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强占弟媳齐王妃,为何对太子妃不敢下手?

liwei2004


李世民这个家族是个在五胡十六国时代迅速崛起的家族,当时的西晋经历了八王之乱后,国力衰竭,西晋灭亡后大量的少数民族向中原迁徙,战乱导致中原地区的人口锐减,与战乱同时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加剧了人口锐减的趋势。

中原王朝的实力进一步衰弱,少数民族的进攻更加疯狂,于是出现了战争主导下的民族大融合,李世民的皇后长孙皇后,随着他们家族进入中原以后,积极地进行汉化,把自己的姓氏改为长孙,因为他们这一支曾经是皇族的长孙。

还有很多人进行汉化,而且是不遗余力的汉化,但是这样的汉化都是表面化的,肤浅的,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并没有变,所以这些顶着汉族姓氏的少数民族都还按照他们的习惯生活,在男女关系上就表现的比中原人要随便的多。

李世民家族是西凉开国君主李皓的后代,西凉灭亡以后李家人开始在北魏政权谋职,曾镇守内蒙古武川,后来李渊起兵反隋的时候,就被称为内蒙古武川军镇。李世民的曾祖父李虎是西魏的八柱国之一,李虎后来官至左仆射、太尉,赐姓大野氏。

西魏大统三年(537年),李虎受封陇西郡公。大统十七年(551年)五月,李虎去世。 北周建立后,追封李虎为唐国公,谥号襄。自从被西魏皇帝赐姓大野氏之后,李家就改姓大野了,李虎叫大野虎,儿子李昺叫大野昺,孙子李渊叫大野渊。

这个时候的李氏家族,就生活在西魏的统治之下,受到了很多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思想的影响。大野氏是鲜卑族的姓氏,这个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的时候,还处于十分原始落后的状态,没有中原地区封建思想的影响,男女关系比较随便。

不像中原地区的那么多礼节礼仪,思想和行为受到的封建礼教的束缚很少,李世民家族就在这样的形势下,参与了当时的民族大融合,所以造成李世民及其家族成员深受少数民族思想和习惯影响。

很多人说大唐的风气开放,其实这是一种现象,这种现象的根源就在于五胡乱华的时代,大量的少数民族进入中原,这些人没有忠孝节义思想,没有封建礼教的约束,所以才会有开放的风气。

李世民家族经过好几代人和少数民族共同生活,直到隋文帝杨坚担任北周相国时,才准许李虎恢复本姓李氏。此时,李虎已经死去多年了。他们李家的骨子里已经是一个胡人了。

这时候的李世民虽然已经恢复了汉族姓氏,但是他和那些表面上进行汉化的胡人一样,思想和生活习惯还是胡人的那一套,这是改不过来的。

在李世民看来,为了夺取皇权,杀死兄弟甚至他爹李渊都不算啥,再说了他的那几个弟兄也是这样想的,这是少数民族的继承制度下的想法。

中原王朝的皇位继承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而且不管贤德与否,谁是嫡长子谁继承皇位,只有少数民族政权才存在争夺皇位的情况,所以这一切都是民族融合的结果。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夺取了皇位,霸占了齐王的老婆,这在胡人看来很正常,没什么不对,至于李建成的老婆可能是因为出家了,也就算了。

所以历史上对这些唐朝的评价是“脏唐乱宋”,一个“脏”字说的是唐王朝皇室私生活的肮脏,但是这是站在汉族的封建礼教的角度说的,对于人家胡人讲都是正常的。


小小嬴政


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霸占了弟媳齐王妃杨氏,可是没有纳入太子妃郑观音,并不是因为不敢,而是出于当时的政治稳定而考虑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仔细为你好好分析一下。


一、李世民霸占齐王妃

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李世民将太子李建成以及弟弟李元吉处死,并且又为了斩草除根将双方共计10个儿子一起处决。这10个儿子中,李建成5个,其中有2个是李建成与郑观音所生,李元吉有5个,都不是杨氏亲生。

从这一点来看,李世民至少不需要担心杨氏会因为杀子之仇与自己拼命,所以纳入杨氏到后宫,并不是一件对自己生命有危险的事情,可以做之。


除了安全之外,根据野史记载说李世民与杨氏在玄武门之变前,其实已经产生感情,我们不管事情是否真实,但是也可以成为李世民纳入杨氏的一个理由。当然这个理由与主要理由相比,其实显得无关紧要。

