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宋太祖的統一之路:南征北戰無敵人,卻屢次打不下北漢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著大一統的觀念,而對於剛剛登基的趙匡胤來說,擺在他面前的首要任務就是統一南北,再次將分裂變為統一。此時的中華大地北方有北漢,南方有南唐、吳越、後蜀、南平、南漢、楚等割據勢力。在這些勢力中,北漢對宋朝的威脅最大,但因為背靠契丹,所以趙匡胤與趙普制定了“先南後北”的戰略計劃。

平定荊湖

公元962年十月,格局湖南等地的武平節度使周行逢去世,在病逝之前,周行逢把權力交給了自己十一歲的兒子周保權,這引起了張文表的不滿。張文表與周行逢曾一起出生入死,張文表一直認為周行逢會把節度使的位置交給自己,但他沒想到周行逢卻把權力都交給了周行保。張文表隨即起兵反叛,率軍攻入了潭州。周保權一邊派楊師璠抵禦進攻,一邊派人向荊南節度使高保勖求援。不過,高保勖在這個時候卻突然病逝了,職位由他的侄兒高繼衝擔任。

解析宋太祖的統一之路:南征北戰無敵人,卻屢次打不下北漢

荊湖節度使的先後去世,再加上地區叛亂,這讓趙匡胤看到了出兵的機會。次年,趙匡胤任山南東道節度使慕容延釗為湖南道行營都部署,樞密副使李處耘為都監,以救援周保權為名義,出兵討伐張文表。趙匡胤讓李處耘以借道的名義在攻打張文表時乘機佔領荊南。

李處耘派人出使荊南,向荊南節度使高繼衝提出了借道的請求。高繼衝剛剛上任,經驗不足,就把大權都交給了孫光憲、梁延嗣等人。孫光憲直接主張歸附趙匡胤以保富貴,而荊南兵馬副使李景威卻堅決反對,這讓高繼衝一直猶豫不決。在荊南內部僵持的時候,李處耘早已率軍行至離江陵百里的荊門,高繼衝只得先派梁延嗣以犒軍為名,前去打探宋軍的的真實意圖。李處耘對梁延嗣保證,自己率軍只是借道,沒有其他的意圖,梁延嗣大喜,派人快馬通報高繼衝。

“兵者,詭道也。”在梁延嗣剛派出信使之後,李處耘率領數千騎兵,向江陵出發。第二天一早就出其不意地出現在江陵城外,高繼衝大驚失色,以為宋軍主力已到,趕忙出城迎接,卻不想直接被李處耘給綁了。而江陵守軍見到自己首領被人綁架了也不敢輕舉妄動,最後只好投降了。從此,荊南三州十七縣成為了宋朝領土。

前面說過,宋朝出兵,是以幫助周保權剿滅張文表為名義的。在李處耘佔領荊南的同時,周保權在左右的幫助下已經消滅了張文表。李處耘並沒有因為名義失效而退兵,他直接率軍進逼郎州。周保權想投降,無奈手下將領不同意,最後只得率軍抵抗。

周保權陳兵於三江口,與李處耘展開大戰,宋軍剛剛佔領荊南,士氣正盛,且軍事實力本身也優於湖南軍。此戰,周保權大敗,李處耘順勢攻佔了嶽州,繼而一舉攻佔了周保權所在的郎州,佔領了湖南十四州、六十六縣。

消滅後蜀

在佔領荊湖之地後,宋太祖任暉為鳳州團練使,專門負責收集蜀地的山川地勢及其他信息。不過,趙匡胤雖有進攻蜀地之心,卻沒有出兵的名義。而且最主要的是,北路進攻北漢的部隊背契丹援軍打敗,延緩了趙匡胤進攻蜀地的時間。

