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地久天长》人生悲痛下闪烁的爱与希望


电影《地久天长》人生悲痛下闪烁的爱与希望

时间洪流下,一切都在改变,但善良和希望一直都在。

——导演王小帅

人到底为何而活?

生活的意义究竟在哪里?

倘若我们痛失挚爱,又该如何面对命运的苦痛,是选择死亡还是继续生存?

我想这些关于人生的终极问题,你会在电影《地久天长》中慢慢找到答案。

电影《地久天长》人生悲痛下闪烁的爱与希望

耀军和英明两家人合影

这部影片讲述了刘耀军和沈英明两家原本是亲如手足的兄弟家庭,他们的儿子刘星和沈浩也是一块儿长大的好朋友。但因为刘星的一起意外落水身亡事件,彻底改变了两家的命运。刘耀军夫妻远赴南方,和沈英明一家渐行渐远。直到多年后,历经世事沧桑的两家人再次聚首,沈浩终于说出了当年的真相打开了自己的心结,而刘家夫妇也选择了释怀和放下。虽然人生纵有如此多的悲与苦,但生活仍需要爱与希望来支持我们努力前行。这就是电影传达的人生信念。

电影《地久天长》人生悲痛下闪烁的爱与希望

童年时期的刘星和沈浩

在今年2月,《地久天长》一举包揽了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和最佳女演员。这是华语电影第一次包揽柏林影帝影后,大家都被主演王景春和咏梅细腻动人的表演给深深折服了。整部影片的时间跨度很长,深刻展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一个中国普通家庭三十年的生存变迁。对于很多人而言,这部电影简直就是生活本身,像是无数个悲苦家庭的真实写照。

那么电影的真实触感到底是如何表现的呢?我将从时代背景、文化特色、民族性格三方面进行分析。

电影《地久天长》人生悲痛下闪烁的爱与希望

工厂舞会


在时代缝隙中走过的三个家庭

整部电影拥有鲜明的时代烙印,知青返城、改革开放、计划生育、下岗失业等等,几乎把所有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关又热门的话题都融入了电影中。电影以刘耀军和王丽云夫妻为主线,沈英明和李海燕、张新建和高美玉两对夫妻为副线,将三个家庭的悲欢离合展现得淋漓尽致。在风云变幻的时代巨轮下,个体的人生轨迹在剧烈起伏的时代环境中徐徐前行。

1.沈英明和李海燕:迎上时代的红利,生活蒸蒸日上

沈英明一家就是改革开放以后富裕起来的典型家庭。他有着独特的时代眼光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选择从稳定的机械厂辞职,开始下海经商。正值中国九十年代末至本世纪初房地产发展的高峰期,英明瞄准商机,致力于房地产开发,并逐渐跻身于富人行列,与一众老朋友逐渐拉开了贫富差距。如今的他精明老练、深谙世俗之道,还拥有一个优秀的医生儿子,成为了大众眼中的成功人士。

电影《地久天长》人生悲痛下闪烁的爱与希望

英明觥筹交错的酒会

2.张新建和高美玉:严打过后,苦尽甘来

机械厂的工友新建是八十年代新潮年轻人的代表。他和不懂潮流,只会一板一眼工作,常年一身工作服的朋友们不同。他爱热闹,又喜欢戴墨镜,穿喇叭裤,跳舞等追求前卫时尚的新事物。然而在保守封闭的八十年代,这样的行为并不能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此时正值严打时期,新建因参加黑灯舞会而被抓入监狱。这让一心喜欢他的美玉伤心欲绝。从监狱出来后,两人决定南下发展,夫妻合心倒也过上了安稳的小康生活。

电影《地久天长》人生悲痛下闪烁的爱与希望

新建和美玉在宿舍跳舞

3.刘耀军和王丽云:命运多舛,苦痛却仍努力生活

相比朋友们的人生轨迹,刘耀军一家的命运可以说最为坎坷悲痛,一直在时代的夹缝中艰难生存。丽云意外怀孕但面临计划生育的国家政策,不得不被海燕带到医院流产。之后又经历了下岗失业、中年失独等人生困境,两人来到福建渔村隐居,并收养了一个孩子,想要填补内心的缺失。然而生性叛逆的养子离家出走,夫妻又面临感情危机,在苦难中丽云甚至企图自杀以求解脱。但两人在时间长河里慢慢学会了放下和释怀,并在最后又接到了养子带女友重新回家的好消息,也算获得了一个较为圆满的结局。

