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做,才能擁有“富人思維”?

文|小貓倩倩:高轉化文案寫作者,頭條號簽約作者,知乎20萬關注大V,職場、心理學話題高贊回答者

怎樣做,才能擁有“富人思維”?

01

前幾天在和四期寫作訓練營的小夥伴們聊天,我有一個特別深的體會:大部分人認為自己收入低的原因,其實並不是真實原因

有一次同學們在群裡“哭窮”——有的人說自己所在行業不景氣工資越發越少,有的人說領導高高在上不肯重用年輕人,有的人說辭職了很久找不到下家很焦慮,有的說父母管得嚴不讓自己換工作。這些關於苦惱的傾訴引發了許多人的共鳴,越來越多的同學參與到這場“抱怨自己賺錢少”的大型苦水傾倒會中。

所有的抱怨都在表達一個主旨:我已經很努力了,但是我還是很窮

後來我實在看不下去了,打斷了這場會話。

每當我試著提出一個可能性的時候,小夥伴們就會擺出一些客觀理由來證明“不是我不想這麼做,而是真的不可能”。闢如,沒辦法換掉難纏的領導;闢如,想要辭職卻不知道做什麼,於是只好待在原單位。

總之,都不是我的錯,我已經盡力了

當你認為所有不稱心都是客觀因素造成的,你就已經止步不前了。

倒不是我們要自欺欺人地認為“客觀因素”不存在,而是,客觀因素不是我們自身能改變的。注意力在哪裡,生產力就在哪裡。如果你的注意力一直放在“改變不了”的東西上,你除了收穫抱怨什麼也得到不了。

當你還沒有行動的時候,就已經想好了一大堆阻礙你行動的理由,那你就永遠不會行動了。

我的圈子經過許多輪的迭代,現在我的朋友中已經幾乎沒有“窮人”了。我觀察身邊這些或年輕有為,或中年積累了許多財富的朋友們,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特徵:很少會說“我做不到”。

昨天上理財規劃師認證班,賽美老師團隊一個小夥伴講了自己“家庭年收入70萬,存款60萬”在深圳買房的經歷。我複述給一些團隊夥伴聽,大家第一反應是“不可能吧”“假的吧”;但是同樣的事我講給一個90後的大V朋友,他的第一反應是“她是怎麼做到的?”

當你下意識拒絕接受新思想的時候,卻不知機會已經從你身邊溜走了。

接觸到更高層的圈子之後,我經常會接收到一些“顛覆認知”的信息。一來是普通人因為信息壁壘接觸不到這些內容;二來即使他們知道了,也會認為對方在“吹牛”,認為是“假的”。信都不肯信,更不要說去按照這些新的觀念去實踐了。

思維模式和行動力,才是我所接觸到的大多數人們,“貧窮”的真相。

怎樣做,才能擁有“富人思維”?

02

前幾天有一個寫作訓練營的學員問我,“我現在收入有限,一個月只有4000塊。我該拿出來去學習還是去買基金投資?如果要是花錢上了課,結果卻沒有學到東西,錢打水漂了怎麼辦?”

這是現在“職場低收入”中的一種普遍思維——我付出了,卻沒有回報,怎麼辦?

付出沒有回報太正常了好嗎,有回報的才是極少數。我去年上各種課花了20萬,其中一大半上完了都沒啥用。如果有“早知道”,只去上真正“有用”的課,這一項支出可以縮減到大概5萬都不到。你可以認為,15萬都是白白浪費掉的。到年底盤全年總支出的時候,我為這件事絮叨了好幾天。

但是,到今年,我已經幾乎不會去上“沒用的課”了。經歷過去年的洗禮,我現在稍作判斷就能知道一門課到底值不值得我去上。可是,如果我不“浪費”那15萬,我也沒辦法擁有現在的鑑別能力。

或者,如果我吝嗇一點,一分錢都不去花,20萬全都省下——我現在的貴人,賽美老師、秋葉大叔、周杰老師,我一個都遇不到。

你要知道,所有的回報都是“先交付後付款的”,而且有了交付,也不一定付款。並不是你工作“一做的好”,老闆就馬上給你升職加薪,也可能過很久才加薪,也可能過了好幾年你還在原地;並不是你學習一門技能馬上就能給你變現的,可能你學了10個,只有其中1個對你的職業發展有幫助;並不是學的所有知識都會對你有用的,也許有些花了很多錢,對你卻毫無幫助。

如果你總是對於付出斤斤計較,非要有一個確定性的結果才肯付出——你根本得不到任何機會。

如果結果已經是“確定性有回報”的,那麼比你更有錢、更聰明的人早都去做了好嗎,還能等到你嗎?