李世民之所以纳入杨氏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处于政治考虑,当时杨氏属于隋朝观王杨雄的侄孙女,属于当时很有名望的贵族弘农杨氏,也属于当时唐朝的关陇集团成员。李世民刚刚经历玄武门之变,现在最需要的就是这些名门望族对自己的支持,而杨氏家族毫无疑问就是最重要的一股力量。

我们再来看看杨氏身份,在李元吉在世的时候,杨氏仅仅是一个齐王妃,如今跟了李世民,至少是一个贵妃级别的,身份水涨船高,何乐而不为呢。杨氏家族如今也刚好需要一个机会来巴结李世民,让李世民对他们有个照应,毕竟当初他们也是支持李元吉的队伍,还是十分担心李世民会对他们下手。

李世民之所以纳入杨氏,最主要的就是,这样一来,就可以得人心。他明明可以通过再娶一个杨氏家族的女孩做妃子,来与杨氏家族结亲,可是他纳入弟媳杨氏,会给人一种十分大度的感觉,杨氏家族自然感恩戴德,天下形势一片稳定。李世民这招不得不说是相当厉害。


二、为何不纳入太子妃郑观音?

太子妃郑观音与杨氏相比,情况又截然不同,郑观音的亲生儿子被李世民所杀,深仇大恨,李世民还是相当担心郑观音会对自己进行报复,所以考虑到这个因素李世民是不敢纳入郑观音的。

不过对于帝王之家,这点小事情,断然不会是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依旧是政治考虑。郑观音所在的郑氏家族,也是山东一带重要的贵族门阀,势力与杨氏家族不相上下,可是关键在于杨氏的身份与郑观音不同,杨氏之前只是一个齐王妃,而郑观音是太子妃,如今李世民将她纳入,到底是属于升还是降,明眼人一看就明白。


所以李世民也考虑到这个原因,还有更重要的是郑氏家族与支持李世民的团队是对立的,之前郑氏家族全部支持李建成,与李世民团队自然有些摩擦,如今要是将太子妃郑观音纳入后宫,那不是明摆着对自己的功臣宣布自己接受李建成部队么,那李世民手下那些玄武门之变的功臣自然会有所不满,一旦这些人不满意事情就严重了。

可是李世民也不能直接不管郑观音家族,所以李世民将其中一些之前追随李建成的大臣继续拉拢回来重用,比如魏征、冯立、薛万彻等人。这样一来,郑氏家族也看到李世民的诚意,安分守已,天下安定,李世民可以安心做自己的皇帝。


结语

帝王之家的事情与普通人是有很大区别的,普通人看重的是感情,帝王家看重的更多是利益以及政治稳定。

李世民纳入杨氏与不纳入郑观音,就是对当时政治局面的一个很好把控,也充分体现出来李世民的政治智慧。



嗔痴历史观


唐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爆发,时为秦王的唐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门内诛杀了一母同胞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事后,李世民被册立为皇太子。不久之后,唐高祖李渊被迫“禅位”,李世民如愿以偿当上了皇帝。



无论李世民是为了自保也好、是因为野心膨胀也罢,发动“玄武门之变”是纯粹的政治斗争,无所谓好坏,与个人品格也没有太大关系。但是,李世民干的另外一件事却颇为后世史家所诟病,那就是在李元吉死后纳了孀居的弟媳杨氏为侧室!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李世民居然把自己与杨氏所生的儿子曹王李明过继给了被自己杀成绝户的弟弟李元吉作嗣子……但是,对另一位对手李建成的遗孀郑观音,李世民却没敢下手,而是将其供养了起来,直至其寿终正寝(郑氏死于李世民之后)。



李世民纳孀居弟媳为妾这件事,历史上为其洗白者也并不鲜见!总结起来无非两类理由:

出于拉拢关陇世家的政治需要

这是看起来最冠冕堂皇,其实最扯的一个理由!陇西李氏家族本就是老牌的关陇世家之一,关陇世家之间长期联姻通婚,早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打断骨头连着筋。更何况,弘农杨氏家族是前朝过气皇族,还剩多少号召力可想而知。李世民真心犯不上通婚与弘农杨氏家族联姻来拉拢关陇世家。



再者说,这位杨氏只是隋王朝宗室的小宗旁支,连代表弘农杨氏家族的资格恐怕都要打很大折扣!而且,在纳杨氏为妾之前,李世民已经纳了另一位杨氏为妾,而那位杨氏的身份也远比这位杨氏“根正苗红”得多!她出身隋王朝宗室大宗,是隋炀帝杨广庶出的女儿。以出身而论,此杨氏远比彼杨氏更能代表弘农杨氏家族,不是吗?如果要拉拢弘农杨氏、或者说以此拉拢关陇世家,纳隋炀帝的亲生女儿为妾已经完全可以达到目的了,李世民完全没有必要再捎上一位小宗旁支之后!