宋軍北部戰事的失利,讓後蜀皇帝孟昶看到了機會,他派孫遇、趙彥濤等人穿過宋朝地域,進入北漢,想要聯合北漢共同出兵進攻宋朝。然而,這次出使的領頭人趙彥濤卻認為後蜀根本打不過宋朝,與其九死一生前往北漢,不如直接投靠宋朝,還能博取功名。在這樣一種思維下,趙彥濤偷竊迷信,連夜向開封城跑去。

當趙匡胤取得密信後,他知道進攻後蜀的名義來了。公元964年,宋軍兵分兩路,一路由王全斌率領,從鳳州出發,另一路由劉光義率領,從荊南溯江而上。

北部的王全斌一路勢如破竹,先是攻下了興州,緊接著又攻陷了魚關、白水閣等二十多處關卡,還生擒了後蜀大將韓保正以及繳獲了七十多萬斛。在無力抵抗宋軍的情況下,後蜀只能將進入蜀地的棧道燒燬。不過,雖然蜀道燒燬,但進入蜀地的道路並不是只有一條。王全斌兵分兩路,一路修補棧道,另一路走更加艱險的羅川路。到了宋朝時期,工程技術遠非秦漢時期相比,棧道很快就被宋軍修復了,兩路大軍輕而易舉的就在三泉(四川旺蒼)會師。

解析宋太祖的統一之路:南征北戰無敵人,卻屢次打不下北漢

宋滅後蜀

即便宋軍已經攻入境內,後蜀軍隊仍然相信宋軍打不過來,他們以為燒燬棧道就可以抵抗住宋軍,就連江上的橋都沒有拆毀。宋軍夜晚突然襲擊,奪取橋樑,主力連夜過河,大敗後蜀軍隊,後蜀退守大漫天寨。王全斌兵分三路,夾擊大漫天寨,生擒後蜀義州刺史王審超。

攻取大漫天寨之後,王全斌乘勝追擊,奪取利州。而後蜀前線指揮官,自號蜀中臥龍的王昭遠一路撤退,退守劍門。

在北路軍連戰連勝的同時,東路軍也取得了進展。劉光義、曹彬率軍從歸州出發,溯長江而上,接連攻克了後蜀設在兩岸的松木、巫山等軍事要塞,生擒了後蜀戰棹都指揮使袁德宏,擄獲敵艦二百餘艘。

不過,即便東線同樣失利,但後蜀上下對東線依舊保持信心。因為後蜀在夔州設立了堅固的防禦陣線。為了防止外敵通過長江溯江而上,後蜀很早就開始經營夔州防線,在江面上拉起了巨大的鐵索,再把巨大的浮木串起來,橫跨兩岸。不僅如此,後蜀還在兩岸配備了大量的投石機,一旦宋軍水師被鐵索阻攔,投石機再投出巨石,那麼困在江面上的戰船瞬間就會沉沒。

解析宋太祖的統一之路:南征北戰無敵人,卻屢次打不下北漢

夔州防線的地理位置

可惜的是,趙匡胤在進攻後蜀前,早就將後蜀的防禦體系打探清楚,在出兵之前,他就告訴劉光義,進攻夔州時,不應再江面戰鬥,應暗地派出步兵、騎兵,在陸地發動進攻。劉光義率軍進到離夔州三十里時,大軍停止前進,派出步騎秘密登陸突襲後蜀陣地。後蜀十分相信水上防禦線,但卻忽視了陸地的重要性,宋軍的突然襲擊,摧毀了投石機,並破壞了鐵索浮木,後蜀精心經營的防線瞬間就被突破了。劉光義一看江面防線已破,直接揮舟進攻夔州,蜀軍大敗,退守白帝城。

後蜀寧江節度使高彥儔認為應該堅壁清野,跟宋軍打消耗戰,可監軍武守謙卻認為應該堅決反擊,速戰速決。武守謙不顧高彥儔的反對,私自帶領一千人馬出城決戰。結果很明顯,武守謙大敗,宋軍乘機攻城,很快就殺入城內。高彥儔在巷戰展開反擊,自知無力迴天,回府自焚。

