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一生,到底該如何度過?

文 | 江離菲菲

如果你閱讀過毛姆著的《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一定會被作者塑造的癲狂的天才、油鹽不進的偏執狂,完全不被任何枷鎖桎梏的靈魂斯特里克蘭形象深深震撼。

每個閱讀完這部作品的讀者,都不禁會思索這一生該如何度過?

這裡我想和大家分享三點我從這本書讀到的關於人生的思考。

1

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頭看到了月光。

每個人小時候都有夢想,但隨著歲月的流逝,往日的夢想都會向現實看齊,最後束之高閣。

但也有少數選擇堅持夢想的人,這些人註定是孤獨的,因為這需要大毅力和大智慧。

他們在人群中顯得多麼渺小和孤立,得不到家人、朋友的理解,被他人嘲笑,逆著社會的主流前行,困難重重。

儘管如此,他們還是會放棄一切去找尋屬於自己的月亮。

這讓我想起了前不久讀的一本書《寫作這回事》的作者,他叫斯蒂芬•金,因為從小看書的緣故,他的夢想就是寫作。

在他14歲的時候,由於經常寫作,經常投稿,卻遭遇太多的退稿信。

每次他都用釘子把退稿信釘在牆上,因為退稿信太多,以致這些釘子,不能承受這些退稿信的重量。

他並不因此妥協,而是換了一個更大的釘子,繼續寫。

他大學畢業後,得到一個洗衣房的工作,雖然工作辛苦,還是堅持下班後寫作。

有了兩個孩子後,他的生活更艱難了,經常收到一堆的生活賬單,卻沒有錢支付,但也沒動搖他繼續寫作的夢想。

很快,他遭遇了破產,有時竟要靠救濟站生活,朋友都勸他放棄寫作,但他還是堅持了下來。

他中午吃飯休息的時候寫,晚上下班後還是寫,直到半夜。

朋友都勸他算了,工作之餘再找一份兼職才是大事,他也感覺到寫作是一件很艱難的事情。

就在這個時候,奇蹟發生了,他收到了出版社寄來的500美金的預付金。

隨後,他的作品大賣特賣,他成為當時全世界作家中,首屈一指的億萬富翁。

斯蒂芬很幸運,他對夢想的堅持最終成功了,但是他為之付出的努力和辛酸卻是我們普通人承受不了的。

我們普通人大都會放棄仰望天上的月亮,而去選擇低下頭撿地上的六便士。

你的選擇呢?六便士,還是月亮?


我們這一生,到底該如何度過?


2

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愛的環境裡,淡薄寧靜、與世無爭,這難道是糟蹋自己嗎?


與此相反,做一個著名的外科醫生,年薪一萬鎊,娶一位美麗的妻子,就是成功嗎?


我想,這一切都取決於一個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取決於他認為對社會應盡什麼義務,對自己有什麼要求。

人這一輩子,要做的事很多,有些是必須做的,有些是可以不做的,想讓自己幸福,就要懂得做減法,只做自己想做的事。

記得吳軍在他著的《見識》裡講過,中國人和印度人同樣都是以勤奮和聰明為起點的,但是在美國大公司當首席執行官的印度人就比中國人多。

究其原因就是印度人缺乏選擇的狀態,以及不選擇而產生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幫助了他們的精英在公司裡取得成功。

因為沒有選擇,他們更專注於自己想做的事,更能集中精力、專心致志地朝這個目標努力。

他們會在一個地方認認真真,異常努力,甚者超越996的工作制,直至爬到最高工作崗位。

同樣,印度女人一般都不工作,一心一意照顧家庭,所以印度男人可以一整天泡在工作中,促使他們在公司裡有更多的升遷幾率。

相反,我們中國人因為可選擇的很多,經常是把精力花在選擇上,而不是專注經營一件事情上,反而無法有大的成就。

因此,我們要懂得做減法,只選擇自己想做的事。

而且,人這一輩子,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是何等的快樂,不要去和所謂的成功人士攀比。


我們這一生,到底該如何度過?


3

也許,要品味生活的浪漫,你得有點兒演員精神,必須像個旁觀者,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既超然事外又忘我投入。

多麼詼諧的語言,說透了人生背後的某些艱辛。

從小到大,讀書、高考、大學、結婚、生子……,大家都在做著同樣的事情,為了同一個目標,隨波逐流,不能落後,都想拼出一個好的未來。

如果你想走不同大多數人的路,也就是說選擇不隨波逐流,就得做好備受攻擊的準備,而且這種責難往往來源於身邊的親朋好友。

以前有個叫亞伯拉罕的年青猶太人,才華出眾,畢業後謀得當地一家大型醫院的醫生職位,前程一片光明。

以他的才智和情商,他會步步高昇,最終走到職業生涯的巔峰,榮譽和財富在那等著他。

然而,在他入職前,他到一艘開往地中海的貨船當起了臨時的外科醫生,幾個星期後,醫院收到了他的辭呈。

人們對此議論紛紛,有關他的各種稀奇古怪的謠言不脛而走,他身邊的熟人對他也是各種緋言緋語。

但是他卻以局外人的身份離群索居在他在貨船上看到的亞歷山大城市。

因為當他看到亞歷山大熙攘的人群和明媚的陽光後,心裡突然產生了一種奇妙的感覺,那一瞬間,他打定主意要在這個城市度過餘生。

他心裡有一種更強大的力量在左右他,之後他在那座城市雖然賺的錢剛夠維持生活,沒有功名和利祿,但他很滿足。

這一過,就是一輩子。

我們的一生究竟在追求什麼?亞伯拉罕的故事告訴我們:

真正的成功只有一個,就是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度過一生。


我們這一生,到底該如何度過?


4

文末作者寫斯特里克蘭在塔希提島上實現了終極的自由和藝術的巔峰——然後把一切付之一炬,將一切歸於最極致的純粹。

很顯然,作者對斯特里克蘭為什麼會做出如此癲狂的行為只是進行了推測,留給讀者的是深層次的思考。

我們這一生該如何度過?毛姆的一句話讓我們醍醐灌頂:

我想這取決於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取決於你認為你應該對社會做出什麼貢獻,應該對自己有什麼要求。

這才是我們每個人內心最真實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