更重要的是,李建成的遗孀郑观音也不是出身小门小户,她出自荥阳郑氏家族,也是彼时的世家大族之一。虽略微有些牵强,但将其纳入广义的关陇世家范畴也并不能算错。换言之,李世民纳寡嫂郑观音为妾同样可以达到拉拢关陇世家的作用。但是,李世民并没有。



宣示胜利者的权威

通过强占失败者的妻妾来达到宣示胜利者权威的目的,倒的确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历朝历代这么干的人也着实不少。可问题是,在整个“玄武门之变”中,李元吉只是配角而已,真正的主角是李世民与李建成。如果李世民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宣示胜利者的权威,强占寡嫂郑观音为妾,岂不是效果更加明显?但是,李世民并没有。这就足以说明问题了,此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那么,只剩一种可能性:这就是纯粹的男欢女爱!李世民之所以纳杨氏为妾,就是雄性荷尔蒙泛滥,与政治没有太大关系。唐王朝的风气空前开放,李世民的儿子唐高宗李治连庶母武则天都可以立为继室皇后,李世民纳孀居的弟媳为妾又算得了什么?本人甚至认为,杨氏在李元吉活着时就和自己这位二伯哥有染都不是没有可能!更何况,彼时李元吉已经死了,杨氏及其背后的大家族唯一能够依靠的只有现任皇帝李世民,被李世民看中之后,杨氏半推半就、投入二伯哥的怀抱再正常不过了。关陇世家之间的通婚本就是政治联姻,当初杨氏嫁给李元吉难道就一定是真爱吗?恐怕未必吧?嫁给李元吉是为了巴结陇西李氏,跟了李世民不同样是巴结陇西李氏吗?而且,还是个皇帝!比李元吉的齐王值钱多了……



李世民为何不纳郑观音

李世民为何不纳郑观音?是因为提问者所说的不敢吗?有什么不敢的?李世民连李建成都给杀了,纳他的遗孀为妾又有什么不敢的?再者说,陇西李氏本身就有游牧民族鲜卑血统。在游牧民族的伦理观念中,兄亡弟纳寡嫂并不是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



说到底,李世民之所以没有对寡嫂郑观音下手,只有一种解释——没兴趣!郑观音比李世民小一岁,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发生时郑观音已经虚二十八岁了。这个年龄在现在看来还非常年轻,不少女孩甚至还没有结婚。但是,在普遍早婚早育的唐王朝时期,二十八岁已经算是“徐娘半老”了!李元吉比李建成小十四岁,如果以这个年龄为参照,彼时杨氏不过也就十四五岁,无论如何也不太可能超过二十岁。正是那个时代的青春妙龄,李世民看上杨氏而没有看上郑观音再正常不过了。



再就是所谓“王八看绿豆”,李世民和杨氏“对眼”了。这也是人和牲口最大的区别,人对于配偶是有选择性的,不会是个女人就拉回家当老婆!或许郑观音的风格根本不是李世民喜欢的类型,而风情万种的杨氏更加符合李世民的胃口也未可知。




综上所述,并不是李世民不敢纳寡嫂郑观音,而是彼时的郑观音早已过了“青春年龄”,而且很可能不对李世民的胃口。至于那些给李世民洗白的人,也可以歇歇了。说李世民是个色鬼或许有些言过其实了,但李世民真心不是什么坐怀不乱的柳下惠……他纳弟媳为妾,未见得就是出于什么政治原因,虚二十九岁的年轻人血气方刚,雄性荷尔蒙分泌多了点而已……


农民工歪说历史


大唐天子李世民为了掌控大唐的江山,直接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与弟弟李元吉杀死,夺得了大唐天子之位。已经贵为天子的李世民,却强占了自己的弟媳齐王妃,而李建成的太子妃却被轻易放过,这是为何呢?

