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幫幫淪落街頭的流浪動物們?飢餓無助中!

“真的挺難的,我也快70了,也不知道還能喂幾年,每天就是擔心它們吃不好,怕它們餓了,四處找吃的,容易遇到危險!”

誰來幫幫淪落街頭的流浪動物們?飢餓無助中!

△只希望它們能夠好好活著

“它們太難了,特別有段時間傳聞貓狗傳播病毒,真的每天都提心吊膽,還好後面闢謠了?”

誰來幫幫淪落街頭的流浪動物們?飢餓無助中!

說起毛孩子們的現狀,李逢華一臉的無奈,在前段時間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她不顧家人勸阻,每天依然外出去喂那麼可憐的毛孩子,因為救助了20多年了,她太瞭解流浪貓狗的難和不易。

誰來幫幫淪落街頭的流浪動物們?飢餓無助中!

△還找個小院安置這些可憐的流浪狗

"好好的貓舍,會無緣無故的被人燒燬,它們做錯了什麼嗎?”(2016年2月17日 李逢華在右安門一所大院內搭建的愛心貓舍起火,趕到失火貓舍時,大火已被撲滅,30多隻貓燒成焦黑狀,數只流浪貓的屍體躺在貓舍的柵欄)

誰來幫幫淪落街頭的流浪動物們?飢餓無助中!

想起那件事,李逢華總是唏噓不已,“我總是會斷斷續續的夢見它們!”

李逢華,68歲,是一位北京阿姨,也是一位善良的救助人,她的故事簡單中透著艱辛,困難中透著偉大和隱忍!

誰來幫幫淪落街頭的流浪動物們?飢餓無助中!

“無法視而不見的惻隱之心”!是李逢華救助流浪貓的初衷!

1998年,李逢華開始救助流浪貓,至今18年,救助站點發展到14個,失火前救助流浪貓近300只。李逢華依然清晰記得18年前的那個場景:她在樓下看見幾只流浪貓,瘦得只剩骨架,白色的毛髒成灰黑色,一撮一撮結成團。它們正在翻食垃圾。

誰來幫幫淪落街頭的流浪動物們?飢餓無助中!

當時,李逢華養了兩隻貓——它們卻很幸福,夏天有空調,冬天有暖氣,吃貓糧、雞肝和醬牛肉。眼前對比鮮明的流浪貓,讓她像看見了幾個流浪的孩子,從此李逢華不斷注意到這些被拋棄的“孩子”。

去兒子小區,發現有流浪貓,她每天去兒子家前,便先去餵養這些貓;去友誼醫院看病,發現醫院有流浪貓,友誼醫院也成為她的“站點”。

誰來幫幫淪落街頭的流浪動物們?飢餓無助中!

△夏天,李阿姨在喂流浪貓的現場

“對流浪動物最好的救助,就是絕育。但手術後,它們需要有地方休息,”加上老弱病殘的流浪貓越來越多,2011年,李逢華搭建了第一個20多平米的帳篷作為貓舍....

誰來幫幫淪落街頭的流浪動物們?飢餓無助中!

一年365天,李逢華要按時按點下樓喂貓,煮肝、蒸饅頭、做狗糧,加上打掃貓舍,凌晨4點至晚8點,她幾乎沒有停歇。即使除夕,去完婆婆家團聚。吃過零點的餃子,回到家時,已經凌晨兩三點。李逢華休息兩個鐘頭,一如既往下樓喂貓。

誰來幫幫淪落街頭的流浪動物們?飢餓無助中!

“越是壞天氣越要去,因為它們一直等著呢,”這些流浪狗成為她生命裡重要的一環:“吃飯的時候,想到它們餓著呢。喝水的時候,想到它們渴著呢。下雨的時候,想著它們去哪裡避雨?”她的生活秩序隨著這些流浪動物而調整、改變。

誰來幫幫淪落街頭的流浪動物們?飢餓無助中!

△看著毛孩子吃的歡,李阿姨也開心

微妙的“距離”

最初,李逢華上午七八點左右喂貓,這時正是遛狗高峰。有時貓糧會被狗吃了,有時貓和狗突然打起來,也有貓竄到居民身上。為避免衝突,李逢華選擇早晨5點喂貓。

“小區裡餵養流浪貓,跟做賊一樣,見不得光,”李逢華無奈的搖搖頭,“之前白天喂貓,有時盆給你扔了,有居民當面挖苦、嘲笑,也有居民打流浪貓。”現在的她幾乎從不和鄰居談論救助流浪貓的事情。“不想給他們當成茶餘飯後的談資,我也不想被他們關注!

誰來幫幫淪落街頭的流浪動物們?飢餓無助中!

△(未失火之前的貓舍)

失火後的她

李逢華又找到一個隱蔽處,打算重建貓舍,這次她打算裝上監控攝像頭,留下逃生處。30多隻死去的貓咪,成為李逢華的愧疚。她為30多隻貓集體合葬,墳頭上放著一臺播經機,整日播放佛經。李逢華說,希望這些意外死亡的生命能夠安息。

誰來幫幫淪落街頭的流浪動物們?飢餓無助中!

△(死去的喵是李阿姨心中永遠的痛)

68的她病患纏身:腰間盤膨出、骨刺、黃韌帶肥厚、血管狹窄,右腿走路無力。打車去醫院檢查,李逢華用雙手把右腿搬到車上,醫生建議她臥床休養。

但每天還有300多隻貓以及它們的口糧等著她解決——每月37袋20斤的貓糧,每袋100元;10箱罐頭,每箱220元;貓砂15袋;此外,20條流浪狗,每天25元的雞肝,6元的肉皮,40多元的饅頭...

誰來幫幫淪落街頭的流浪動物們?飢餓無助中!

李逢華用她畢生給這群素不相識的毛孩子一頓飯,一個“家”,也許她的偉大和付出我們永遠夠不到,但是我們可以幫助她,私信回覆“基地”讓毛孩子溫飽一頓!這是李逢華最大的需求,也是第一次找到我們,一切幫幫這個為了毛孩子付出22 年的阿姨!

(本文由頭條號“寵物幫領養中心”原創,更多萌寵,救助,領養,請關注“寵物幫領養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