就這樣,宋軍在北線和東線都取得了巨大的進展,蜀地依靠的兩處天險均被宋軍攻破,後蜀滅亡也只是時間問題了。公元965年,修正過後的王全斌從利州直撲劍門。劍門是天險之地,易守難攻,後蜀在這裡部署了一萬精兵。人算不如天算,之前投降的後蜀士兵知道有一條小道可以直接通往劍門以南,王全斌立刻派史延德率軍從小道直抄劍門後方。

當宋軍突然出現在劍門以南時,王昭遠嚇了一跳,他被迫分兵,自己退守漢源坡,把劍門的防務扔給了手下。劍門雖然是天險,但因為分兵已是兵力不足,在宋軍的猛攻之下也堅守不住。隨後,王全斌又與史延德合力攻陷了漢源坡,俘虜了王昭遠,劍門失守後,成都大門洞開。

在王全斌貢獻劍門的同時,東路軍在攻陷夔州後,繼續溯江挺進,所到之處,無不開城投降。先後佔領了開州、萬州、忠州、遂州、進逼成都。宋軍僅僅用了六十六天,就攻到了成都城下,後蜀皇帝孟昶別無選擇,寫了降表投降了。自此,四十六州、二百四十座縣城及五十三萬戶盡歸大宋所有。

統一南方

在宋軍接連消滅荊湖、蜀地政權後,南唐國主李煜感受到了危機感,不過他面對這種危機感的處理辦法是學習佛法。李煜幻想著佛法無邊,可以幫他渡過危機,甚至還把國庫的錢拿出來招募僧人。一時之間,南唐國都滿大街全是僧人,而這些僧人的開銷全由官府負責,這無疑是加劇了南唐的財政消耗。

趙匡胤在得知南唐的情況後,挑選了一批精通佛法的人,派他們前往南唐,忽悠李煜說他是佛的轉世,而李煜也信以為真,心思也不用在治理國家上了,南方的國力也因此越來越糟糕。對於李煜來說,能保住東南的地盤就可以了,他仍一如既往的向宋朝納貢。趙匡胤想先進攻北漢,為了保證後方,他讓李煜給南漢皇帝劉鋹寫信,勸他歸附宋朝,劉鋹大怒,給李煜罵了一遍,宋太祖決心對西漢用兵。

解析宋太祖的統一之路:南征北戰無敵人,卻屢次打不下北漢

宋滅南漢

公元970年,趙匡胤派潭州防禦使潘美率軍南征。宋軍勢如破竹,接連攻克賀州、昭州、韶州等地,次年,又攻陷了英州、雄州,直逼廣州。劉鋹大驚,準備了十餘艘大船,帶著金銀財寶和後宮嬪妃,想要逃往海外。卻沒想到他還沒上船,他的部下就把船偷走逃命去了。劉鋹走投無路,只好向潘美投降。

南漢滅亡後,李煜更加感覺到驚慌。他為了表示對大宋的忠誠,去掉了“唐”的國號,改稱江南,連政府機構也都下調,不過李煜也有一個底線,就是保持南唐的獨立。可即便李煜這麼做,趙匡胤依然讓李煜入朝,這就讓李煜害怕了,他一邊找藉口推脫,一邊整頓軍備。趙匡胤之所以不進攻南唐,是因為南唐的林仁肇很有本事,宋軍想要減少損失,就必須先除掉此人。

趙匡胤放出風聲,說林人肇打算向宋朝投降。李煜也不知是假,直接把林仁肇處死了。公元973年,趙匡胤以修天下圖經為名,向南唐索要了州縣地圖。之後,趙匡胤再次召李煜入朝,李煜不肯,趙匡胤以此為由,出兵南唐。

