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秒必爭 守住患兒生命之光——記市婦幼保健院副院長劉國華

分秒必爭 守住患兒生命之光——記市婦幼保健院副院長劉國華

人們說,新生兒重症監護室(簡稱NICU)是沒有探視時間的病房,父母和孩子再次相見只有兩種情況,要麼孩子平安康復出院,要麼治癒希望渺茫。

  劉國華說,每一個孩子都應該被珍惜,每一個生命都值得全力以赴,重症監護室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所在。作為臨汾市婦幼保健院副院長、新生兒科主任,回憶16年的從醫生涯,他像戰士一樣,每天為生命而戰。

  醫術精湛的 “戰士”

  病房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為了搶時間、搶生命,劉國華讓自己成為一個能力超強的“戰士”。

  劉國華說新生兒搶救最重要的是迅速及時,可是曾經臨汾的醫療技術相對落後,為了挽救更多的小生命,他不斷鑽研醫學技術。在新生兒科任職以來,他積極開展NCPAP呼吸機聯合固爾蘇救治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徵,提高了NRDS患兒的搶救成活率;2016年在我市開展首例經外周動靜同步換血術防治膽紅素腦病,減少了我市重症黃疸患兒後遺症的風險;自2016年以來開展的臍靜脈置管術、PICC置管術均為我市首例,解決了極早產兒長期靜脈輸液困難問題。同時還開展咖啡因、西地那非、高頻通氣、亞低溫治療、腦功能監護等先進救治技術。

  一次次突破,一次次前進,只為將死神手中的新生命帶回父母的懷抱。

  在劉國華看來,一個醫生的成就感,更多來自救死扶傷本身。半個月前,一名糖高孕婦生產時,由於預估胎兒體重較大,但是產婦不願意剖宮產,所以分娩時的難產直接導致孩子重度呼吸窘迫。接到電話後,劉國華立刻進入手術室救治。“孩子好不容易出生了,可渾身鬆軟,膚色蒼白,沒有呼吸,沒有心跳,得抓住搶救時機啊!”劉國華說。看著4900克的新生兒沒有一絲生機,他僅僅用了幾秒就給患兒氣管插管,伴隨著醫生們持續的心肺復甦、胸外按壓、氣管給藥……救治時間一秒一秒地流過,經過近20分鐘的努力,患兒的情況才緩和,就這樣,一個小生命被挽救,一個家庭再重生。

  患兒的父親申先生說,孩子出生時的情況讓他緊張到抓狂,為了不讓家裡人擔憂,只能自己承受著壓力,是醫生們的全力以赴,讓他感到了無限的希望:“那天醫生們都在忙,我無意間看到一個醫生的扣子掉了都不知道,可想而知是有多專心,把孩子交給他們我放心。”

  NICU的醫生是跟死神拼速度的人,除了精湛的醫術,還有戰勝所有危重、複雜多變病情時的判斷力。曾經一名由外縣轉院,1100克的極早產兒,在NICU病房治療期間,由於病情變化,竟然出現了緊急肺出血,“整個氣管裡面到處都是血,根本什麼都看不清了,醫生們瞬間有些無從下手,可是時間寶貴,必須做出決定。”劉國華說,憑藉多年經驗,他大膽進行了氣管插管,終於又經過一場搶救大戰,孩子才轉危為安。

  愛崗敬業的 “榜樣”

  他是一年加班300多次的“工作狂”,是同事們眼中的“拼命三郎”,也是忘我工作愛崗敬業的醫者。

  2015年冬天,翼城一名極早早產兒即將出生,當地醫院向市婦幼保健院求助,劉國華接診後,立刻帶領轉運隊趕到翼城,並馬上進產房指導救治。“孩子只有700多克啊,首先氣管插管的救治就得小心,既不能傷到孩子,也不能錯過救治時機。”劉國華快速、精準地進行了氣管插管,在呼吸機、保溫箱輪番上陣後,孩子的呼吸終於慢慢穩定下來,接下來又是快速轉運,抵達臨汾的劉國華馬不停蹄地趕到新生兒重症監護室,可是又一個難題出現了。孩子體重過小,血管纖細,普通靜脈輸液很困難,於是劉國華就耐心與家長溝通,最終說服使用臍靜脈置管的治療辦法。異地救治、長途護送、精心治療、耐心交流、千叮萬囑,劉國華早已忘記,自己已經十幾個小時沒有喝過一口水,沒有停下一次腳步……

  劉國華開玩笑說,他把自己“賣”給醫院了,可是他一次次忘我工作,把對職業的熱愛表達得淋漓盡致。

  曾經有一個半夜從安澤轉運到臨汾的患兒,由於情況危急,值班醫生打電話給劉國華,他沒有做一分鐘停留,迅速從家趕往醫院,剛到醫院樓下時卻接到電話說患兒情況急轉直下,可能無法繼續搶救,他不需要再來醫院了。但是,劉國華沒有放棄孩子,他以最快的速度趕到了手術室,在他一次次不懈的努力和精準的判斷下,搶救工作再現生機,患兒最後奇蹟般的活了過來。

  “堅持就會有希望。”劉國華說,每個孩子都是最珍貴的,醫生竭盡所能才能對得起自己的職業。

  愛心滿滿的 “媽媽”

  “當聽到孩子可以吃奶時,我的心一下子就放鬆了下來。”“你們不能見孩子,看我手機上這是給孩子拍的照片”“他好胖啊,肉肉的。”……劉國華和患兒家屬溝通著,這樣的畫面更像是嘮家常的親人,劉國華付出的不僅僅是仁術,還有涓涓細流的仁心。

  “搶救新生兒有最重要的兩個黃金時間,出生時的黃金1分鐘和出生後的黃金6小時,關乎的不僅僅是成活的幾率,還有孩子留有後遺症的情況。所以我一直積極引進先進的搶救技術,讓病情嚴重的早產兒能活下來,而且能活得更加健康。因為,救的雖然是一個孩子,但是後面卻牽扯著一個乃至幾個家庭的幸福。”劉國華說,在他的帶領下,新生兒科室的醫生都掌握了20秒內完成插管等醫學技術。2019年婦幼保健院已經收治10餘例瀕死兒搶救工作,而這在全市近40個病例中佔有很大的比重。

  搶救全力以赴,護理殫精竭慮,愈後牽腸掛肚,劉國華說,作為兒科醫生,即便是下班回家,他的腦子裡也滿是患兒的情況。“人們都覺得我們醫生看著緊急情況很淡定,其實我們也緊張啊,不管上下班,這一天腦子都是那些‘小不點’的情況,我們幾乎是一刻也松不下心來的。”劉國華說必須每天看看“小傢伙”們的變化,感覺才踏實。

  劉國華帶領新生兒科室的同事們,奮戰在一個又一個24小時接診的路上,為了一個又一個新生命戰鬥。

  很多患兒家屬每天都在問,“我家孩子哭了有人管嗎?”“餓了怎麼辦?”“會不會沒人蓋被子呀?”……劉國華說,他每天都要親自查看患兒情況,而他們科室的同事們更是精心呵護,一遍遍地查看患兒體徵,大到用藥,小到餵奶,他們更像是患兒的“病房媽媽”。

來源 臨汾日報 通訊員 潘華玲 文/圖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到QQ空間新浪微博人人網騰訊微博豆瓣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