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3曲青玉案,首首经典,王国维称之为人生第三种境界

「诗词」3曲青玉案,首首经典,王国维称之为人生第三种境界

汉宫春晓图局部丨寻觅千年经典,感受国学魅力

青玉案

北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suǒ)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rǎn)蘅皋(héng gāo)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① 青玉案:词牌名,又名“一年春”“西湖路”“青莲池上客”等。此为正体双调六十七字,前后段各六句五仄韵。

② 凌波:形容女子步态轻盈。

③ 横塘:古堤名,在江苏苏州吴中区西南。贺铸晚年曾居住于此。

④ 芳尘:借指美人。

⑤ 碧云:语出南朝江淹诗:“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后遂成为带有相思之情的意象。

⑥ 蘅:杜蘅,一种香草。

姑娘轻盈的步子并不过横塘路这边来,我只好用目光送她逐渐远去。她那美好的青春岁月也不知跟谁一起度过,她居住的地方想必有赏月的小桥、种花的庭院、雕刻着连琐纹的窗子和朱红色的门户,只有春天才知道它在哪里。

浮云慢慢地移动着,长着香草的河岸上已暮色来临,我用才情洋溢的笔新写成十分伤感的诗句。你想问我心头无故的烦恼有多少吗?它就像河边青烟似的绵绵不绝的芳草,被风吹得满城飞舞的柳絮,还有那黄梅季节老是下个不停的雨。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烟草、风絮、梅雨,在这幅暮春烟雨的迷蒙图画中,那愁就像连天碧草,密密层层,漫无边际;又像随风飘扬的柳絮,满天飞舞,纷繁杂乱;又像梅子黄时那淅淅沥沥下不完的雨,连绵不断,没有尽头!

失意之愁,可以借怎样的情景来传达呢?贺铸真是高手,一问一答间,三个比喻就将那本无象无形、不可捉摸的愁写得如此真切形象,难怪词人因此获得了“贺梅子”的雅号,此词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词坛的千古绝唱。

「诗词」3曲青玉案,首首经典,王国维称之为人生第三种境界

点击「关注」,阅经典,气自华

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

北宋·苏轼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qiǎn)黄犬、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鸳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辋(wǎng)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定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① 伯固:苏坚,字伯固。

② 四桥:苏州的四座名桥。

③ 辋川图:唐诗人王维有别墅在辋川(今陕西蓝田南),曾于蓝田清凉寺壁上画《辋川图》,表示林泉隐逸之情志。

④ 右丞:指王维。王维曾官尚书右丞。

三年来,你睡觉都梦见回故乡吴中去的路,如今你回家,我叫一条能传书的黄狗跟了你去,希望能得到你到家后的音信。你若到了松江呼唤小渡口的船只时,请别让水上的鸳鸯、白鹭受惊,要知道那四桥一带,都是我曾经留下过足迹的地方。

我从《辋川图》那样令人动心的画中看着春天将暮时的景色,常常会想起过着悠闲归隐生活的高人王右丞的诗句。我如果也确定个归故乡去的日期,老天爷也一定会允许的罢!那时,我身上穿的春季衣衫,还是我在杭州时陪伴我的小蛮缝制的,它曾被西湖上的雨打湿过呢。

这是一首赠别词。苏伯固居杭州三年,得以归吴中回到家乡去,姑苏一带是苏轼从前曾到过的,熟悉的,这引起他的羡慕,并勾起他自己也想回故乡去过王维式的清闲生活的念头。上片写送人归去,下片写自己思归。

清人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评曰:“‘曾湿西湖雨’是清语,非艳语,与上三句相连属,遂成奇艳、绝艳,令人爱不忍释。坡公天仙化人,此等词尤为非其至者,后学已未易模仿其万一。”

「诗词」3曲青玉案,首首经典,王国维称之为人生第三种境界

元夕丨点击「关注」,阅经典,气自华

青玉案·元夕

南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gèng)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zhuǎn),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lǚ)。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mò)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① 元夕:即元宵。 

② 花千树:比喻灯。

③ 星如雨:形容风吹时灯光晃动。

④ 蛾儿、雪柳:均指妇女头上的插戴。蛾儿,也称“闹蛾”。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烟火纷纷,乱落如雨。华丽的骏马和雕花的车辆往来不绝,整条街上都弥漫着香气。美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姑娘们头上戴着蛾儿、雪柳的首饰,佩挂着黄金丝缕,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也叫上元节。这天晚上就是“元夕”,也称元宵,元夜。我国古代有元夕观灯的风俗。那晚有这样一位美人,不在灯火通明之所,也不在盈盈众女之中,却在灯火零落的暗淡之处,自甘寂寞孤独。一种超凡出尘、不同流俗、高洁自持的奇女子形象立刻凸现在我们的面前,仿佛一尊雕像般鲜明生动。这是极崇高的一种精神境界,是迥异于常人的一种精神境界。王国维把这种境界称之为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的第三种境界。确实是大学问者的真知灼见,佩服。


点击「关注」,雅俗共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