曹彬率軍,從蘄陽發兵,攻入南唐境內。首戰便擊破了峽口寨,南唐池州守將棄城而逃,宋軍佔領池州。李煜把希望壓在了水師上,然而,在之後的銅陵之戰中,南唐水師大敗,宋軍繳獲戰艦兩百餘艘。之後,宋軍乘勝追擊,連下蕪湖、當塗,屯兵採石磯。採石磯是金陵門戶,一旦失守,基本就宣告金陵失陷。李煜急忙派出兩萬大軍前往採石磯阻攔宋軍,然而南唐軍隊的戰鬥力實在低下,曹彬在採石磯大敗唐軍,俘虜馬步軍副都監楊收、兵馬都監孫震。

解析宋太祖的統一之路:南征北戰無敵人,卻屢次打不下北漢

宋滅南唐

採石磯失守後,金陵唯一能依靠的只有長江天險了,為此,李煜派出水師一萬、陸軍一萬,在長江阻擋宋軍。趙匡胤為了進攻南唐,派人研究出在寬廣江面搭設浮橋的方法,曹彬用了三天的時間,用巨纜將大船與竹排綁在一起,建起一座巨大的浮橋。

南唐對於宋軍搭設浮橋的事情絲毫不放在心上,他們壓根就認為是不可能的。直到宋軍渡過長江,殺到南唐軍隊眼皮底下才反應過來。曹彬先後在白鷺洲、新林港口大敗敵軍,兵臨金陵城下。

金陵一共有水陸軍十萬餘人,想要猛攻是不可能的。為了給李煜施加壓力,趙匡胤還讓吳越國攻打常州,黃州刺史王明渡江進攻武昌,這些行動都有力地配合了曹彬圍攻金陵的行動。公元975年,金陵之戰爆發。對於宋軍來說,最大的威脅是南唐的水軍,為了削弱南唐水軍的實力,曹彬派部將李漢瓊進攻淮南的南唐水寨,李漢瓊順風燒火,南唐大量戰船被毀。此時的曹彬已經抵達秦淮,南唐的十餘萬大軍不在城牆守著,卻駐紮在城外,因為李煜覺得戰鼓聲影響自己休息。沒了城牆保護的南唐軍隊根本不足威脅,潘美自告奮勇,充當先鋒,曹彬率主力隨後開進,南唐大敗。

為了扭轉戰局,南唐派出一支水師,溯江而上,進攻宋軍搭設的浮橋,想截斷宋軍的退路,以此逼迫糧草不足的宋軍退兵。這個計策是好的,只不過被曹彬發現了,曹彬馬上派潘美截擊南唐水師,大敗。金陵之戰一共持續了十個月,之所以能堅持這麼久,一是南唐實力弱,無法改變戰局,二是曹彬有意控制攻城節奏,減少損失。

解析宋太祖的統一之路:南征北戰無敵人,卻屢次打不下北漢

李煜畫像

李煜之所以沒有投降,是因為外部還有南唐的援軍。南唐將來朱全贇在餬口集結了一支大軍,號稱十五萬。為了增援金陵,朱全贇還修建了巨大的戰艦,從湖口順流而下,打算攻擊宋軍在採石磯的浮橋。可朱全贇的運氣很差,他進攻的時間正好趕上了長江枯水期,巨大的戰艦在有些地方沒法開動。停滯的戰艦令宋軍有機可乘。當時宋軍在北,南唐在南,朱全贇採用火攻,可關鍵時刻風向卻發生了變化,強烈的北風把南唐艦隊燒的大亂,最後一支南唐援軍全軍覆沒。

在援軍失利後,李煜最後的希望也沒有了,只好選擇了投降。十九州一百零八縣成為了大宋的領土。而吳越國後來也投降了宋朝。

折戟北漢

大宋在南方作戰如秋風掃落葉一般,可在北方卻頻頻失敗。早在進攻南方之前,趙匡胤就曾多次進攻北漢,可每次都被契丹援軍打敗,而北漢仗著契丹的幫助,不僅收復失地,還反過來入侵宋朝。這讓趙匡胤很生氣,趙匡胤一生氣,國家立刻旋轉了戰爭齒輪。

