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華事務所再遭“遺棄”近30家上市公司解約

8月27家上市公司與瑞華解聘


根據Wind信息,8月共有27家公司發佈公告,將瑞華變更為別家會計師事務所。關於變更原因,多家公司表示:瑞華已連續為公司提供審計服務多年,為保持審計獨立性,擬更換公司年度審計服務的會計師事務所。

公開資料顯示,瑞華現有從業人員9000多名、註冊會計師2600名、合夥人320名、全國會計領軍人才23名。

2018年由瑞華審計年報的上市公司共有317家,加上科創板新上市的瀾起科技、天準科技,總數量達到319家。

  瑞華官網顯示,截至5月31日,瑞華服務的A股上市公司客戶共有316家,由瑞華提供審計服務的擬上市公司有數十家。而上述上市公司的再融資項目都有可能受到牽連。

7月26日,證監會在官網披露了最新IPO排隊情況,瑞華負責的29家IPO項目均被暫停,包括10個主板排隊項目,7箇中小板排隊項目以及12個創業板排隊項目。


瑞華事務所再遭“遺棄”近30家上市公司解約

“分手”的信號


新三板的蔚林股份算是第一家,此後上市公司天鐵股份、通裕重工、尚緯股份、太陽紙業也陸續披露了更換審計機構的公告。

“分手”之前,隆基股份還不免“客氣”一番,稱:“瑞華在執業過程中堅持獨立審計原則,勤勉盡職,公允地發表審計意見,客觀、公正、準確地反映公司財務報表及內部控制情況,切實履行了審計機構的職責,從專業角度維護了公司及股東的合法權益。”

而相關業內人士則表示對“及早切割”的認同。有業內人士表示,從目前的形勢來看,由瑞華審計的項目已經基本上無法得到監管部門的認同,想要通過等待來解決問題已經不現實,上市公司應該早做規劃,最好更換新的會計師事務所,將擱淺業務儘早重啟,從而減少損失。

瑞華是否“勤勉盡責”?

瑞華事務所再遭“遺棄”近30家上市公司解約

此次訴訟,事出華澤鈷鎳一案。證監會認為,瑞華所為成都華澤鈷鎳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澤鈷鎳”)2013、2014年年度報告的審計機構,對上述兩年年度報告均出具了標準無保留的審計意見,認定瑞華所的審計報告存在虛假記載的情形。

證監會調查認定,華澤鈷鎳在2013、2014年度和2015年上半年累計發生向關聯方提供資金的關聯交易8.9億元、30.4億元、14.9億元,分別佔最近一期經審計淨資產的84%、258%、106%,截至2015年6月30日關聯方資金佔用餘額達13.3億元。

證監會認為,《證券法》第二百二十三條明確規定,“證券服務機構未勤勉盡責,所製作、出具的文件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的,責令改正,沒收業務收入,暫停或者撤銷證券服務業務許可,並處以業務收入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撤銷證券從業資格,並處以三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經查,瑞華所在對華澤鈷鎳2013、2014年年報審計過程中未勤勉盡責,出具的文件存在虛假記載,應當依法承擔責任。

對此證監會認為,瑞華所在對華澤鈷鎳2013年度、2014年度財務報表審計時,未勤勉盡責,出具了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其出具的審計報告存在虛假記載。

8月27日的庭審直播顯示,原告瑞華所、王曉江(瑞華所陝西分所項目經理)、劉少鋒(瑞華所陝西分所合夥人)、張富平(瑞華所陝西分所所長、合夥人)四方不服證監會的行政處罰決定。2019年6月28日提出起訴,原告的訴訟請求是,證監會撤銷作出的2018年126號行政處罰決議。雙方的焦點在於“瑞華所是否做到了勤勉盡責”。

對於瑞華所方面的訴訟請求,在庭審直播中,證監會對此予以反駁。

證監會相關人士表示,“華澤鈷鎳2013年12月31日的票據佔到總資產的三分之一以上,盤點的時候成了0,也就是不到2個月的時間;到了2014年出現了同樣的情況,就屬於非常異常的情況,審計機構沒有保持應有的職業懷疑。”

“至少應該提前關注,又出現了這種情況,是不是應該引起懷疑?(這)是一個基本的職業態度。”該人士進一步稱。

“審計工作中,審計的基礎是會計財務資料,如果被審計對象沒有提供相應的會計資料,審計單位很難做出正確審計。”在庭審中,瑞華所相關方則表示。

“有許多舞弊問題來自上市公司大股東的精心策劃,無論是投行還是審計機構,在審查相關情況時存在固有侷限性,會導致中介機構在相關舞弊被查處之後,遭到誤傷。”一位投行人士受訪時表示。

業內人士也表示,在上市公司頻繁“爆雷”的背景下,尤其是財務造假頻發、體外融資風險頻繁暴露的情況下,審計機構作為市場化機構,僅依託市場化手段,很難發現上市公司違規線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