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降低心律失常風險新證據

“運動能提高我們的身體素質,有助於保持健康”已經是家喻戶曉的健康常識,也有多想研究已經表明運動可以減少心律失常的發生,但是,運動強度與心律失常的發生並不是完全的直線反比關係,恰到好處的運動才是最有利的。

來自《歐洲心臟雜誌》的一篇最新研究對英國生物樣本庫中的數據進行分析,共納入402406人進行研究。對自訴體育運動的人測定每週代謝當量-分鐘(MET-min/wk)基線水平,並進行詳細的身體評估和病史評估。隨訪過程中,通過住院和死亡報告診斷納入人群發生心律失常。

研究發現參加體育運動的納入者房顫發生風險較低,與男性相比,女性參與者的房顫風險降低更為明顯;參加體育鍛煉的納入人群室性心律失常風險顯著下降,並且在運動量介於0和2500 MET-min/wk水平體育鍛煉的人中相對穩定。中等強度劇烈運動(高至2500 MET-min/wk)的女性中,房顫風險較低。高強度運動還能減少室性心律失常的風險。但並未發現完全或高強度體育活動與緩慢性心律失常發生之間有相關性。

生活方式相關的危險因素,例如肥胖,高血壓會增加房顫的風險。體育運動不僅可以控制危險因素,也似乎可以獨立的減少房顫的發生和發展。增加運動可降低房顫的風險,這一點在女性中更加明顯。具體而言,達到或超過女性運動指南水平可減少6%-20%的房顫發生風險,男性運動強度在500-1500 MET-min /wk之間也與房顫發生風險間有統計學意義,男性中沒有證據表明高強度運動能降低房顫發生率。然而,高強度運動會導致房顫發生風險增加12%,但是,500–2500 MET-min /wk高強度運動可使女性房顫風險降低8–16%。

該研究表明了養成適當運動的生活習慣可減少心律失常的發生,且存在一定性別差異,但運動時也要注意運動強度,不能過度運動,特別是男性。

運動降低心律失常風險新證據


供稿:謝冰歆 劉彤

參考文獻:Elliott AD, Linz D, Mishima R,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physical activity and risk of incident arrhythmias in 402 406 individuals: evidence from the UK Biobank cohort. Eur Heart J. 2020;41(15):1479‐1486. doi:10.1093/eurheartj/ehz89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