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妈妈与中国妈妈的区别:不是更注重读书,而是“成长型思维”

犹太妈妈与中国妈妈的区别:不是更注重读书,而是“成长型思维”

犹太人、阿拉伯人和华人并称世界三大商人,而犹太人的经商却能独占鳌头。

2017年美国《福布斯》杂志曾公布一条消息:世界上300亿美元以上的财富巨人中,犹太人所占比例高达75%。由此可以看出,犹太人的经商智慧堪称一绝。

犹太人一直是以聪明闻名于世,这与犹太人从小的家庭教育观念分不开。

在中国,现在也是越来越注重家庭观念,爸爸妈妈埋头苦干就是为了给孩子最好的生活和教育,同样也是为了孩子以后成才做打算,都希望孩子又一个美好的未来。

犹太妈妈与中国妈妈的区别:不是更注重读书,而是“成长型思维”

众所周知,人才辈出的民族是犹太人,然而犹太人虽然人口占比不到0.12%,但却拿下了20%的诺贝尔奖项,和世界30%的财富,所以犹太妈妈的到底是从小怎么去养育孩子的?

经现在已经成为了世界很多国家都在学习的榜样。

同样都是对孩子进行教育,为什么一个就能人才辈出成为行业的佼佼者,另一个却没有好成绩呢?

问题的根本就在于从小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当中,犹太妈妈和中国妈妈的教育有什么区别呢?

犹太妈妈与中国妈妈的区别:不是更注重读书,而是“成长型思维”

中国妈妈与犹太妈妈现存的教育差异

本来中国妈妈看重的是他们对于读书方面的要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做了这样的一项调查:这个号称全世界最喜欢书的民族,每个人每年平均要阅读64本书,位居于世界第一。

但在儿童教育纪录片中《他乡的童年》里,曾有一个在以色列的采访中,她们对于阅读一笔带过。

在其中,不难发现,犹太妈妈与中国妈妈在教育上最大的区别,还真的不是更重视读书,而是对“成长型思维”的态度。

犹太妈妈与中国妈妈的区别:不是更注重读书,而是“成长型思维”

那么什么才是“成长型思维”呢?

斯坦福大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曾通过研究,提出了“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的概念,其中不逃避困难、换个方式想问题、去尝试等等,都是成长型思维典型的表现。

成长型的思维也就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肯定,相信自己的才能、天赋、智慧和品格,自己的潜力都是可以通过后期更好的激发出来的。

而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在遇到事情的时候,都不会轻易的放弃,都会越挫越勇,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收获,并且体会到成长的乐趣。

由于对自己的肯定,很多人可能会感觉这样的人往往是高高在上的,其实不是这样的,他们会经常向别人请教,取长补短,并且还很愿意坚持

犹太妈妈与中国妈妈的区别:不是更注重读书,而是“成长型思维”

那么,什么是固定型思维呢?

固定型思维也就是指一个人相信,自己的基本品质是固定的,不会通过后期的努力再做出改变。

而那些拥有“固定型思维”的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往往都会选择逃避和放弃,也从不敢于正面面对自己的错误和问题。

犹太妈妈与中国妈妈的区别:不是更注重读书,而是“成长型思维”

从这种思维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两种思维最大的区别就是在于面对失败的态度。

《最强大脑》中有这么一期,国际挑战赛中,中国队首战告捷,3:1完胜意大利队,然而当时比赛的结果并不是观众们的焦点,而是:“天才少年”李云龙在比赛中当场崩溃大哭的情景。

在观众看来,李云龙就是脆弱“输不起”的,在比赛的过程中,李云龙一度哭的瘫在座位上站不起来,多少人都过来劝过,都没用,而崩溃的李云龙一直在重复“我摆错了,可是我记对了呀!”这句话。

犹太妈妈与中国妈妈的区别:不是更注重读书,而是“成长型思维”

然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同样身为12岁的意大利男孩安德烈,他明知自己要输了,但还是坚持从容淡定的完成比赛,当最后结果显示李云龙并没有摆错时,安德烈给李云龙送上了一个大大的拥抱,他说:“我刚才很担心李云龙,他看起来很难过,我想要去拥抱他。”

《最强大脑》中我也知道了,我们要教会孩子并不是一味地求生欲和不能输的心态,而是去接受挫折,并原谅自己的能力,要让孩子知道,失败是人生的常态。

所以不管孩子的智商如何,如果父母想要让孩子在未来的生活当中更加积极努力,那么就必须要培养他的“成长型思维”。

换言之,就是我们所说的除了智商和情商之外的一种能力,叫做“逆商”。

犹太妈妈与中国妈妈的区别:不是更注重读书,而是“成长型思维”

父母要如何培养孩子的“逆商”?