电影《地久天长》人生悲痛下闪烁的爱与希望

耀军和丽云时隔多年接到养子的电话

在时代的滚滚浪潮下,新旧事物不断交替涌现,这三个原本都出身于机械厂的家庭,因为不一样的命运和选择最终走向了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历经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家庭几乎都可以从电影中找到自己曾在岁月中奋斗的影子,引起大众强烈的情感共鸣。


生活元素中体现的中国家文化

家文化一直是中国人的精神源泉和情感的连接纽带,这是一种牢牢维护我国社会秩序和国家凝聚力的精神力量。家的概念一直深深融入于我们国人的血液中,家庭责任感、血脉亲情都是我们一辈子都无法割舍的珍贵之物。而整部电影正是体现了中国式家庭这勤劳朴实、努力奋进、充满爱和包容的文化特色。电影中运用了大量的生活元素,将八九十年代充满烟火气的场景一一重现在我们眼前,令人感触颇深。那么电影是通过哪些生活元素体现家的文化呢?

1.孩子:情感的纽带

人们常说,孩子不仅是父母血脉的传承,更是维系一个家庭情感的纽带。孩子对一个家庭而言太重要了,他把两个本无血缘关系的人紧紧地绑在了一起。对于父母而言,孩子承载了他们全部的爱和希望,更是他们的精神支柱。电影中的耀军和丽云因三次丧子,历经了寻常人生命中不可承受之痛。从第一次因国家政策的被迫打胎,第二次独生儿子的意外落水,再到第三次养子的离家出走,他们的人生希望被一次又一次地打破,也为之后耀军的出轨埋下了伏笔。两人连情感的纽带都断了,婚姻还能不出现危机吗?

电影《地久天长》人生悲痛下闪烁的爱与希望

耀军和丽云面临感情危机

2. 吃饭:食味生活

吃饭是人日常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生理需求。一道简单的菜肴,一场普通的饭局有时候就能看出一个地方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一次家庭的吃饭相聚,更能体现出这个家庭的生活方式、伦理关系和情感倾向。电影中的耀军和丽云一家共有四次吃饭的场景。每一次人物对话都很少,但背后都蕴藏着不一样的生活态度和情绪表达。第一次星星还在世,一家人平淡安乐又满足地围坐在一起;第二次养子叛逆不吃饭起身离开,没多少对白交流但整个场景充满了不和谐的气息;第三次养子出走后,这对孤独的夫妻饭桌上充斥着沉重而压抑的气氛;第四次老年后的耀军夫妇回到筒子楼,整个吃饭画面安静自然,两人已然放下过去的心结,坦然面对生活的坎坷。每一次的食味人生背后都深刻体现了耀军和丽云两人的家庭情感。

电影《地久天长》人生悲痛下闪烁的爱与希望

第一次和星星一起

电影《地久天长》人生悲痛下闪烁的爱与希望

第二次和养子一起

电影《地久天长》人生悲痛下闪烁的爱与希望

第三次养子离开后

电影《地久天长》人生悲痛下闪烁的爱与希望

第四次回到老家

3.过年:相聚又分离

春节是我国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它不仅是一种展现民俗的生活方式,更是一条传承民族记忆的文化纽带。而每年除夕的时候,离开家乡的人们从不同地方赶回老家相聚在一起,回忆往昔、共话未来。电影中的这一场过年发生在耀军夫妇失去星星后不久。屋外热闹非凡的气氛和屋内两人沉默无语的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人人都庆祝和欢乐的日子里,他们不辞而别选择离开这个伤心地,准备到福建小城隐居。过年对于从南方回来的新建和美玉而言就是和亲人朋友相聚的日子,而对于耀军和丽云则是一场与故人的分离。相聚和分离也正是无数中国家庭在过年期间面临的真实生活写照。

