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宋太祖的统一之路:南征北战无敌人,却屡次打不下北汉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大一统的观念,而对于刚刚登基的赵匡胤来说,摆在他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统一南北,再次将分裂变为统一。此时的中华大地北方有北汉,南方有南唐、吴越、后蜀、南平、南汉、楚等割据势力。在这些势力中,北汉对宋朝的威胁最大,但因为背靠契丹,所以赵匡胤与赵普制定了“先南后北”的战略计划。

平定荆湖

公元962年十月,格局湖南等地的武平节度使周行逢去世,在病逝之前,周行逢把权力交给了自己十一岁的儿子周保权,这引起了张文表的不满。张文表与周行逢曾一起出生入死,张文表一直认为周行逢会把节度使的位置交给自己,但他没想到周行逢却把权力都交给了周行保。张文表随即起兵反叛,率军攻入了潭州。周保权一边派杨师璠抵御进攻,一边派人向荆南节度使高保勖求援。不过,高保勖在这个时候却突然病逝了,职位由他的侄儿高继冲担任。

解析宋太祖的统一之路:南征北战无敌人,却屡次打不下北汉

荆湖节度使的先后去世,再加上地区叛乱,这让赵匡胤看到了出兵的机会。次年,赵匡胤任山南东道节度使慕容延钊为湖南道行营都部署,枢密副使李处耘为都监,以救援周保权为名义,出兵讨伐张文表。赵匡胤让李处耘以借道的名义在攻打张文表时乘机占领荆南。

李处耘派人出使荆南,向荆南节度使高继冲提出了借道的请求。高继冲刚刚上任,经验不足,就把大权都交给了孙光宪、梁延嗣等人。孙光宪直接主张归附赵匡胤以保富贵,而荆南兵马副使李景威却坚决反对,这让高继冲一直犹豫不决。在荆南内部僵持的时候,李处耘早已率军行至离江陵百里的荆门,高继冲只得先派梁延嗣以犒军为名,前去打探宋军的的真实意图。李处耘对梁延嗣保证,自己率军只是借道,没有其他的意图,梁延嗣大喜,派人快马通报高继冲。

“兵者,诡道也。”在梁延嗣刚派出信使之后,李处耘率领数千骑兵,向江陵出发。第二天一早就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江陵城外,高继冲大惊失色,以为宋军主力已到,赶忙出城迎接,却不想直接被李处耘给绑了。而江陵守军见到自己首领被人绑架了也不敢轻举妄动,最后只好投降了。从此,荆南三州十七县成为了宋朝领土。

前面说过,宋朝出兵,是以帮助周保权剿灭张文表为名义的。在李处耘占领荆南的同时,周保权在左右的帮助下已经消灭了张文表。李处耘并没有因为名义失效而退兵,他直接率军进逼郎州。周保权想投降,无奈手下将领不同意,最后只得率军抵抗。

周保权陈兵于三江口,与李处耘展开大战,宋军刚刚占领荆南,士气正盛,且军事实力本身也优于湖南军。此战,周保权大败,李处耘顺势攻占了岳州,继而一举攻占了周保权所在的郎州,占领了湖南十四州、六十六县。

消灭后蜀

在占领荆湖之地后,宋太祖任晖为凤州团练使,专门负责收集蜀地的山川地势及其他信息。不过,赵匡胤虽有进攻蜀地之心,却没有出兵的名义。而且最主要的是,北路进攻北汉的部队背契丹援军打败,延缓了赵匡胤进攻蜀地的时间。

宋军北部战事的失利,让后蜀皇帝孟昶看到了机会,他派孙遇、赵彦涛等人穿过宋朝地域,进入北汉,想要联合北汉共同出兵进攻宋朝。然而,这次出使的领头人赵彦涛却认为后蜀根本打不过宋朝,与其九死一生前往北汉,不如直接投靠宋朝,还能博取功名。在这样一种思维下,赵彦涛偷窃迷信,连夜向开封城跑去。

当赵匡胤取得密信后,他知道进攻后蜀的名义来了。公元964年,宋军兵分两路,一路由王全斌率领,从凤州出发,另一路由刘光义率领,从荆南溯江而上。

北部的王全斌一路势如破竹,先是攻下了兴州,紧接着又攻陷了鱼关、白水阁等二十多处关卡,还生擒了后蜀大将韩保正以及缴获了七十多万斛。在无力抵抗宋军的情况下,后蜀只能将进入蜀地的栈道烧毁。不过,虽然蜀道烧毁,但进入蜀地的道路并不是只有一条。王全斌兵分两路,一路修补栈道,另一路走更加艰险的罗川路。到了宋朝时期,工程技术远非秦汉时期相比,栈道很快就被宋军修复了,两路大军轻而易举的就在三泉(四川旺苍)会师。

