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馬販子,進獻一條妙計,卻改變了北宋的命運,被稱奸臣

宣和七年,眼見金兵勢不可擋,坐鎮東京的宋徽宗禪位趙桓,年號靖康。同年也就是靖康元年,金兵兩路攻克東京,攜一眾皇族、嬪妃和大臣北上,掠奪無數金銀財物,是為靖康之恥。直到現在,徽宗才恍然大悟,聯金滅遼有可能是個坑啊。

本來按照原有的計劃,北宋和金國聯合滅遼,然後趁機收復燕雲十六州,宋徽宗就能完成太祖太宗兩朝都未能完成的事業,在北宋不排第一也能排第二了。然而,宋徽宗是這麼想的,可劇本不是這麼演的。具體怎麼演,下文再說,這裡先說說劇本是誰寫的。

一個馬販子,進獻一條妙計,卻改變了北宋的命運,被稱奸臣

此人名叫馬植,世代都生活在遼統治下的燕雲地區,靠著販馬維持生計。馬植雖說生活在遼國,但一想到自己漢人的身份,就覺得有必要為中原王朝也就是北宋做點貢獻。恰逢遼國日漸衰弱,女真一族崛起,他一拍腦門想到一條妙計。

政和元年,北宋“六賊”之一的童貫出使遼國,馬植也不知用了什麼法子,見到了這位北宋朝廷說一不二的權宦,提出了自己的安邦之策―聯金滅遼。童貫聽了那個高興啊,他本人就喜歡捯飭軍事,一想這是個不世之功的大好機會,立馬把馬植改名李良嗣推給了宋徽宗。

朝堂之上,面對宋徽宗,馬植口若懸河,說這東北的女真人世代受遼國壓迫,倘若能夠從登州渡海,去結好女真人,一起滅遼,則燕雲十六州必能收復,北宋可興。徽宗一聽高興的不得了,燕雲十六州唾手可及,立馬賜馬植為趙良嗣,升官加職。

一個馬販子,進獻一條妙計,卻改變了北宋的命運,被稱奸臣

從宣和二年開始,馬植兢兢業業,作為使者七次渡海和女真部的完顏阿骨打商議。最後雙方達成共同意見,金國和北宋結為同盟,一起為打倒遼國而奮鬥。具體的協議是滅遼後,宋拿遼的南京和燕雲,金拿中京,事成之後,北宋把給遼國的歲幣給金。

這裡,必須要說一點,馬植這個人很有能力,為啥這麼說呢?

在他出使女真部落之前,遼國和女真的矛盾還沒有公開化,也就是遠遠沒到挑起戰爭的地步。結果,馬植七次闖東北,對著完顏阿骨打狂轟濫炸,陳說利害關係,說不反沒有出頭之日,反就是星光大道。

一個馬販子,進獻一條妙計,卻改變了北宋的命運,被稱奸臣

於是,天慶四年,完顏阿骨打正式聯合女真各部落,起兵討伐遼國。事情到這裡和馬植和宋徽宗的計劃如出一轍,似乎那個目標就要實現了,沒成想下邊的故事才更有戲劇性。

女真起兵,在完顏阿骨打的率領下勢不可擋,一路攻城拔寨,把遼國弄得灰頭土臉。遼國為了緩解壓力,主動向北宋求和,說不用管澶淵之盟了,我向你稱臣,給你納貢,只要你不聯合金國打我,一起都可以商量。

徽宗一聽,覺得這沒得談。所以北宋就出兵了,劇本應該是宋軍趁著遼軍勢弱,一鼓作氣打下燕雲地區。真實的劇情卻是,宋軍在童貫的率領下損兵折將,就是啃不下來。也難怪,此時的北宋禁軍由於常年不戰,數十萬部隊都成了一群大爺兵,空有擺設。

一個馬販子,進獻一條妙計,卻改變了北宋的命運,被稱奸臣

沒辦法,北宋請求金國援助,金兵如期而至,遼兵潰敗,燕雲十六州打下來了。宋徽宗一想不對勁,燕雲是金兵打下來的,他們佔了,自己怎麼辦。於是,北宋就向金國索要燕雲十六州,金國當然不答應。

他們拿出當年的協議,按協議,雙方一起起兵討伐遼國,能佔多少地是多少地,燕雲你北宋打不下來怪誰呢。這就為以後金和宋的矛盾埋下了伏筆,金國從這件事也看清了北宋實力的薄弱,有了滅宋的念頭。

這才有了後來的靖康之恥,這和馬植的想法大相徑庭,他的本意是好的,即使戰略是錯的,也不能把錯都怪在他一個人身上。畢竟,最後決策權在宋徽宗身上,只能說宋徽宗目光短淺,只識書畫,不識時局。

一個馬販子,進獻一條妙計,卻改變了北宋的命運,被稱奸臣

宋徽宗執意採取這個戰略時,朝中有一些反對的聲音,比如大臣韓昉就直言女真是虎狼之師,唇亡齒寒,遼國一亡對宋不利。結果徽宗聽信童貫的蠱惑,不予採納。

還有當時的高麗國王,也曾冒著風險給宋徽宗說宋遼百年沒有戰事,是兄弟之國,金國不可交。這些理智的聲音宋徽宗都聽不進去,然後金國滅宋的時候,就拿馬植當替死鬼,發配千里之外,砍頭掛在城門上示眾。

後來史書將馬植列為奸臣,實屬冤枉,一個小小的馬販子,縱使是聯金滅遼的始作俑者,但有怎麼能比得上宋徽宗和童貫呢,這兩位才是無能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