很明显这件事跟所谓的男欢女爱没有一毛钱关系,毕竟美貌与智慧并存的武则天都没有放在李世民的眼中,所以齐王妃还有太子妃的处理结果,可能并非我们所想象的只是为了美色。

要说齐王妃杨氏也算是一个大美女,但是却有着另一层身份,就是隋朝观王杨雄的侄孙女,说白了就是名门之后。

大唐的江山其实就是从隋朝过渡来的,整个大隋的江山都被李世民给捡漏了,可以说大唐朝中的臣子们,大多都是隋朝的旧臣。

李世民为了大唐江山的稳定,就一定要对这些旧臣们示好,尤其是自己在干了玄武门之变这样的事情后,更要对这些大臣们进行拉拢。

与其齐王妃被唐太宗李世民强占,不如说这是两家人达成了某种协议,也就是联姻。

虽说齐王妃嫁过人,但是却没有生育过任何孩子,再加 上所谓的大唐也有着一部分胡人的传统,也就是自己的哥哥或弟弟死后,他们的妻子可以再嫁给族中活着人,也是本着不浪费资源的原则吧。

所以杨氏就成了李世民的妃子,并且还是贵妃这个级别,很明显看似换了个人当老公,却在级别上得到了提升,于是杨氏家族还有李世民都开心了,这是双赢的局面。

而太子妃郑观音的问题就有点过头了,首先李世民在发动玄武门之变后,肯定要把后患清除掉,比如说李建成的孩子们。

万一将来有某个不开眼的孩子想要为自己的父亲报仇,会不会引起天下大乱呢?为了永绝后患,只能把这些可能会出现问题的人全部清除掉。

而这些被清除的人当中,就有太子妃郑观音的孩子,对于一个母亲来说,把自己的亲生骨肉杀害的人,肯定是带着巨大的仇恨。

如果有可能李世民或许直接就将郑观音给斩杀了,可问题是郑家的势力也不小,真要对郑家下手,一场内乱是跑不掉了。

可是大唐好不容易才有了今天这么稳定的局面,李世民真心不想把事情再搞大了。

但是郑观音这样的一个有着杀子之仇的女人,自己又不敢放在身边,而郑家也同样不敢让李世民冒这个险。

因为谁也不清楚冲动下的女人会干出什么样的事情,万一要是弄出刺君这样的事情,也许郑家就真得没有一丝的回转余地了。

于是李世民直接就把太子妃郑观音供了起来,说白了就是好吃好喝的供着你,只求你要闹事。

并且郑观音身边的人也都是郑氏家族的人,这样的郑家也会防着郑观音干一些冲动的事情。

但凡李世民跟能郑观音一起生个孩子,可能什么事都解决了,可是面对一个随时都想搞死自己的女人,李世民真心不敢下手呀。

不过太子妃这里李世民搞不定,却可以在前朝对郑家进行接拢,大量郑家之人都成了朝堂之上必不可少的人物,比如像魏征就是郑家的人。

所以我们才会看到魏征每次都会往死里怂李世民,可是最后李世民都会轻轻的放过他,并且还美名其曰,魏征可以指正自己的错误。

实际上只是李世民不想因为魏征的事情得罪郑家而已,毕竟自己的实力还不足以百分百的掌控整个天下,等李世民后期可以全权掌控天下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把魏征的尸骨挖出来好好的进行鞭策。

所以说李世民会霸占自己的弟媳齐王妃,就是因为齐王妃没有生育过孩子,再加上自己将封为贵妃,也算是一种提升,而太子妃就不一样了,因为孩子的原因,再加上地位又不可能出现重大的改变,所以扔到一边供养起来,或许比放在身边更实用一些。


虎头山小妖


我是無月,感谢你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唐太宗李世民并不是不敢对太子妃下手,而是没有这份心思。

成王败寇

在我们今天看来,李世民兄弟的女人,分别是他的嫂子和弟媳,但其实这只是我们今天人的视角。

在那个年代,其实不这么看待这个问题。

首先,女人的地位非常低下,虽然大唐是中国历史上女性地位最高的朝代,但是一来这还是唐初,女性地位还没拔高那么多;二来成王败寇,这些女人的丈夫都被李世民杀掉了,她们成了无主的女人。

在那个年代,女人就是男人的资产,这么简单而已。

所以,当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在玄武门事变中被李世民杀掉,李世民登上帝位之后,这些女人都成了任由李世民处置的资产,是李世民在权力斗争中胜出的战利品。

齐王妃早与李世民私通

齐王妃很早就与李世民私通了。

当年,李元吉为了帮哥哥李建成击败李世民,巴结了李渊的几个宠妃,经常在李渊耳边吹枕边风,说李世民坏话。

而李世民同样懂得通过女人为自己创造有利条件。

李世民勾引了弟弟李元吉的老婆,将弟媳发展成了自己的眼线。

所以,李元吉很多的言语和行动,都被李世民知道了。

玄武门之变后,齐王妃先是没入宫中,然后被李世民收入后宫。

李世民非常宠爱这个女人,曾打算立她为后,后大臣们反对才作罢。

太子妃洁身自好

太子妃与齐王妃不同,太子妃是个洁身自好的女人。

太子妃也生的天生丽质,李世民并不是没有动过心,只是东宫一倒之后,太子妃就选择了出家为尼,从此不再过问政治。

对于太子妃这一明哲保身的举动,李世民也表示了敬佩,于是支持太子妃的这一行动,未加干涉。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馆