解析宋太祖的统一之路:南征北战无敌人,却屡次打不下北汉

宋灭后蜀

即便宋军已经攻入境内,后蜀军队仍然相信宋军打不过来,他们以为烧毁栈道就可以抵抗住宋军,就连江上的桥都没有拆毁。宋军夜晚突然袭击,夺取桥梁,主力连夜过河,大败后蜀军队,后蜀退守大漫天寨。王全斌兵分三路,夹击大漫天寨,生擒后蜀义州刺史王审超。

攻取大漫天寨之后,王全斌乘胜追击,夺取利州。而后蜀前线指挥官,自号蜀中卧龙的王昭远一路撤退,退守剑门。

在北路军连战连胜的同时,东路军也取得了进展。刘光义、曹彬率军从归州出发,溯长江而上,接连攻克了后蜀设在两岸的松木、巫山等军事要塞,生擒了后蜀战棹都指挥使袁德宏,掳获敌舰二百余艘。

不过,即便东线同样失利,但后蜀上下对东线依旧保持信心。因为后蜀在夔州设立了坚固的防御阵线。为了防止外敌通过长江溯江而上,后蜀很早就开始经营夔州防线,在江面上拉起了巨大的铁索,再把巨大的浮木串起来,横跨两岸。不仅如此,后蜀还在两岸配备了大量的投石机,一旦宋军水师被铁索阻拦,投石机再投出巨石,那么困在江面上的战船瞬间就会沉没。

解析宋太祖的统一之路:南征北战无敌人,却屡次打不下北汉

夔州防线的地理位置

可惜的是,赵匡胤在进攻后蜀前,早就将后蜀的防御体系打探清楚,在出兵之前,他就告诉刘光义,进攻夔州时,不应再江面战斗,应暗地派出步兵、骑兵,在陆地发动进攻。刘光义率军进到离夔州三十里时,大军停止前进,派出步骑秘密登陆突袭后蜀阵地。后蜀十分相信水上防御线,但却忽视了陆地的重要性,宋军的突然袭击,摧毁了投石机,并破坏了铁索浮木,后蜀精心经营的防线瞬间就被突破了。刘光义一看江面防线已破,直接挥舟进攻夔州,蜀军大败,退守白帝城。

后蜀宁江节度使高彦俦认为应该坚壁清野,跟宋军打消耗战,可监军武守谦却认为应该坚决反击,速战速决。武守谦不顾高彦俦的反对,私自带领一千人马出城决战。结果很明显,武守谦大败,宋军乘机攻城,很快就杀入城内。高彦俦在巷战展开反击,自知无力回天,回府自焚。

就这样,宋军在北线和东线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蜀地依靠的两处天险均被宋军攻破,后蜀灭亡也只是时间问题了。公元965年,修正过后的王全斌从利州直扑剑门。剑门是天险之地,易守难攻,后蜀在这里部署了一万精兵。人算不如天算,之前投降的后蜀士兵知道有一条小道可以直接通往剑门以南,王全斌立刻派史延德率军从小道直抄剑门后方。

当宋军突然出现在剑门以南时,王昭远吓了一跳,他被迫分兵,自己退守汉源坡,把剑门的防务扔给了手下。剑门虽然是天险,但因为分兵已是兵力不足,在宋军的猛攻之下也坚守不住。随后,王全斌又与史延德合力攻陷了汉源坡,俘虏了王昭远,剑门失守后,成都大门洞开。

在王全斌贡献剑门的同时,东路军在攻陷夔州后,继续溯江挺进,所到之处,无不开城投降。先后占领了开州、万州、忠州、遂州、进逼成都。宋军仅仅用了六十六天,就攻到了成都城下,后蜀皇帝孟昶别无选择,写了降表投降了。自此,四十六州、二百四十座县城及五十三万户尽归大宋所有。

统一南方

在宋军接连消灭荆湖、蜀地政权后,南唐国主李煜感受到了危机感,不过他面对这种危机感的处理办法是学习佛法。李煜幻想着佛法无边,可以帮他渡过危机,甚至还把国库的钱拿出来招募僧人。一时之间,南唐国都满大街全是僧人,而这些僧人的开销全由官府负责,这无疑是加剧了南唐的财政消耗。