解析宋太祖的統一之路:南征北戰無敵人,卻屢次打不下北漢

宋太祖畫像

公元969年,宋軍屯兵潞州、晉州、磁州。二月,曹彬率領先頭部隊向北漢進軍,緊接著,河東行營前軍都部署李繼勳,馬步軍都虞侯紛紛率軍開往前線。為了防止契丹援軍,趙匡胤派韓重贇為北面都部署,時刻關注契丹動向。

而正當宋軍開赴前線的時候,遼國的穆宗被人刺殺,國內大亂的契丹人是無法短時間派出援軍的,如果宋軍能夠快速的平定北漢,那麼契丹就難以救援。出乎意料的是,北漢的抵抗十分頑強。北漢派大將劉繼業、馮進珂屯兵於太原門戶團柏谷。劉繼業深知宋軍的強大,就派指揮使陳延山偵察巡邏,可陳延山非但沒有刺探軍情,反而直接向宋軍投降了。劉繼業只好撤回晉陽,大怒之下的劉繼元就把劉繼業的兵權給削了。

宋軍突破團柏谷,進逼太原。趙匡胤親臨前線,對太原發起總攻。可一個月過去了,宋軍依然毫無進展,反而是北漢守軍,經常以攻為守。可即便如此,若是沒有援軍,太原遲早會被攻陷。遼國新任皇帝遼景宗雖然任用賢能,但畢竟遼國經歷大亂,無法全力支援北漢,派出的幾支部隊還被宋軍擊敗了。

當時間來到了五月,正是河流的豐水期,趙匡胤親自選址決堤,水淹太原城。當時的太原城的外城基本被淹,就連內城也開始進水,北漢想堵住入水口,可在宋軍的密集箭雨下,誰上誰就是死。最後還是漂浮的水草因為累計過多,把入水口就堵住了。

解析宋太祖的統一之路:南征北戰無敵人,卻屢次打不下北漢

宋太祖親征

宋軍在太原城下已經打了五個月,基本上是能用的招術全用上了。宋軍駐紮在城外草地,當雨水來臨時,土地就變得泥濘不堪,再加上衛生條件的惡化,宋軍開始出現了大面積的嘔吐現象,更令趙匡胤擔心的事情也出現了,經過了長時間的穩定,遼景宗收拾了國內殘局,大舉出兵救援北漢。而北漢守軍得知援軍到來,更加堅定了守城的決心。

北漢這塊硬骨頭,宋太祖最終沒能啃下來。雖然沒能攻下太原,但經此一戰,北漢的軍事實力嚴重受損,也別是趙匡胤還把北漢境內的大批百姓遷到了山東、河南一帶,這為後來的宋太宗平定北漢打下了基礎。

公元976年,在宋朝基本統一後,趙匡胤再次對北漢發起進攻。以侍衛馬步軍指揮使党進位統帥,兵分五路進攻。此時的北漢,實力還不如七年前,很快又被打到了太原城下。關鍵時刻,遼國又來救援了,可在雙方正要決戰的時候,宋軍卻退軍了,不是害怕,而是宋太祖趙匡胤駕崩了。

結語

宋太祖沒能平定北漢,可以說是一生的遺憾,而就在即將平定北漢時,卻突然駕崩。縱觀趙匡胤的一生,趙匡胤黃袍加身之後,用他卓越的指揮和超凡的膽識,花費了十三年的時間基本結束了唐末五代以來的割據局面,重現恢復了華夏的統一。讓天下百姓免於戰火,對經濟發展及社會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雖說他改變軍制導致了後代宋朝軍事實力的削弱,但他做到了他所處時代應該做的事情,那就是防止統一再度分裂。宋太祖減輕徭役,興修水利,勸獎農桑等開明政策,很快就改變了長年戰亂所造成的影響,也將宋朝推向了繁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