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遲迥起兵討伐意欲篡位的楊堅,他是忠臣還是奸臣?王夫之:奸臣

尉遲迥起兵討伐意欲篡位的楊堅,他是忠臣還是奸臣?王夫之:奸臣

尉遲迥年輕時是一枚人見人愛的大帥哥,史稱其:“少聰敏,美容儀。”

他的優秀基因遺傳了一代又一代,子孫也同樣俊秀漂亮。

他有一個孫女,名叫尉遲熾繁,華容絕代,早早就嫁給了北周宗室西陽公宇文溫。

北周宣帝宇文贇即位那一年,宗室命婦要進宮朝聖,宇文贇和尉遲熾繁見面了。

兩人見面那一刻,四目交加,彼此的目光如磁石一般,牢牢地被吸引住,怎麼分也分不開。

宇文贇是個荒淫無度的君主,不管什麼三綱五常,也不管什麼倫理道德,強行把尉遲熾繁留置皇宮,把她封為了皇后。

尉遲熾繁的丈夫,可憐的宇文溫,不但被扣上了一頂綠油油的大帽子,還被皇帝隨意捏了一個罪名給處死了。

尉遲迥還有一個孫女,後來在隋文帝楊堅的宮廷中當宮女。楊堅無意中發現,便忘了和自己的妻子獨孤皇后曾經發過“只願一生愛一人”的誓言,迅速了寵幸了她。此事讓獨孤皇后黯然神傷,不久鬱鬱而終。

尉遲迥起兵討伐意欲篡位的楊堅,他是忠臣還是奸臣?王夫之:奸臣

這兩個孫女的美色足以充分折射出尉遲迥年輕時的帥。

尉遲迥不但帥,而且才能出眾。

公元550年,侯景在建康作亂那會兒,梁武帝坐困臺城,遣人到荊州宣讀密詔,任命當時的荊州刺史、自己的第七子蕭繹為侍中、假黃鉞、大都督中外諸軍事、司徒,承製行事,起兵勤王。蕭繹起兵後,先攻滅自己的侄兒、兄長,再東下攻殺侯景。

這樣,他雖然最後消滅了侯景,梁武帝卻也早已被餓死城中了。

蕭繹於是在江陵稱帝,即梁元帝。

梁元帝的弟弟武陵王蕭紀嚴重不服,也在蜀地自立為帝,率軍東下,準備進攻江陵。

所謂蚌鶴相爭,漁翁得利。

蕭氏兄弟兵刀相向,最適合坐據長安的宇文泰從中攫利了。

況且,懦弱的梁元帝擔心爭不過弟弟,還寫信向宇文泰求援,並誠懇地懇請宇文泰征伐蜀地。

宇文泰福至心靈,召開群僚會議,商議出兵事宜。

有人竟然看不到其中的巨大福利,反對出兵。

尉遲迥踴躍請求帶兵出戰。

不用說,宇文泰和尉遲迥是英雄所見略同。

實際上,宇文泰和尉遲迥是舅甥關係——宇文泰的姐姐就是尉遲迥的母親,宇文泰管尉遲迥叫外甥;尉遲迥則要恭恭敬敬喊宇文泰一聲舅舅。

看,尉遲迥和宇文家就有血親,而周宣帝宇文贇作為宇文泰的孫子,卻娶了尉遲迥的孫女尉遲熾繁,這關係實在有點亂。

但讓人不忍直視的是,宇文贇是年輕人不懂事就算了,尉遲迥作為一個爺爺輩,不以宇文贇這一禽獸行為恥,反倒洋洋自得地跟別人吹噓皇帝是自己的孫女婿,唉,都什麼人哪?!