赵匡胤在得知南唐的情况后,挑选了一批精通佛法的人,派他们前往南唐,忽悠李煜说他是佛的转世,而李煜也信以为真,心思也不用在治理国家上了,南方的国力也因此越来越糟糕。对于李煜来说,能保住东南的地盘就可以了,他仍一如既往的向宋朝纳贡。赵匡胤想先进攻北汉,为了保证后方,他让李煜给南汉皇帝刘鋹写信,劝他归附宋朝,刘鋹大怒,给李煜骂了一遍,宋太祖决心对西汉用兵。

解析宋太祖的统一之路:南征北战无敌人,却屡次打不下北汉

宋灭南汉

公元970年,赵匡胤派潭州防御使潘美率军南征。宋军势如破竹,接连攻克贺州、昭州、韶州等地,次年,又攻陷了英州、雄州,直逼广州。刘鋹大惊,准备了十余艘大船,带着金银财宝和后宫嫔妃,想要逃往海外。却没想到他还没上船,他的部下就把船偷走逃命去了。刘鋹走投无路,只好向潘美投降。

南汉灭亡后,李煜更加感觉到惊慌。他为了表示对大宋的忠诚,去掉了“唐”的国号,改称江南,连政府机构也都下调,不过李煜也有一个底线,就是保持南唐的独立。可即便李煜这么做,赵匡胤依然让李煜入朝,这就让李煜害怕了,他一边找借口推脱,一边整顿军备。赵匡胤之所以不进攻南唐,是因为南唐的林仁肇很有本事,宋军想要减少损失,就必须先除掉此人。

赵匡胤放出风声,说林人肇打算向宋朝投降。李煜也不知是假,直接把林仁肇处死了。公元973年,赵匡胤以修天下图经为名,向南唐索要了州县地图。之后,赵匡胤再次召李煜入朝,李煜不肯,赵匡胤以此为由,出兵南唐。

曹彬率军,从蕲阳发兵,攻入南唐境内。首战便击破了峡口寨,南唐池州守将弃城而逃,宋军占领池州。李煜把希望压在了水师上,然而,在之后的铜陵之战中,南唐水师大败,宋军缴获战舰两百余艘。之后,宋军乘胜追击,连下芜湖、当涂,屯兵采石矶。采石矶是金陵门户,一旦失守,基本就宣告金陵失陷。李煜急忙派出两万大军前往采石矶阻拦宋军,然而南唐军队的战斗力实在低下,曹彬在采石矶大败唐军,俘虏马步军副都监杨收、兵马都监孙震。

解析宋太祖的统一之路:南征北战无敌人,却屡次打不下北汉

宋灭南唐

采石矶失守后,金陵唯一能依靠的只有长江天险了,为此,李煜派出水师一万、陆军一万,在长江阻挡宋军。赵匡胤为了进攻南唐,派人研究出在宽广江面搭设浮桥的方法,曹彬用了三天的时间,用巨缆将大船与竹排绑在一起,建起一座巨大的浮桥。

南唐对于宋军搭设浮桥的事情丝毫不放在心上,他们压根就认为是不可能的。直到宋军渡过长江,杀到南唐军队眼皮底下才反应过来。曹彬先后在白鹭洲、新林港口大败敌军,兵临金陵城下。

金陵一共有水陆军十万余人,想要猛攻是不可能的。为了给李煜施加压力,赵匡胤还让吴越国攻打常州,黄州刺史王明渡江进攻武昌,这些行动都有力地配合了曹彬围攻金陵的行动。公元975年,金陵之战爆发。对于宋军来说,最大的威胁是南唐的水军,为了削弱南唐水军的实力,曹彬派部将李汉琼进攻淮南的南唐水寨,李汉琼顺风烧火,南唐大量战船被毁。此时的曹彬已经抵达秦淮,南唐的十余万大军不在城墙守着,却驻扎在城外,因为李煜觉得战鼓声影响自己休息。没了城墙保护的南唐军队根本不足威胁,潘美自告奋勇,充当先锋,曹彬率主力随后开进,南唐大败。

为了扭转战局,南唐派出一支水师,溯江而上,进攻宋军搭设的浮桥,想截断宋军的退路,以此逼迫粮草不足的宋军退兵。这个计策是好的,只不过被曹彬发现了,曹彬马上派潘美截击南唐水师,大败。金陵之战一共持续了十个月,之所以能坚持这么久,一是南唐实力弱,无法改变战局,二是曹彬有意控制攻城节奏,减少损失。

