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辟穀到淨食的思考

食與不食,原本是個自然不過的問題——我們的祖先發源於自然,原始時代的先人一定是飽無定時、食無定量,並且飢餓的時間比吃飽的時間更多,看看自然界的其它動物兄弟的狀態,這並不稀奇。

從辟穀到淨食的思考

首先,作為南方古猿的後裔,我們吃植物已經有了上千萬年的適應期。因此我們最適應的食品,是水果和蔬菜。

從辟穀到淨食的思考

然後,作為直立人,在農業文明以前,我們有上百萬年採集果蔬和狩獵動物的生存歷史。我們與肉食有上百萬年的適應期。

從辟穀到淨食的思考

最後,才是糧食,原本是自然界中植物的種子,經過我們人類的集中培植和嬌生慣養,才成主要的食物。而真正可以大規模以糧食作為主要食物的歷史頂多五六千年。尤其在我國,水稻是在明朝時期的江南才稱得上是大規模種植和豐收,落實到百姓層面,想靠糧食吃飽,是改革開放之後的事了。

從果蔬到肉食,再到糧食,我們的消化系統、代謝系統對糧食的適應性最差。即使糧食無毒無害,但它的適應期最短,系統匹配關係最弱,因此,近幾十年給我們帶來最多的健康問題。

從辟穀到淨食的思考

而辟穀是道家醫學的養生之法,是以在特定時間內“禁食五穀”而已。因道人其追求寡慾、清靜、自然而然,輔以道家功法,並不事作勞,並據說前輩多有實踐、有心得、有記錄,以作指導。追溯人類食物的發展進程,就不難理解道家修行中進行偶爾性的“辟穀”的原由。之於後來科學辟穀之說,禪家辟穀之流,酵素辟穀之說等等,可能是商業背景下的斷章取義式宣傳,或是牽強附會式變相推銷。

從辟穀到淨食的思考

1905年,俄國科學家梅契尼科夫發現吞噬細胞,建立細胞免疫學說,因此與P.埃爾利希共獲190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據說提出“人體自身中毒學說”——“人體垃圾因為某種原因過量沉積在體內,導致人體慢性中毒,從而引發多種疾病。”

通常認為,我們身體的垃圾多為:死細胞、細菌、病毒、化學物質、細胞代謝物、食物殘渣等。不僅如此,長期以來,來自環境中的空氣、水、垃圾食物、食物添加劑、各種化學汙染等各種毒素來源,在身體內不斷積累,隨著血液在身體內循環,使得細胞和組織浸泡在充滿毒素的血液環境中,造成細胞加速死亡,細胞正常功能無法發揮,組織的損傷逐漸累積。毒素的增加,還造成身體處於緊張狀態而引起激素分泌紊亂。

從辟穀到淨食的思考

毒素的分解,需要在夜晚經過身體的工作,方能高效的完成。這個過程,需要肝臟非常努力的運轉。在夜晚,肝臟將製造大量的解毒酵素,來完成這樣一個重要的工作,以免造成毒素堆積而導致疾病。因而,就有了“肝臟是人體最大的解毒化工廠”的說法。

而毒素的排出,則要“腸道、肝膽、淋巴、腎臟和皮膚”五大主要的排毒器官共同負責。一般來說,這些器官的協調工作可以保證人體處於平衡的狀態,除非出現以下兩種情況:

一是某個器官或某個系統的功能衰弱,會導致機體排毒不暢;

二是毒素積累過多使身體的相關功能超過負荷,因而無法完成正常的解毒和排毒任務。

充滿毒素的人體環境,既是病因,也為眾多疾病的發展和發生提供了有利條件(我們不需要的毒素和垃圾,病毒和致病菌則可以作為“食物”利用繁衍)。但是,因為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人體自身的排毒能力顯然是有限的,必須習慣於外力的幫助以解決毒素積累的問題。

從辟穀到淨食的思考

因此,幫助身體的解毒與排毒,我們又比辟穀更向前走了一步,不僅是解決穀類的問題,根據身體的需要,我們要間歇式的進行純果蔬式的清潔身體。但在現實裡,因為果蔬含的能量太低,而且它當初是需要盲腸的功能,才將蔬菜中人類不能使用的纖維素,分解為很小的葡萄糖片段。而今天我們只剩闌尾的功能了,並且需要吃的量極大才有用。所以,我們不可能如同草食動物那樣天天低著頭吃草——天天坐在那吃蔬菜。我們需要變通。

至少要做到三件事情:

從辟穀到淨食的思考

首先,儘量降低毒素的外在來源。要完全杜絕外源性毒素的產生,生存在當下社會,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但我們可以儘量減少不良的飲食習慣,儘量降低身體對毒素的吸收。如燒烤、油炸、膨化、藥物和過度加工的食物,以及儘量選擇少添加或無添加的新鮮食品。如無法避免時,也應該先吃新鮮而富含膳食纖維的水果和蔬菜。

從辟穀到淨食的思考

其次,全面的支持肝臟的工作。肝臟能否正常而持續的工作,完全在於我們是否可以保持充足的營養支持,如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礦物質、維生素A、維生素C等基礎的營養,需要均衡而充足的保證。

從辟穀到淨食的思考

最後,利用新鮮的果蔬汁進行排毒。我們推薦並採用的方式,其實不只是簡單“排毒”,而是“強化補充營養、降低身體壓力、促進機體排毒”為一體的整體健康生活方式。一般情況下,我們每個月可以進行5~7天的排毒,並形成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用新鮮的蔬菜、水果汁替代日常食物,每天8杯,總量保證2000毫升以上。並額外補充蛋白質、不飽和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

從辟穀到淨食的思考

總結:

1、我們不能盲從地聽從某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神秘療法,幫助人們科學素養的提升,就疾病與健康而言,我們從單一的產品功能思維要轉向整體的需求滿足思維;

2、任何疾病與健康的問題,至少要儘可能的從六個維度考慮:時間、地域、環境、物質、功能、心理。

3、從拒絕傷害來源,到支持身體解毒排毒,再到變通的榨取果蔬汁,並配合身體修復的各種營養,這是完善且高效的淨食策略,不僅能清體,更能輕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