援就必須經過街亭。所以街亭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戰略點,故而諸葛亮當時他最相信的人馬謖前往鎮守。所以在此馬謖在此的任務就是狙擊魏國援軍,以便蜀國大軍能成功佔據天水地區後在與曹魏大軍開戰。
  • 馬謖和王平在來到街亭後,看了下地勢。馬謖笑道說;“丞相哪需要這麼擔心,這的地勢這麼好,魏兵怎麼敢來?”王平說:“雖然地理位置雖然好,但是還是要現在路口安營紮寨,阻擋魏軍前來營救,這才是長久之計。”馬謖說:“在路口怎麼能做安營紮寨的地方呢?在這邊上有一座山,數目還多,這是天險。可以在山上駐紮。”
馬謖紙上談兵,失街亭,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

蜀軍

  • 王平說:“如果在道路中間,築起寨子,就算有十萬魏兵也過不去。如果在山上駐紮,魏兵來了四面圍死,怎麼保住街亭呢?”馬謖說:“你這真的是女子見識,居高臨下,勢如破竹。如果魏軍敢來必定片甲不留。”王平說:“我跟丞相征戰多年,每到一個地方都盡心請教。現在看這座山就是個死地。如果魏軍將我們的水源斷了,我們一定不戰自愧。”馬謖說:“你別亂說!‘置之死地而後生‘如果魏兵斷我們水源那麼我們的軍隊一定死戰,到時居高臨下,他們一定輸的更慘。’’”
  • 王平說:“你一定要在山上駐紮,那麼就分兵給我吧,我在路口,你在山上,也好相互呼應。”馬謖不同意,但是斥候報告說魏兵來了,沒辦法只能分兵,小部分在山下,大部分留在了山上。然後王平將情況寫好,立馬派人報告丞相,說:“馬謖一定要駐紮在山上。”
馬謖紙上談兵,失街亭,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

魏軍

  • 司馬懿在城中,命令司馬昭前去街亭探路,如果街亭有兵守著,就按兵不動。司馬昭奉命探查:“街亭確實有人馬守著。”司馬懿感嘆說:“諸葛亮真是神人,我不如他。”司馬昭說:“父親怎麼能滅自己志氣,長他人威風呢?這街亭很容易就能攻下。 ”司馬懿說:“你怎麼能說大話呢?”司馬昭說:“路口沒有柵欄,他們都駐紮在山上。”司馬懿不信,親自率人前往查看,確實如此。
  • 司馬懿說:“是誰領兵的,附近還有蜀兵嗎?”司馬昭說:“是馬謖,在離山不遠的地方還有王平率領的一部分人馬。”司馬懿笑著說:“徒有虛名啊,諸葛亮用這種人怎麼能不誤事呢?”於是司馬懿命張郃率人擋住了王平救援馬謖的道路,然後命人圍山,斷他水源,等蜀兵自己亂了,然後在攻擊。
馬謖紙上談兵,失街亭,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

司馬懿

  • 隨後司馬懿率領大軍,將山的四周都圍死了,能看到四面八方都是魏兵。蜀兵看了都嚇壞了,不敢下山衝鋒。馬謖命人衝鋒,無人敢動。於是就殺了兩個參將。眾人都怕了,不得已衝了下去。魏兵嚴陣以待,亂箭齊發,蜀兵死傷慘重不得已退回山上。馬謖見此狀況,命人堅守不出。但是山上沒水源,沒食物,軍中大亂。在半夜時分有人開寨們,投降魏國。
  • 馬謖見此狀況,帶人下山奔逃。司馬懿令人放他一條生路。並沒有令人斬盡殺絕。而馬謖回營後也是不出意外的被諸葛亮斬首示眾了。
馬謖紙上談兵,失街亭,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

諸葛亮

而就此狀況其實可以看出,這個馬謖其實是個實實在在的書呆子,並沒有什麼實戰經驗。對於地形人心的理解僅僅侷限在書中。知道居高臨下,勢如破竹,那其實也是對於守方才有的優勢吧。對於攻擊方,你再怎麼衝,人家一波箭雨,你就得蒙了。而置之死地而後生,那也是相對於有贏得希望的那種,而現在你這完全沒有希望,人數不佔優,士卒狀態也不好,完全沒有贏得希望。

馬謖紙上談兵,失街亭,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

諸葛亮、司馬懿

總的來說,在這場戰爭中馬謖就是想入非非,都沒搞懂他的任務是什麼?本來他的任務就是守住街亭,給主力時間,而他想的是怎麼用絕境激發士卒鬥志然後將魏軍打敗。這其實就是完全的紙上談兵一派。而戰國末期的趙括,說他紙上談兵其實有點不好,畢竟在和秦軍的戰鬥中,趙軍和秦軍的損傷是差不多的。只是糧絕投降,然後才被坑殺完的,趙軍當時對秦軍也造成了近二十萬的損失。而這個馬謖才是當之無愧的紙上談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