解析宋太祖的统一之路:南征北战无敌人,却屡次打不下北汉

李煜画像

李煜之所以没有投降,是因为外部还有南唐的援军。南唐将来朱全赟在糊口集结了一支大军,号称十五万。为了增援金陵,朱全赟还修建了巨大的战舰,从湖口顺流而下,打算攻击宋军在采石矶的浮桥。可朱全赟的运气很差,他进攻的时间正好赶上了长江枯水期,巨大的战舰在有些地方没法开动。停滞的战舰令宋军有机可乘。当时宋军在北,南唐在南,朱全赟采用火攻,可关键时刻风向却发生了变化,强烈的北风把南唐舰队烧的大乱,最后一支南唐援军全军覆没。

在援军失利后,李煜最后的希望也没有了,只好选择了投降。十九州一百零八县成为了大宋的领土。而吴越国后来也投降了宋朝。

折戟北汉

大宋在南方作战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可在北方却频频失败。早在进攻南方之前,赵匡胤就曾多次进攻北汉,可每次都被契丹援军打败,而北汉仗着契丹的帮助,不仅收复失地,还反过来入侵宋朝。这让赵匡胤很生气,赵匡胤一生气,国家立刻旋转了战争齿轮。

解析宋太祖的统一之路:南征北战无敌人,却屡次打不下北汉

宋太祖画像

公元969年,宋军屯兵潞州、晋州、磁州。二月,曹彬率领先头部队向北汉进军,紧接着,河东行营前军都部署李继勋,马步军都虞侯纷纷率军开往前线。为了防止契丹援军,赵匡胤派韩重赟为北面都部署,时刻关注契丹动向。

而正当宋军开赴前线的时候,辽国的穆宗被人刺杀,国内大乱的契丹人是无法短时间派出援军的,如果宋军能够快速的平定北汉,那么契丹就难以救援。出乎意料的是,北汉的抵抗十分顽强。北汉派大将刘继业、冯进珂屯兵于太原门户团柏谷。刘继业深知宋军的强大,就派指挥使陈延山侦察巡逻,可陈延山非但没有刺探军情,反而直接向宋军投降了。刘继业只好撤回晋阳,大怒之下的刘继元就把刘继业的兵权给削了。

宋军突破团柏谷,进逼太原。赵匡胤亲临前线,对太原发起总攻。可一个月过去了,宋军依然毫无进展,反而是北汉守军,经常以攻为守。可即便如此,若是没有援军,太原迟早会被攻陷。辽国新任皇帝辽景宗虽然任用贤能,但毕竟辽国经历大乱,无法全力支援北汉,派出的几支部队还被宋军击败了。

当时间来到了五月,正是河流的丰水期,赵匡胤亲自选址决堤,水淹太原城。当时的太原城的外城基本被淹,就连内城也开始进水,北汉想堵住入水口,可在宋军的密集箭雨下,谁上谁就是死。最后还是漂浮的水草因为累计过多,把入水口就堵住了。

解析宋太祖的统一之路:南征北战无敌人,却屡次打不下北汉

宋太祖亲征

宋军在太原城下已经打了五个月,基本上是能用的招术全用上了。宋军驻扎在城外草地,当雨水来临时,土地就变得泥泞不堪,再加上卫生条件的恶化,宋军开始出现了大面积的呕吐现象,更令赵匡胤担心的事情也出现了,经过了长时间的稳定,辽景宗收拾了国内残局,大举出兵救援北汉。而北汉守军得知援军到来,更加坚定了守城的决心。

北汉这块硬骨头,宋太祖最终没能啃下来。虽然没能攻下太原,但经此一战,北汉的军事实力严重受损,也别是赵匡胤还把北汉境内的大批百姓迁到了山东、河南一带,这为后来的宋太宗平定北汉打下了基础。

公元976年,在宋朝基本统一后,赵匡胤再次对北汉发起进攻。以侍卫马步军指挥使党进位统帅,兵分五路进攻。此时的北汉,实力还不如七年前,很快又被打到了太原城下。关键时刻,辽国又来救援了,可在双方正要决战的时候,宋军却退军了,不是害怕,而是宋太祖赵匡胤驾崩了。

结语

宋太祖没能平定北汉,可以说是一生的遗憾,而就在即将平定北汉时,却突然驾崩。纵观赵匡胤的一生,赵匡胤黄袍加身之后,用他卓越的指挥和超凡的胆识,花费了十三年的时间基本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的割据局面,重现恢复了华夏的统一。让天下百姓免于战火,对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虽说他改变军制导致了后代宋朝军事实力的削弱,但他做到了他所处时代应该做的事情,那就是防止统一再度分裂。宋太祖减轻徭役,兴修水利,劝奖农桑等开明政策,很快就改变了长年战乱所造成的影响,也将宋朝推向了繁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