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管家”陆根智:领民兴产业 刨出致富路


三七分种管,人勤地不懒。4月13日,锦屏县河口乡岩湾村的魔芋种植基地里一行行垄起的地块覆盖着保湿保温草,土里的魔芋冒出芽尖,一位个头高瘦、手脚麻利的年轻人在田地间不停来回转悠。他一边仔细查看年前栽下的魔芋生长情况,一边动作娴熟拿着小铁铲锹出种子进行观察,一旦发现烂种、病株的现象,就在地上做下标记,并及时安排补种。

“这个种子烂掉了,我已经做好标记,要及时补种并观察长势。”他不时对身旁的基地负责人叮嘱道。 一阵风吹来,脸上冒出的汗珠滴落在地里,但半点没有影响他专注的神情。他就是河口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岩湾村脱贫攻坚前沿指挥长陆根智,群众都称他为“农业管家”。

扶贫足迹 | “农业管家”陆根智:领民兴产业 刨出致富路

陆根智(右)在查看魔芋生长情况

这是陆根智心系产业扶贫的一个镜头,7年多来硬是带领广大群众在山旮旮里刨出一条产业富民之路。

“七山两水一分田”的河口乡是锦屏县最偏远的乡镇,距县城100公里,是全县极贫乡镇之一,境内民居分散、地势切割剧烈,产业状况单弱散小,2014年贫困发生率为高达53.53%。

自从2013年工作以来,他便一头扎进在这片穷乡僻壤,河口乡的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零散分布到规模成片,他都一一亲自参与谋划。

穷不兴产业穷根难拔,富不强产业富不长久。近年来,河口乡知贫后勇,治贫有方,纵深推进农业产业革命,紧扣中药材、油茶、果蔬、畜禽、水产养殖”五大产业,围绕“一乡一品”“一村一特”的发展思路,成立1个乡级合作总社、17个村级背景合作分社,以“合作总社+党支部+村合作分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积极动员和组织群众入社抱团主体发展稻田养鱼450亩、油茶种植5500亩、魔芋种植3500亩。全乡17个村级合作社与1962户村民建立利益联结,合作社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建立劳务联结,带动群众就地、就近就业。仅2019年,就共计发放劳务费76万元,惠及712户862人。

扶贫足迹 | “农业管家”陆根智:领民兴产业 刨出致富路

岩湾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在种植魔芋2

陆根智担任脱贫攻坚前沿指挥长的岩湾村,多年前全靠湖面水上养鱼获得收入,自2017年环境整治取缔水域养殖后,村民上岸产业空白,村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

面对村里的“一穷二白”,陆根智没有退缩。他结合该村的村情寨貌,经过多方考察,得知种植魔芋前景宽广,湖区两岸的土地条件和地理环境特别适宜种植。

即时谋划,说干就干。经过他和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的组织谋划,并不断与村民讲事实、摆政策、算经济账。从开会动员到流转土地,从技术培训到栽种入土,他都亲力亲为,直到200多亩魔芋产业落地生根。

“驻村必须真帮实扶才能巩固脱贫成果,达到长久致富。”陆根智常说,一勤天下无难事,只要用心去做,没有办不成的事。

扶贫足迹 | “农业管家”陆根智:领民兴产业 刨出致富路

陆根智(右)在基地里查看魔芋的生长情况

驻村以来,他把家安在村里,把群众装进心里,把小康蓝图落实在行动上。大力推广“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土地”的组织模式,鼓励农户加入合作社抱团发展。截至目前,全村魔芋种植210亩,现已下种33355斤,配送化肥1200斤,其中林下种植魔芋110亩,稻田种植62亩,熟地种植48亩。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44.43%下降到现在的0.1%。

扶贫足迹 | “农业管家”陆根智:领民兴产业 刨出致富路

岩湾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在种植魔芋

干部带着群众干,产业发展劲头足。“小陆有思路、有想法,精明能干,有他领着大家干,脱贫致富我们底气足。”说起陆根智,该村主任范述清连连点头称赞。当前,群众发展魔芋产业的热情持续高涨,基地里合作社社员出工平均每天40人以上,每人每月务工增收2000元左右。据陆根智介绍,岩湾村下一步将加大利用杉木林间的土地资源,扩大魔芋种植规模,走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的“1+N"产业振兴之路。

“发展产业是当前和今后农村工作的重点,只有依托产业,脱贫攻坚才赢得牢靠,我们的强村富民之路才会越走越宽。”陆根智信心满满地鼓励当地村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