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志成城 抗擊疫情】抗擊新冠肺炎的“幕後英雄”——院內會診專家組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兩個多月,在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黨委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小組的集體領導下,我們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無數感人的故事,時時縈繞在我的腦海,無論是衝在疫情最前沿的“一線戰士”,還是全年無休的急診團隊,以及更多的默默在“後方”守護家園的醫護人員。在發熱門診“猴服隊伍”的身後,還有一支與他們一樣不眠不休的“幕後英雄”——新冠肺炎院內會診專家組。他們的團結協作、互幫互助、不計得失,為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為守護我們自己的“家園”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每天早上不到8點,會診專家組的微信群裡就會出現這樣的消息,今天呼吸科xxx值班,手機號132*、今天放射科xxx值班,手機號136*、今天呼吸科xxx值班,手機號139*。每天由兩位呼吸專業或重症醫學專業或感染疾病專業的臨床醫生加上一位放射科醫生共同組成當日的會診專家組,主動向一線醫師報備自己已經進入了戰鬥崗位,全天候24小時的支持著他們。危重孕產婦、腎衰、心衰、消化道出血、老年髖部骨折、下肢深靜脈血栓等各種複雜的危重病情混雜在一起,每一例確診病例、疑似病例都要經專家組討論後才能“定音”,每一例“可疑病例”的排除,也都要經過專家組的研判,才能讓醫患雙方吃上“定心丸”。雖然會診專家組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但80余天的堅守,他們鑄成了醫院最強大的防疫陣線。

值班的這24小時裡,專家們不僅要完成兩院區發熱門診病人的會診,還要完成本科室每天的出門診、查房、值夜班、內鏡操作、上手術、區級會診、培訓、參加業務學習等,下夜班繼續工作,成為疫情期間他們的工作常態。

在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的鑑別診斷中,影像學診斷格外重要。為了給臨床醫師在數分鐘內提供最精準的影像學診斷,放射科在程曉光和白榮傑兩位主任的帶領下,對一些特殊或不典型病歷及時組織科內討論,同時還外請其他兄弟醫院共同進行會診讀片。在會診的病人中,肺結核、肺腫瘤、肺氣腫、肺大泡、大葉性肺炎、間質性肺炎、支氣管擴張、氣胸、胸腔積液、肋骨骨折等各種複雜的影像學表現交織在一起,他們匯聚集體智慧,認真研判每一例病歷,為臨床醫師的確診提供最精準的依據。

【眾志成城 抗擊疫情】抗擊新冠肺炎的“幕後英雄”——院內會診專家組

放射科程曉光主任組織放射科讀片

一線發出的“求助信息”就是院內會診專家組吹響投入“戰鬥”的集結號。“3月1日,凌晨1:27分,患者肺CT檢查無炎症表現,診斷依據不足,除外COVID-19疑似,可以繼續前往相關科室就診。”;“3月10日,凌晨2:34分,院內會診專家組的會診意見如下:患者沒有流行病學史,白細胞升高,不符合疑似病例標準,帶藥回家,居家隔離”。每當深夜人們都已沉睡夢鄉,而會診專家組的微信群裡卻“直播”著會診的意見,無論是白天,還是深夜,無論是工作日,還是節假日,會診專家組始終在與一線人員一起,同呼吸,共命運,並肩戰鬥,迎接黎明。最令人欣慰的是,一個月前專家團隊敏銳地發現了一例隱匿的境外輸入性病歷,在及時轉往定點醫院後,經多次核酸採樣檢測,最終診斷為確診病例。

【眾志成城 抗擊疫情】抗擊新冠肺炎的“幕後英雄”——院內會診專家組

賀良副院長參加兩院區會診專家組培訓

正是這些幕後英雄們頑強拼搏和艱苦的付出,他們為防控疫情奠定了基礎,積累了經驗,也為復產復工創造了條件。

文圖/醫務部 李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