电影《地久天长》人生悲痛下闪烁的爱与希望

新建和美玉回来与英明一家相聚

电影《地久天长》人生悲痛下闪烁的爱与希望

浩浩放烟花


隐忍克制和包容宽恕的民族性格

整部电影叙事平淡,没有强烈的情绪爆发画面,但隐藏在其中深沉而宏大的情感力量却令人哀恸不已。人物之间所有的矛盾冲突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力量压制下来。这种压制体现的正是隐忍克制、包容宽恕的中国传统民族性格。

1.对伤痛的隐忍克制

耀军和丽云夫妻人生最大的悲痛就是源于那场独子星星落水身亡的事件。面临亲人的骤然离世,本该表现悲痛绝望、情绪崩溃的近景和特写画面都被大量的远景镜头代替。一个正对水库的远景画面上,一群小小的人影抱着落水的孩子匆匆离去。在医院的走廊尽头,我们远远地看见耀军夫妻得知孩子死后崩溃的身体反应。在这样的镜头调度下,人物本身该有的激烈情绪反应都被远景画面冲淡了,所有的爆发性情绪都被镜头语言压制下来,隐藏在这些人物最深的内心里。

电影《地久天长》人生悲痛下闪烁的爱与希望

星星落水

电影《地久天长》人生悲痛下闪烁的爱与希望

星星去世

除了镜头的巧妙运用,演员的表演也是一大看点。在“国家有难大家帮,我不下岗谁下岗”的口号声中,丽云被无情地踢出了自己坚守多年的岗位。当听到自己名字出现在下岗人员名单的那一瞬间,她微红的眼圈,眉眼间流露出让人心酸不已的苦涩,没有任何言语地默默流下了眼泪。同样令人伤痛的一个场景是丽云痛失爱子在床上悲伤不已,情绪无法控制时只能默默转身哭泣,而压抑的情感就从她抽动的双肩中倾泻而出。这些细节的处理将隐忍克制的情感表现到了极致。

电影《地久天长》人生悲痛下闪烁的爱与希望

丽云下岗

电影《地久天长》人生悲痛下闪烁的爱与希望

丽云痛失爱子

2.对过往的包容宽恕

在电影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画面就是老年后的耀军夫妻重回故土到医院看望因患癌即将离世的海燕。几十年没有见面的老朋友,紧紧拥抱在一起。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有深沉的情感和思念融于每个人的怀抱中。病床上的海燕,看到思念已久的朋友,伸出颤巍巍的手抚上丽云的脸。丽云也摸着她苍老病态的容颜落泪不已。要知道中国人表达情感的方式通常都很含蓄,只有感情特别深厚的人之间才会做出亲密的举动。人物之间过去所有的矛盾过节都在这一刻中化为无形,留下的只有人性的温情和关怀。

电影《地久天长》人生悲痛下闪烁的爱与希望

老朋友再次见面

电影《地久天长》人生悲痛下闪烁的爱与希望

丽云和海燕最后一面

电影的最后,沈浩终于向耀军夫妻坦白了一直压在他心中的秘密,正是因为自己曾经的无知和冲动才导致星星落水。他说出心底的秘密以求解脱,但其实善良的耀军夫妻早已知道当年的真相。他们从来没有苛责过沈浩,就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宽慰这个懊悔不已的年轻人。无论是对待无辜却犯错的孩子,还是对待那些不幸又苦痛的过往,他们总是用最坚忍、最包容的态度面对一切。学会谅解和释怀不仅是对他人的一种包容宽恕,更是让自己从曾经的苦痛中解脱出来。时间总会抚平过往的伤痛,而人更要珍惜当下的情感。

电影《地久天长》人生悲痛下闪烁的爱与希望

沈浩坦白当年的真相


结语:《地久天长》正如王小帅一贯的电影风格,努力探索边缘人物,关注个体和社会的矛盾,深度挖掘人类最深沉的思想和情感。电影中演员浑然天成的表演,细腻动人的故事,使人产生了强烈的共情,让艺术回归到了生活本身。

常言道,有家才有爱。父母赋予了我们宝贵的生命,我们通过组建家庭传承这份血脉情感。家人之间相互分享乐趣、扶持共进的伦理之爱正是我们生命延续至今的原因。而在人的一生中总会经历各种苦痛,但只要努力前行,总能看到黑夜中透出的那一丝曙光。

毕竟用希望点燃对爱的追寻才是生活本身的意义。

电影《地久天长》人生悲痛下闪烁的爱与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