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手機"和"不玩手機"的孩子,五年後的差距,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

"玩手機"和"不玩手機"的孩子,五年後的差距,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

現在手機越來越普及,對於大人來說,有一種安全感叫手機在身邊,電量全充滿,彷彿能想到的事情都可以通過手機解決。家長對待手機的態度,直接影響了孩子。很多孩子看到爸媽拿著手機玩得不亦樂乎,就嚷著自己也要玩。

更讓人擔心的是,很多老人,把手機當成了哄娃神器,只要孩子哭鬧,給部手機就行了。他可以安靜地坐在那裡一段時間,家長也能不費心。可是你不知道的是,今天的省力帶來的可能是以後無盡的麻煩,特別是在孩子上學以後。玩手機和不玩手機的孩子,上學後差距明顯,家長別不在意。

教育思想家約翰·洛克曾說:兒童不是用規則可以教得好的,規則總是會被他們忘掉的。習慣一旦培養成功之後,便用不著藉助記憶,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發生作用了。

如果讓你選擇一樣東西,然後去深山老林中單獨住上一個月,肯定大多數人都會選擇手機。出門在外或是一個人獨處,沒有手機"怎麼活啊"。

以前人家蘇軾說"寧可三天不吃肉,不可一天不讀書";而現在,是寧可三天不吃肉,不可一天不玩手機。可見手機對人們生活的重要性,是必不可少的產物。

當然了,現在是信息時代,我們日常生活都需要手機完成。像是打車、導航、聊天、點外賣、工作,都需要通過手機。對手機想不依賴都難。

成年人沉迷手機是很正常的現象,但是很多年幼的孩子,也對手機愛不釋手。只要有手機,保證安靜老實,乖巧懂事,對父母的命令言聽計從。

有的孩子甚至將手機當成了自己最親密的朋友,如果家長不讓玩手機,孩子就會和父母發脾氣,說髒話,還會動手動腳。嘴裡不停地喊著"我要手機,我要手機"。

前段時間在網上流傳一個視頻,一位母親不讓孩子玩手機,孩子在短短的幾分鐘內用腳瘋狂地踹媽媽,嘴裡還不停地說著髒話。

可能很多家長都感到意外,孩子怎麼會如此地暴躁呢?僅僅就是因為一個手機。但是還有比這個更加讓人心寒的事情:

就在去年,安徽宣城郎溪縣獅子鎮水鳴村,一位14歲的少年因為媽媽不讓他玩手機,竟然將媽媽殘忍殺害,而且是有預謀的謀殺。

這在當時轟動一時,14歲的少年,就為了玩到手機,便處心積慮地設計將母親殺害。孩子的心智想必都已經"魔化"了。

這場悲劇也讓很多人開始重視手機對孩子的危害,很多孩子因為沉迷手機,逐漸和現實社會脫節,從而變得脾氣暴躁,內心冷漠無情。

有人還說,毀掉孩子最好的方法不是放縱,也不少打罵,而是給他一個手機。

話雖如此,但是很多家長卻覺得孩子有手機很正常,也能夠節解決孩子的調皮搗蛋。

像是父母每天忙碌完一天的工作回到家中,孩子吵著要和父母玩耍。但是父母只想著徹底放鬆身心,就會讓孩子手機,只要孩子比打擾家長,想玩多久玩多久。

還有的家長是決定,別的孩子都有手機,自己孩子沒有手機的話,就會被同學嘲笑,然後被孤立。孩子有手機,在學校才能夠和別人更好地交流。

美國一位心理學家從全國各地的普通家庭中挑選了100個孩子,分成兩組:50名是接觸不到手機的孩子,另50名是對手機上癮的孩子。

5年後,跟蹤調查的結果讓人不敢相信:

痴迷手機的50個孩子裡,只有2位考上了大學。另一組的50個孩子,幾乎全部考入了大學。這些考入大學的孩子裡,有16位獲得了學校的全額獎學金。

沒想到吧,孩子人生的差距,很有可能就會一部小小的手機拉開差距。

家長千萬不要忽視手機對孩子的危害!

手機是如何逐漸"蠶食"孩子身心健康的呢?

