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守成規”不應是一個貶義詞,創新也不應是一個褒義詞。

我們來看看“墨守成規”的釋義:墨守,戰國時墨子善於守城,後稱善於防守者為墨守。成規,現成的規則、方法。形容死守老規矩,保守固執,不求改進。

從上我們可以看出,這個成語本來是出自墨子精湛的守城技術,應該是褒義詞才對,但後來卻成了毫無爭議的一個貶義詞。但我還是認為它不應該是一個貶義詞,甚至應該是一個褒義詞。

“墨守成規”不應是一個貶義詞,創新也不應是一個褒義詞。

我們總把“創新”當作是正向的褒義詞,但我認為創新只是一箇中性名詞,它所形成的結果有可能是反向的;而同樣,規矩也是一箇中興詞,它能代表固步自封,同樣也能代表保障底線。

“墨守成規”最後變成了一個貶義詞,我想偉大的墨子也是始料不及的。墨子之偉大,不僅僅是理論上的,他同時又是一位偉大的實踐科學家,當時墨子以及弟子們的守城技術是非常出色的,可以說是當時守城的最高技術。而墨家把這種守城技術規範成標準,這是進步的表現,就如現代很多行業都有“國標”,代表著高標準的准入門檻。

“墨守成規”不應是一個貶義詞,創新也不應是一個褒義詞。

對於墨子及其守城技術規範化的輕視,表現出了我們的“投機性“,而這種投機表現在更行各業:學書法的基本功還沒紮實就想著自成一家;學繪畫的結構都不準就想著獨樹一幟;拍電影的騙著投資人的錢;演員們虛假人設;叫獸們為了金錢站臺走穴;磚家們為了利益顛倒是非……有規矩可守嗎?沒規矩,也不願守。還有各種所謂的模式創新:互聯網經濟、共享經濟……不否認第一個提出互聯網經濟、共享經濟的是天才,第二個跟著做的也是人才,但第三、第四個以後,個個都是坐在空調間裡用PPT幻想出來的創業模式。這種創新好嗎?突破了基本的常識和規矩,最終都會一地雞毛。

“墨守成規”不應是一個貶義詞,創新也不應是一個褒義詞。

創新必須建立在“規矩”之上。沒有規矩的創新,有可能危害社會。國人的聰明才智有很多創新,如各種蔬果膨大劑、地溝油、廢品膠囊……,無一不是“大膽的創新”,甚至歎為觀止。但不成規矩,都出格了,創新在歪門邪道上了。

“墨守成規”不應是一個貶義詞,創新也不應是一個褒義詞。

有一個聽了很讓多數人洩氣的事實:不是人人都能創新的,創新必定是少數人員的探索。那麼多數人在不能創新的情況下“墨守成規”有錯嗎?不但沒有錯,反而有益。管理成規,防止腐敗;流程成規,防止出錯;產品成規,便於量產和品質把控。而這些規必須墨守,直到少數人經過探索得出“新規”替代後。

“墨守成規”不應是一個貶義詞,創新也不應是一個褒義詞。

墨子這樣一位大義、優秀的聖人,墨家眾弟子秉承規範的守城技術,卻成了一個貶義詞的代名詞,實在讓人唏噓,每次要說到類似固步自封的意思時,我都不願用“墨守成規“來表現。

“墨守成規”不應是一個貶義詞,創新也不應是一個褒義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