話說回來,宇文泰看見外甥尉遲迥的想法和自己一致,心中大樂,就把這一美差交給他去辦了。

於是,尉遲迥意氣風發地帶領大軍前往伐蜀,基本沒費什麼大周折,就收取了蜀地,成就了“滅國大功”。

憑這個“滅國大功”,尉遲迥躺在功勞簿上吃了一輩子。

他在宇文泰手下拜為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爵魏安郡公。

宇文泰之子孝閔帝宇文覺受禪建周後,他又得拜柱國大將軍。

甚至,宇文覺還認為尉遲迥的平定蜀地大功可以與霍去病封狼居胥相比,封他為寧蜀公,遷任大司馬,以本官鎮守隴右。

改年覺得不過癮,又進封他為蜀國公,食邑一萬戶,出任秦州總管、秦渭等十四州諸軍事、隴右大總管。

尉遲迥的孫女婿宇文贇即位後,專門任命他為大右弼,還轉任大前疑,出任相州總管。

尉遲迥起兵討伐意欲篡位的楊堅,他是忠臣還是奸臣?王夫之:奸臣

補充一下,宇文贇的後宮制度很紊亂,他不是隻有一個皇后,而是有五個皇后!

其中,最正牌的皇后是楊堅的女兒楊麗華。

宇文贇即位不到兩年,身子被掏空,才二十二歲的年紀就病崩了。

宇文贇的長子宇文闡只有九歲,這樣,北周的權柄就旁落到了楊堅手上了。

楊堅有心想要篡奪北周的政權,卻不能忽視尉遲迥的存在。

他讓尉遲迥之子魏安公尉遲惇帶去詔書,以會葬名義徵調尉遲迥,試探尉遲迥的態度。

尉遲迥認定楊堅有圖謀篡位之野心,拒絕接受徵調,留下了兒子,謀劃起兵。

尉遲迥這一表現,明擺著是要跟楊堅作對了。

但單單憑這一點,楊堅還不好對尉遲迥動粗。他再進一步試探尉遲迥的意思:派出鄖公韋孝寬前往相州,代替尉遲迥擔任總管。

尉遲迥沉不住氣了,帶人前往迎殺韋孝寬。

這樣,雙方的臉皮撕破了,可以開打了。

尉遲迥召集文武士庶,登城北樓作戰前動員,他說:“楊堅以凡庸之才,藉後父之勢,挾幼主而令天下,威福自己,賞罰無章,不臣之跡,暴於行路。吾居將相,與國舅甥,同休共慼,義由一體。先帝處吾於此,本欲寄以安危。今欲與卿等糾合義勇,匡國庇人,進可以享榮名,退可以終臣節。卿等以為何如?”

尉遲迥這一番話鼓動性很強,史稱:“眾鹹從命,莫不感激。”

以至於不但尉遲迥自己所管轄的相、衛、黎、毛、洺、貝、趙、冀、瀛、滄各州都聽從他的號令,其他青、膠、光、莒各州,以及滎州刺史邵公宇文胄、申州刺史李惠、東楚州刺史費也利進、東潼州刺史曹孝達,都聞風響應。