1、 影響身體健康

手機不但會危害孩子的視力,導致孩子近視甚至失明,還會傷害孩子頸椎,導致孩子頸椎變形,不利於孩子身高的增長和脊椎的發育。

而且孩子臨睡前玩手機,手機畫面過於明亮,會影響人體褪黑素的分泌,導致睡眠障礙。

對手機上癮的孩子,會因為沉迷手機而缺乏鍛鍊,導致運動能力低下,影響孩子的生長髮育。

2.、孩子容易自閉、患上抑鬱症

很多專家表示,孩子花費在手機上的時間越多,就越喜歡宅在家裡,不喜歡和別人現實交流。患上抑鬱症的幾率就越大,經常玩手機的孩子患抑鬱症的比例遠高於一般孩子。

因為手機能夠快速便捷地滿足孩子的各種精神需求,像是聊天、電視、遊戲等等。

他們能在虛擬的世界中"生活",對現實生活也就看不到希望,沒有人可以依靠、傾訴,很容易患上抑鬱症。

3.、損傷孩子腦神經

孩子的生理構造和生理形態和成年人不一樣,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設備產生的電磁波輻射對兒童神經系統的傷害遠大於成人。

過度接觸電磁波輻射對兒童健康狀況和認知力會產生一定影響,孩子會變得思維緩慢,思考力和想象力下降。

4.、影響孩子學習

喜歡玩手機的孩子,習慣了手機上加工好的信息,對知識學習感到鼓譟乏味,學習成績下降。學習上受到挫折,就會手機網絡裡尋求慰藉,形成惡性循環之後,孩子逐漸喪失求知慾,還會產生厭學情緒。

手機可以方便快捷地尋找習題答案,很多學生面對難題不再查找書本,深入思考,完全依靠手機搜索答案,導致了孩子產生思維惰性。

孩子不願意獨立思考,成績怎麼能夠提上去呢?

家長一定要適當管控孩子玩手機的時間,讓孩子做到勞逸結合。

閒暇的時候,最好帶著孩子去戶外玩耍,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逐漸擺脫孩子對手機的依賴。

孩子擺脫了對手機的依賴,才能夠發現現實生活中的美好,也會發現讀書的樂趣。現實生活才是真正能夠被感知、觸摸、體驗的美好家園。

孩子玩手機危害多多,但是這種習慣卻是屢禁不止,歸根到底是家長和孩子共同養成的。

希望家長能夠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同時多多陪伴孩子做些體育活動,免得孩子去手機裡尋找被愛的感覺。

稍微玩一下也是對學習適當的放鬆,但一定不能痴迷遊戲。這就得看家長給孩子安排的合不合理,家長能不能先自律,再讓孩子也自律了。

3歲到6歲時,是孩子建立規則感的關鍵時期。家長應幫助孩子建立規律的生活作息,幫助孩子形成基礎的規則意識。除此之外,如果孩子出現了不當行為,要讓他為自己的錯誤行為付出一定代價,比如適當剝奪或者延滿足一次他最在乎的東西,或者最想做的事情。

通過規則感的建立,孩子讓他知道,做了錯事,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我對孩子的規則意識的灌輸,是先從公眾場合不大聲喧譁,坐地鐵乖乖安檢,等餐需排隊這些小事開始的。

剛出生的孩子就是一張白紙,想讓孩子長成什麼樣完全取決於你,所以父母要抓住孩子慣養成的關鍵期,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讓孩子走的更遠。

最近陪孩子讀了一套有關孩子情商及性格培養的繪本《寶寶情商培養圖畫書》,該套繪本非常好,分享給大家,尤其對於孩子的情緒管理和性格養成有很好的效果。父母可以給孩子當睡前故事讀,而且還能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這套繪本一共有10冊,分別是《我能承擔責任》《我不隨便發脾氣》《我能表達自己》《我能與人分享》《我相信自己》《好孩子懂禮貌》《我可以獨立》《學會尊重別人》《我能守信用》《我有自制力》

3-6歲孩子已經開始進入幼兒園,很多父母還是重視孩子知識的學習,在日常生活中忽視了對孩子性格的塑造和培養。未來決定孩子的不只是學習成績,要想孩子“贏在未來”,父母要重視孩子性格的培養。並且要能夠在生活中,幫助孩子養成健全的性格。健全的性格會讓“雛鷹”的翅膀更有力量,有了力量他們會飛的更高更遠。不要錯過了給孩子養成好習慣的最佳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