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身是宝的救命树,却因速生树种的出现而消失——榆树

每到春天,农村院落、村头的榆树便开始结出一串串榆钱。不知道是不是全国农村都有在村头种榆树的习惯,在我的记忆中,走过的每个村落都可以看见榆树的身影。


浑身是宝的救命树,却因速生树种的出现而消失——榆树

还记得小时候村里的人就告诉我,榆树哪哪都可以吃,榆钱甜甜的可以蒸着吃;嫩树叶也可以蒸着吃;老树叶虽然不好吃了,但还可以喂牲畜;村里老人感触最深的就是榆树皮了,据说当年经济不景气闹饥荒的时候,大家都是用榆树皮充饥的,听后我也去扒了一层树皮,放在口里嚼了两下就吐了,也没尝出什么味道,大概本身就没味道吧!现在长大了,知道了榆树的叶、果、皮都可以入药,农村的中医经常会使用榆树的内皮外用治骨折和外伤出血,足以见得榆树的经济价值。


浑身是宝的救命树,却因速生树种的出现而消失——榆树

榆树是榆科榆属植物的总称,我国有25种,约占全世界40种的五分之三强,平常我们所说的榆树大多指学名Ulmus pumila L.的榆树,别名春榆、白榆等,为榆科落叶乔木,高可达25米以上。


浑身是宝的救命树,却因速生树种的出现而消失——榆树

榆树幼树树皮平滑,大树皮变暗灰色,有粗糙不规则深纵裂;叶椭圆状卵形、长卵形、椭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叶面平滑无毛,边缘具重锯齿或单锯齿;花先叶开放,在生枝的叶腋成簇生状;翅果近圆形,稀倒卵状圆形。花果期3-6月,个别地区可能较晚。


浑身是宝的救命树,却因速生树种的出现而消失——榆树

榆树属于阳性树种,喜光,耐旱,耐寒,耐瘠薄,不择土壤,适应性很强。根系发达,抗风力、保土力强。萌芽力强耐修剪。野生植株多生长在生于海拔1000-2500米以下之山坡、山谷、川地、丘陵及沙岗等处。其适应性较强,耐寒,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江苏、安徽、湖北、山东、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及新疆等省(区)。西藏、四川北部江下游各省也有栽培;朝鲜、俄罗斯、蒙古也有分布。

榆树本身就是一个古老的树种,历经第四纪气候的变化依然存活了下来,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早在殷商时期的甲骨卜辞中就有“榆”象形文字。周代文献《管子》载:“五沃之土, 其榆条长”,对栽植榆树的环境做了记载。在60-80年代的农村,院落有乘凉的榆树,村外有庇荫的榆树;城市也把榆树植在道路两旁,起到绿化和吸尘的作用。


浑身是宝的救命树,却因速生树种的出现而消失——榆树

榆树属于长寿树种,一般可存活500年以上,目前国内很多地方存活着100-300年的白榆树,有据可查的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甘井镇境内榆树,距今已有1600余年。


浑身是宝的救命树,却因速生树种的出现而消失——榆树


榆树之所以能够有如此长的栽培记载,和曾经广泛的应用,除了其寿命长之外,和上文提及的可食用和可药用价值有直接关系外,其木材纹理通直,花纹清晰,木材弹性好,耐湿,耐腐,是优秀的家具和建筑、和生活用材,作为主要建筑用材和生活用材是其被广泛种植的主要原因,也就形成了其独特的植物文化,如在中国历史,上榆树是火的象征,如《周礼夏官司耀》载注“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秋取柞栖之火,冬取檀槐之火”,它也是神树和吉祥的象征,比如榆钱谐音“余钱”等等。可见榆树作为中国典型的乡土文化树种的历史价值。

浑身是宝的救命树,却因速生树种的出现而消失——榆树


榆树的景观效用也来源已久,明清两代的帝王在造园中对榆树的应用就很广泛了,可惜在当今一直没有得到科学的开发和实用,主要原因是近20年来对速生、常绿树种的引进和实用,使得榆树的种植规模和应用区域越来越小,其实榆树树冠开阔,飘逸,叶色浓绿,遮阴效果好,秋季金黄或微黄,萌芽力强耐修剪;生长快,寿命长。叶面滞尘能力强,具抗污染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