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徵地拆遷,被拆遷人不能盲目,瞭解這些拆遷法律常識尤為重要

為了不讓被拆遷人權益受損,為了被拆遷人能夠清楚的知道拆遷方的拆遷行為是否合法,今天為大家帶來以下有關拆遷法律的內容,被拆遷人必須要牢記。

面對徵地拆遷,被拆遷人不能盲目,瞭解這些拆遷法律常識尤為重要

土地性質不同,法律依據也不同

首先我們應該要明白,徵地拆遷一般為集體土地房屋拆遷、國有土地房屋拆遷,兩者雖同為拆遷,但因土地性質不同,所以相關法律依據也是不同的。

(一)集體土地上房屋拆遷主要的法律依據為《土地管理法》及《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但如果集體土地上的房屋所在區域已經納入城市規劃區,此時再對原集體土地上的房屋進行補償的,可以參照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補償標準進行安置補償。

(二)國有土地上房屋拆遷主要的法律依據為《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

對於房屋拆遷補償,必須保證被拆遷人在拆遷之前的原有生活水平,或是高於原有生活水平,保障被拆遷人生活水平不降低。

在拆遷補償方式方面,法律規定有貨幣補償、產權置換以及結合型補償,對於這幾種補償方式,被拆遷人可以自由的選擇,拆遷方無權決定,如果是拆遷方指定的補償方式那必然是違法的。

1、選擇貨幣補償的通過不同的法定依據由專業的評估機構對被拆遷房屋進行專業的估價,生成有據可循的多遠組成的補償金額。以下是三種法定評估依據:

第一種 市場評估價

市場評估價是被拆遷房屋的房地產市場價格,是由符合規定的專業估價機構,根據估價目的,遵循估價原則,按照估價程序,選用適宜的估價方法,並在綜合分析影響房地產價格因素的基礎上,對房地產在估價時點的客觀合理價格或價值進行估算和判定的活動。

第二種 商品房交易均價

商品房交易均價是同區域同類型普通住宅商品房交易平均價格,由相關部門每季度定期彙總測定並公佈。

第三種 重置價

重置價是由估價機構採用估價時點的建築材料和建築技術,按估價時點的價格水平,判定出重新建造與估價對象具有同等功能效用的全新狀態的建築物的正常價格。

2、選擇產權置換的一般分為價值標準產權置換及面積標準產權置換。價值標準產權置換通過對被拆遷人房屋的產權價值進行評估,之後再以新建房屋的產權予以價值的等價置換。而面積標準產權置換是以房屋建築面積為基礎,在應安置面積內不結算差價的異地產權房屋調換。

面對徵地拆遷,被拆遷人不能盲目,瞭解這些拆遷法律常識尤為重要

拆遷之前需要有的文件

徵地拆遷大家都知道是很複雜的一項大工程,為了能夠確切的保障被拆遷人的合法權益,也是出具了很多的法律法規,只要大家能夠在徵地拆遷中注意那相應的就提高了被拆遷人的補償。

拆遷方必須提前告知被拆遷人

在拆遷之前,拆遷方必須要提前貼出公告告知被拆遷人。告知內容包括拆遷的用途以及補償範圍、聯繫方式等。

拆遷方實施拆遷之前,必須要出具政府批文。

沒有相關審批文件就進行強徵強拆是違法行為,被徵收拆遷人可拒絕拆遷。

對用地審批,根據《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三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進行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須依法申請使用國有土地;但是,興辦鄉鎮企業和村民建設住宅經依法批准使用本集體經濟組織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或者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經依法批准使用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除外。

被拆遷人必須得到相應的妥善安置

拆遷涉及到被拆遷人的切身利益,而且補償又是拆遷的關鍵,而補償又是引起拆遷方與被拆遷方之間的主要因素,所以,在保護被拆遷人利益時,必須要遵循“先補後拆、先安置後搬遷、維護公共利益”的原則。對沒有安置補償,而要求拆遷的,被拆遷人有權拒絕拆遷。

面對徵地拆遷,被拆遷人不能盲目,瞭解這些拆遷法律常識尤為重要

如果大家覺得自己的拆遷補償不合理或者有相關疑難問題,可以私信聯繫我,提供免費諮詢!進入文章尾部“瞭解更多”免費諮詢,我們將為您帶來最專業的法律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