我们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事变,在这次政变当中,他杀了自己的哥哥太子李建成,除去了自己的最大的竞争对手,才有机会当上皇帝的。

当然了在玄武门事变的时候,齐王李元吉也是和李建成在一起。他们两个的关系很铁,为了斩草除根,李世民就把他们两个一起送上了黄泉路。

后来我们都知道,李世民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们也全部给杀了。

他在杀了李元吉的儿子们之后,还把李元吉的妃子杨氏给据为了己有,甚至在长孙皇后去世之后,他还想把杨氏立为皇后。

这件事被魏征及时的阻拦住了,唐太宗才没有立杨氏为后。

那么,为何唐太宗李世民非要霸占李元吉的妃子杨氏呢?

我想原因如下:

第一,杨氏确实是天下的美人,李世民早就对她垂涎三尺了,可惜的是自己一直苦于没有机会了。

到了自己当上皇帝,当然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第二,他看重了杨氏的身份,要知道杨氏出身名门贵族。他们的家族,在当时的社会上有很大的影响力。

若是李世民娶了杨氏为妻,对于杨氏,还有他自己来说就是双赢的事件。

毕竟李世民是篡权来的皇位,他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和势力来支持自己。尤其希望当时生活在上流社会的人支持他,给他歌功颂德。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她霸占太子妃就太有必要了。

当然了在当时他娶了杨氏,对于杨氏来说也是好事一件,毕竟原来的丈夫,只是一个齐王,现在一下成为了皇帝的女人。而且李世民对她还是很爱的,是真爱并非是作秀。两个人还生了孩子。

试问,天下的哪个人不喜欢嫁给皇帝呢?

所以,娶了杨氏李世民记得到了真爱,又得到了杨家的支持,真可谓是一举两得之事。

这时候就有人问,李世民为何没有霸占太子李建成的妃子呢?

原因只有一个,李世民不想,并非是他不敢。

要知道李世民已经贵为皇帝了,那个时候他想要得到天下任何一个女人,都是能够得到的。更何况是太子妃了。

他之所以没有霸占太子妃,主要的是太子妃不是他的菜。另外,太子妃的家室和齐王妃杨氏也是没法比的。

所以,他对太子妃当然也就不感兴趣了。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他也不会娶杨氏了。


史学达人


隋末天下纷乱。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路烟尘。历史将隋炀帝钉在了耻辱柱上。我们有没有仔细想过其中更深层次的波流涌动。话不多说,自李渊太原起兵,先后击败 招降各路义军反王,定都长安,取国号---唐。南征北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唐太宗李世民任天策上将。麾下谋臣如云武将如雨,发动了玄武门事变。一举荡平太子 齐王所以势力。弑父杀兄杀弟,取得皇位。

为何玄武门事变之后,唐太宗占弟媳齐王妃,却不对太子妃分毫不动。我们或许都忘记了太子妃的姓氏---郑。汉隋时期是郡望身份制的社会,郡望世家大族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地位。在所有尊贵的世家大族中有五个姓氏最为尊贵。即陇西李氏(今甘肃省东南部)、赵郡李氏(今河北赵县)、博陵崔氏(今河北安平县、深县、饶阳、安国等地)、清河崔氏(今河北清河县)、范阳卢氏(今保定市和北京市一带)、荥阳郑氏(今河南省荥阳市)、太原王氏。其中李氏与崔氏各有两个郡望 宗族。所以称之为七宗五姓、五姓七望 或五姓七家。李家的唐朝我们可以说是当时的关陇贵族和山东士族协力打下来的。李世民不敢杀太子妃郑观音或许就是政治上对五姓七家的一次妥协。后来唐太宗修改《氏族志》的时候天下人还是认为崔氏是天下第一门户,唐太宗与崔氏联姻都被直接拒绝,认为不配。不得不说当时世家的势力之强。

千年的世家,百年的王朝。或者正是这一次次对世家的妥协让太宗李世民走上了重开科举取士的路。士族从唐初的鼎峰慢慢开始落幕。


我不是胡婻婻


齐王妃是名门望族杨家,人又长得漂亮,太子妃是嫂子,古人云,长嫂如母,不方便吧。


历史的前世今生


题主就这么确定唐太宗是不敢,而不是不想?

我们现在又从何得知,是唐太宗强占了齐王妃,而不是齐王妃主动攀高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