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千層底布鞋

今天收到一個四川涪江的水衝石,造型是一隻千層底布鞋,這隻千層底布鞋黑幫,尖口,白底,這隻石頭布鞋太完美了,不論從哪個角度看,都與真正的千層底布鞋極為相象,看到這隻石頭的千層底布鞋,讓我想起小時候媽媽做的千層底布鞋。

媽媽的千層底布鞋

小時候,我們一家老小穿的鞋,都是媽媽自己做的千層底,從小到十多歲上,一直都穿媽媽手工做的布鞋。做鞋以前,媽媽先把白麵加水打成漿子(漿糊),再把門板拆下來放炕上,然後把平時積攢下的破爛布一層一層地鋪到門板上用漿子粘牢,拿到屋外曬乾,揭下來就是做鞋的袼褙。媽媽的櫃子裡放著一大摞袼褙,都是媽媽平時抽空打出來的。

媽媽的千層底布鞋

打完袼褙,才是做鞋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照著鞋面和鞋底的樣子把袼褙裁出來,鞋面要粘布面,沿邊,鞋底分層沿邊後再疊成一定厚度,粘上白布面,用麻繩納到一起,再把鞋面上到底上,上完後再楦上棉花定型,才是做成了一雙鞋。

媽媽的千層底布鞋

媽媽做的鞋在我們家那都有名,看誰家的女人活計好,看腳上的鞋就知道,納鞋底的針腳,鞋幫的沿邊,一下就看出女人的針線功夫。一般人家做鞋都用青斜紋布做鞋面,我家用條絨布做鞋面,在那時候穿上這樣的鞋,就像現在的女人拿著名牌限量包包一樣,特別招眼。別看我們穿的鞋都是自己家手工做的,和現在賣的機制布鞋一模一樣,唯一的差別就是鞋底的做工不同。

媽媽的千層底布鞋

我們春夏秋穿夾鞋(單鞋),冬天穿棉疙瘩,那種棉鞋無法描述,鞋面是由兩片鞋幫在中間拼接在一起的,鞋面和鞋裡之間絮上棉花,滿滿地蓋住腳背,這種棉鞋在兩片鞋幫的拼縫上裝飾著一個盤扣,我們就叫棉疙瘩。棉疙瘩特別土氣,但保暖。

我快上小學的時候,就知道挑衣服和鞋子了,我看有人穿網球鞋,就讓媽媽做那樣的鞋給我穿,那時候,還沒有人會做那樣的鞋。冬天再穿棉鞋的時候,媽媽真給我拿出一雙網球鞋樣式的棉鞋,後來流行的北京棉布鞋和媽媽做的棉鞋一模一樣,我穿的棉鞋是我們家那塊唯一一雙,因為別人穿的都是棉疙瘩。

我大腳指頭長,這一年不知要換幾雙鞋,我一穿新鞋,別人家的大人孩子都羨慕,但我願意穿舊鞋,舊鞋鞋底走軟了,我淘氣的時候跟腳,還不板得慌,新鞋底子硬,我一跑就掉。我是擰不過大人的,腳指頭一出來,就逼著我換上新鞋。

冬天的棉鞋,一般是從這個春節穿到另一個春節,年三十吃過午飯,換新衣服的時候和鞋一起換,這雙鞋就得穿到下一個過年。有一年冬天破例了,有好幾次夜裡,媽媽把我弄醒,大姐她們把過年的衣服和棉鞋給我穿上,不讓我睡覺,和他們一起坐到天亮,天亮之後再把新衣服和棉鞋扒下去。起初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後來才明白那陣鬧地震,廣播裡下通知,家家都不許睡覺,給我穿上新衣服和棉鞋,是怕砸死了穿不著了,那一冬天不知半夜穿了多少回新衣服和新棉鞋,一直到過年也沒地震。

等我小學快畢業的時候,媽媽就不做鞋了,我們就穿商店買來的鞋,到如今已經有四十多年沒穿媽媽做的千層底了。今天收到這個涪江石《千層底布鞋》,又讓我想媽媽做的千層底布鞋,媽媽的千層底布鞋只能留在記憶裡了,現在再沒人會做那樣的鞋了。

劉文祥 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