我们培养孩子,目的无非是想让孩子以后成功,能够有自己的作为。

所以我们就要求孩子从小学习各种能力,一直在教会孩子如何成功,却没有教会孩子如何面对失败。

很多家长也都是在为孩子的失败买单,这也让孩子成功的避免了失败,形成了“固定型思维”

而犹太妈妈对待孩子是与中国妈妈相反的,他们对失败有着积极的解释,并且引导孩子关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问题的本身,所以这也是培养孩子逆商的关键。

犹太妈妈与中国妈妈的区别:不是更注重读书,而是“成长型思维”

大多数父母认为,孩子学不好东西,是因为天赋不够好,但其实有科学统计证明:大多数人的智商都在120~130之间,而聪明的人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

而最新的脑科学研究表明:即使在成年以后,人的大脑也没有定型,而是不断演进,而经过读写训练、冥想训练的成年人,大脑灰质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这也证明了智商本身也是可能会提升的。

★把目标定为“进步”

父母在给孩子定目标的时候,不要把孩子的目标一下子定在90、95分,而是定为每次进步1分或者2分。

而对于成绩在95分以上的孩子,父母不妨把目标定为卷面更整齐,这样孩子才会感受到进步的快乐,也不会纠结在分数和排名上面,而是关注如何让自己

进步起来。

这也是培养孩子“成长性思维”的一种方式,让孩子在其中感受到通过努力不断进步的成就感

犹太妈妈与中国妈妈的区别:不是更注重读书,而是“成长型思维”

★重新认识“失败”

俗话说得好:“失败是成功之母。”

前些年麻省理工学院的一名中国籍高材生郭衡在宿舍自缢身亡,她在遗书中写到:“除了中文,我觉得我没有任何优势!面对那些比我优秀百倍的同学,我已经再没有能立足的东西了!”

在面对失败的时候,郭衡将一切都归咎于自己“不够优秀”、“没有优势”当中,而这就是典型的害怕失败,害怕遇到问题。

原因是他们遇到问题遇到失败不知道怎么解决。

这就需要我们帮助孩子重新去认识失败。


犹太妈妈与中国妈妈的区别:不是更注重读书,而是“成长型思维”

其实让孩子重新认识失败并不难,父母首先要鼓励孩子去面对失败,让孩子在重新认识失败的过程中,看到解决问题,面对失败之后的成就感。

现在孩子都是被家长捧在手心里长大的,都在小心翼翼的呵护着孩子,更是有很多家长不给孩子犯错的机会,还要一部分家长都是孩子犯错家长去给孩子兜着。

孩子根本没有机会去犯错,更没有机会去面对自己犯的错误,所以,也就没有了面对失败和错误的勇气。

慢慢的孩子的心理越来越脆弱,越来越害怕失败。

导致了现在很多孩子动不动就离家出走,动不动就跳楼轻生来威胁家长。

主持人杨澜曾经说过:“现在输不起的孩子,长大了也赢不起。”

犹太妈妈与中国妈妈的区别:不是更注重读书,而是“成长型思维”

当孩子做一件事情失败之后,我们通常对孩子进行的只有鼓励,或者是帮助孩子做决策,但其实,我们更应做的是引导孩子学会决绝问题和面对失败的办法。

在故事中教会孩子如何去面对失败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

孩子遇到一点小问题就知道哭,每次都是先哭,而不是先动脑筋思考问题。我们要想让孩子赢得起,前期就必须培养孩子的逆商。学会独自面对失败并且解决问题。

只有这样,以后才能赢得漂亮。

犹太妈妈与中国妈妈的区别:不是更注重读书,而是“成长型思维”

现在的生活条件不比以前了,现在条件好了,很多辛苦的事情孩子也感受不到了,所以,有必要让孩子在故事中经历那种辛苦的经历,从而得到身心上的成长。

我给家里的贝贝看了这套《儿童挫折教育绘本》,感觉孩子从表达上和行为上成熟了很多,不再那么小女生爱哭鼻子了。也懂得自己去做自己的事情了。

不会什么事情都找妈妈了。

犹太妈妈与中国妈妈的区别:不是更注重读书,而是“成长型思维”

手绘插画精心设计。在色彩和引导力上会更好。

故事中小主角的做法,会引发孩子的思考,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孩子的各种行为,这比家长给孩子讲再多的道理都管用得多。

能够给孩子上很好的教育课,比我们苦口婆心的唠叨有用的多。

犹太妈妈与中国妈妈的区别:不是更注重读书,而是“成长型思维”

我不怕失败、我不再恐惧、我不让自己受欺负、我不怕犯错、我不怕分离、我不怕被否定、我不怕被拒绝、我不怕消极情绪、我不怕被嘲笑、我不怕挫折,是这套书的主题,每一册都是很重要的成长意义。

从贴近实际的场景化问题出发,孩子更容易被带入故事中去,感同身受。

每本书上都带有益智游戏和哲理知识,劳逸结合,让孩子乐在其中。还要很多思维锻炼的题目,参考答案都在最后。

犹太妈妈与中国妈妈的区别:不是更注重读书,而是“成长型思维”

双语版本,在孩子的语言启蒙上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有声伴读,非常正宗的美式发音,让孩子的口语也能流利发展。

设计者考虑到了家长有些不会英语,或者是英语口语不标准的现象。实在是非常贴心。

非常的人性化设计。

为了让孩子赢得漂亮,让我们共读《逆商教育双语绘本》。

犹太妈妈与中国妈妈的区别:不是更注重读书,而是“成长型思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