怎樣做,才能擁有“富人思維”?

03

我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有一個預期,就是,點開這篇文的人,大部分是懷有一個“你告訴我做什麼賺錢就去做什麼”這樣期待來看的。

我本可以告訴你,諸如“寫作改變命運”“中專生通過學習寫作半年月入過萬”;“演講改變命運”“通過學習演講,二本畢業拿到500萬融資”這樣的話。

但現實是,真正靠寫作月入過萬的人,千分之一都不到。

你要知道,如果存在一門秘籍,“只要知道了就能賺錢”,這等好事根本輪不到你。世界上所有的資源,都是傾向於資本和權力的,如果真的有這麼好的事,早都被有錢有權的人瓜分完了,你甚至聽都不會聽說。

我和一些同學打交道的時候,常常能感受到他們“一心想努力卻有勁使不上”的感覺。拖延症,自控力不足,成績不好,工作不順利,同事討厭,領導傻X,自己窮。這些都是相伴而生的。如果一個人管理不好自己的人生,那麼在外表現一定是事業或者學業不順利,且財務狀況不太良好。

人們在糾結“賺錢”這件事的時候,總是在想“怎麼樣才能賺到更多錢”“做什麼才能賺到更多錢”,認知浮於表面,卻總是看不到自己的心智才是“賺錢”這件事最應該關心的。

同樣都是寫作,有的人年入千萬有的人幾百塊都掙不到;同樣都是編程,有的人各大公司offer拿到手軟,也有的人畢業一兩年找不到工作。決定是否賺錢的從來都不是你做的這件事本身,而是你這個人。

人從事一項工作需要的基本要素有三個層級:

最底層是思維方式,我們前面講了那麼多,賺錢的邏輯也好,付出了不期待回報也好,看到“不可思議”第一反應是問“怎麼做”而不是“不可能”也好,這些都是思維方式。

中間層是能力,例如管理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決策判斷的能力。

最表層才是技能,設計、攝影、寫文案、寫代碼等等。

怎樣做,才能擁有“富人思維”?

如果你一直忙碌於學習“技能”,學完寫作不賺錢就去學編程,發現當程序員也沒自己想象中那麼賺錢,又去搞設計。那麼就只能停留在我前面說的“用時間換錢”的第一層級思維模式。

如果你懂得運用互聯網的力量、人脈的力量,會用資源讓自己產生更多收入,就進入了“一份時間收很貴的價格”和“把一份時間賣給很多人”的模式

,並且迅速積累起一小筆財富。

當你積累了一定財富,財富讓你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你有了“以小博大,以錢生錢”的門檻,之前積累的財富小雪球就會越滾越大,直到成為富人。當然,在這其中你需要學很多內容,要學如何管理團隊,如何投資,要學稅,學法律,以及如何與他人交換資源。

怎樣做,才能擁有“富人思維”?

給一些落地性的建議:

1.不要總是認為“我的不幸都是別人造成的,我改變不了。”如果你嫌同事不上進,就別和他們在一起玩;嫌人家八卦家事打擾到你了,自己戴個降噪耳機自己看書。父母管束你太多,你要麼爭取早日經濟獨立;要麼忍著,主動屏蔽讓自己心煩的話語。別總是想著改變環境,你自己比環境容易改變的多。

2.不要總是把“我做不到”掛在嘴邊。以後每當你想說“我做不到”的時候,記得把它換成“我怎麼樣才能做到”。

3.當你第一次聽到一個新思想的時候,不要下意識認為“假的吧”“不可能吧”,你理解不了是因為你的圈子裡根本接觸不到也看不見,如坐井觀天。當你把想法切換成“我想了解一下他是怎麼做到的”這樣的時候,你其實已經在打開新世界了。用自己的經驗來判斷一件事的可行性,是一種非常不成熟的想法。

4.別總是想著“有回報”才去做一件事,結果就是你啥都沒有做,很長時間過去了還停在原地。

確定有回報的事是根本輪不到你滴~人生努力的意義不就是在於不確定性嗎?

5.別總是糾結“做什麼工作能賺錢”。別研究奇技淫巧了,好好改造大腦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