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子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思想家孔子說,自己都不喜歡被人那樣相待的,推己及人,就不要那樣去對待別人。

當我們拿起泥巴扔向別人的時候,首先弄髒的是自己的手。當我們贈人鮮花的時候,我們首先聞到了芳香。

有一對有趣的夫妻,倆人都是吃貨。他們感情一直很好。有一次,卻因為吃東西而吵起來了。過程,不太愉快。但結果,很搞笑。

他們倆都喜歡吃酸菜魚,但卻都不喜歡酸菜。但是為了不浪費食物,他老婆每次都撒嬌耍賴,硬讓他把酸菜吃下去。

那一天,他剛好牙酸,受不了酸性食物的刺激不想吃。可是,他老婆依舊不依不撓,酸菜一口一口往他嘴裡送,滋味別提多“酸爽”了。

一次,兩次,他都忍了。這一次,他終於忍無可忍爆發了。他說,因為愛她,為了讓她開心,即使不喜歡的菜他都吃了。今天她必須有“酸”同吃,不然沒完了。

像戀人相處,愛的多的總要做一些“不願意”、“沒做過”的事來證明“我愛你”。而另一個人,看著對方做這些,還覺得沒毛病。美其言:他愛我,就該為我幹這些。這樣的做法,看似沒問題,其實很霸道很自私。

只要是自己不喜歡的,相信很少人會去做。就像我們不吃一樣食物似的,不喜歡即不會吃。

我們卻常常不自覺的將自己不喜歡的事物推給別人,也不會管別人是不是不願意。甚至於,還以“愛”之名進行情感綁架而不知錯哪裡。

換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春秋時期,孔子的學生仲弓問孔子:“如何處世才能合乎仁道”?

孔子立即回答道:“一個人待人接物要嚴肅認真對待,自己不喜歡的事不要強加給別人,不論在朝在野都不要去發牢騷。”

仲弓感謝道:“我雖然遲鈍,但一定會牢記先生的話。”

每個人的都是獨立的個體,喜好也都不一樣。我們要懂得以己渡人,你不喜歡別人用這樣的方式去待你,你就不能以這樣的方式去待別人。以己及人,少點自以為是,多點為他人著想,能更好的與人相處。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都不待見的,推己及人,就不要強加於人了。這才是適應處世之道的態度,合情合理。不但如此,就算是你喜歡的東西,他人也未必喜歡。

換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所欲,亦勿施於人。處事待人,應當以別人的意願為標準,不能依據我們的個人喜好來作為衡量,強加於別人。多點體諒,少點衝突。

那對喜歡魚的“吃貨”又再一次為了一條魚而吵起來。與上次的不同,倆人都覺得自己挺委屈的。老公每次吃飯的時候,會先把自己喜歡的魚背肉夾給妻子,而自己則吃不是首選的魚肚肉。

她每次都吃了,但卻沒有很高興。老公覺得自己很委屈,把自己認為最好吃最愛的都讓她了,她還不樂意。

妻子也覺得很鬱悶,每次都把魚背肉塞給她,卻不問她喜不喜歡。她雖然吃了,卻並不滿意,因為她打小就喜歡吃魚肚子。

這個故事裡的夫妻,彼此之間缺乏溝通,也忽略了人性獨有的弱點。通常自己喜歡的,就會認為別人也喜歡。別人不接受你的好意,你還不樂意了,覺得別人不理解你。

其實,好意應該建立在別人的意願之上,以別人的標準為標準,不能根據我們自身的尺度來衡量別人的喜好。

人是個體,個人之間有相似之處也有差異。忽略了差異性,就容易好心辦了壞事。出發點是好的,結果卻差強人意。

處事待人以別人的需求為出發點,去看待事物。不能盲目的以自己作為參照物,依樣畫葫蘆的去做。這樣事倍功半,得不償失。有這樣的基礎,去理解人的難處,幫人就能幫到點子上。事辦好了,別人也能認同。

換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要辦好事,得到別人的認可,換位思考是必須的。因為,它可以解決生活中很多不利的因素。

《增廣賢文》中說,責人之心責任己,恕己之心恕人。其實是告訴我們:為人處事,愛也好恨也罷。多從別人的角度看問題,思考人性。

用批評別人的態度來嚴於律己,也用寬以待己的心態來包容於人。處人待物懂得換位思考,必將讓你的生活更順風順水,路也會越走越平坦。

結語:無論是子不欲,勿施於人。還是,子所欲,亦勿施於人。都是讓我們推己及人,從別人的角度去換位思考看待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