這還不算,尉遲迥又向北交結高寶寧,聯絡突厥;向南聯絡陳國,答應割讓長江、淮河一帶的土地,共討楊堅。

為了能與楊堅抗衡,尉遲迥又多走了一步棋:擁戴趙王宇文招的兒子以號令天下。

戰爭先在尉遲迥弟弟的兒子尉遲惇與北周名將韋孝寬之間展開。

沁水之戰,韋孝寬一擊破敵,並乘勝進抵鄴城城下。

尉遲迥不顧年歲已高,親自披堅執銳,部署下十三萬人,在城南列陣,迎戰韋孝寬。

韋孝寬也已經七十一歲高齡,鬚髮蒼然。

兩位老將,各自指揮軍隊互砍。

韋孝寬笑到了最後,不但擊潰尉遲迥十三萬之眾,而且趁勢破城。

尉遲迥走上城樓,悲呼數聲,舉劍自殺。

尉遲迥從起兵到失敗,共計六十八天。

尉遲迥一死,楊堅再無顧忌,順利地篡周代隋,開創了大隋帝國。

對大隋帝國而言,尉遲迥自然是大奸臣、大逆賊,他家的男子全被殺害,女眷充公為奴為僕——這就是尉遲迥孫女在楊堅後宮充當宮女的緣由。

隋煬帝無道,隋失其鹿,天下共逐。

大唐開國後,尉遲迥的從孫、庫部員外郎尉遲耆福曾向唐高祖上表,請求改葬尉遲迥。

朝廷群臣議論,認為尉遲迥忠於周室,詔命允許。

唐人著《北史》,對尉遲迥也大讚其“能志存赴蹈,投袂稱兵”,將他與起兵討伐王莽的翟義;以及舉兵反對司馬昭的諸葛誕相提並論。

武則天篡唐代周,越王李貞起兵反武。唐高祖之女常樂公主也以尉遲迥的事蹟激勵夫君趙瑰起兵響應,她說:“我聞楊氏篡周,尉遲迥乃周出,猶能連突厥,使天下響震,況諸王國懿親,宗社所託,不捨生取義,尚何須邪?”把尉遲迥視為一個大忠臣。

明末人張燧目睹清兵入關、神州陸沉之慘象,悲呼說:“周滅而有王謙、尉遲迥,斯皆破家殉國、視死猶生。”

但是,與張燧同時代的大史學家王夫之卻不以為然,指責尉遲迥是一個大野心家。

王夫之說:尉遲迥怎麼可以算得上北周的忠臣?彼時宇文闡稱帝已經二年,他的帝位是從他父親那兒繼承過來的正統帝位,雖被楊堅逼迫,但並未有失德,尉遲迥卻改奉趙王宇文招之少子以起兵。想當年,被人稱為逆賊的曹操都不敢奉劉虞以反叛漢獻帝,尉遲迥卻敢如此肆無忌憚,可知其心懷異志也。如果說尉遲迥算得上忠臣,那麼劉裕之討劉毅,蕭道成之拒沈攸之,如果他們像尉遲迥那樣失敗身死了,是不是他把他們視為晉、宋仗節死義之臣呢?僅僅因為楊堅無功而欲奪人之國,於是乎,凡是手頭有兵的,都想幹與楊堅相同的事。所以說,尉遲迥其實就是另一個楊堅罷了。

通俗演義史作家蔡東藩在他著作的《南北史演義》中,對尉遲迥也有過一番獨特見解,總的來說,還是把他當作一個忠義之士來刻畫的,書中感慨說:“尉遲迥之為國死義,亦足垂千古矣!”。

尉遲迥起兵討伐意欲篡位的楊堅,他是忠臣還是奸臣?王夫之:奸臣

蔡東藩除了著作《南北史演義》外,還以一人十年之心力著作了《前漢演義》、《後漢演義》、《兩晉演義》、《唐史演義》、《五代史演義》、《宋史演義》、《元史演義》、《明史演義》、《清史演義》、《民國演義》。連同《南北史演義》,共十一部,時間跨度計劃自秦始皇到民國九年,凡二千一百六十六年的歷史,合稱《歷朝通俗演義》。

因為這套書,蔡東藩被人譽為“一代史家,千秋神筆”。

尉遲迥起兵討伐意欲篡位的楊堅,他是忠臣還是奸臣?王夫之:奸臣

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是這套書的忠實讀者,他評價這本書:“讀《二十四史》不如讀蔡東藩!一般歷史通俗演義,在過去也曾出版過不少,可是似乎很少能和蔡東藩先生這一部相提並論的。蔡先生對史料的運用與取捨,採取了相當認真的態度。我認為,這部書的重新出版,不但可以作為一般人的讀物,並且也可以作為愛好歷史的人們的參考,因為一部《二十四史》,分量太多,就是歷史專家也不容易把它完全熟記,倒不如這部演義,隨意翻覽一下,說不定會有提綱挈領的功效。”

可以說,這套書就是民國時期最重要的課外讀本。

尉遲迥起兵討伐意欲篡位的楊堅,他是忠臣還是奸臣?王夫之:奸臣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套書是理工大學的精裝禮盒版,除了上面提到的《前漢演義》等十一部書,再加一部由許廑夫先生精心著作的《慈禧太后演義》,全套共六卷十二部,都是全新修訂無刪減版本的,絕對超值,是專門拿到頭條做活動的,團購價是165。

再強調一句,十二部書,團購價是165,相當於13元一部書,絕對超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