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貓腳杯”背後的營銷套路,你懂嗎?

無數的“新零售”專家告訴我們,未來的新零售門店,將會集“零售、體驗、社交、服務、引流、轉化甚至辦公”為一體,搞得很複雜很生態,其實,我一直在想,司空見慣的咖啡店不是早就實現這些功能了嗎?為什麼不去好好研究一下咖啡店呢?所以,我的觀點就是,研究咖啡店等同於研究新零售。


網紅“貓腳杯”背後的營銷套路,你懂嗎?


其實近幾年,咖啡店的日子可以說是冰火兩重天,首先不得不提的是星巴克,中國市場當仁不讓的老大,70% 的毛利率,700多億元的市場規模,以及遠高於全球市場的年增長率,這些都讓星巴克在中國足以傲視群雄。近幾年,雖然湧現出了不少競爭對手,但還真沒發現有哪一家真正撼動了星巴克的江湖地位。最老牌的“上島咖啡”早就不上道了,一度走紅的韓版系咖啡店品牌,如”漫咖啡(maan coffee)”、“zoo咖啡”等,確實走出了差異化路線,比如前者的免費精美甜點,後者的以動物為主題的文化創意活動,都給消費者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無奈受眾人群似乎總是那些帶點布爾喬亞情節的小眾群體,導致翻桌率太低,終究難成大氣。前兩年曾經風光一時的“連咖啡(coffee box)”剛出江湖時打著移動咖啡的大旗,著實讓人耳目一新,但現在已現頹勢,部分門店尤其是鬧市區的門店已經陸續關店,官方也發聲說2019年要控制擴張規模。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的電梯廣告很耐看,模式也還不錯,只是還在燒錢,痛並快樂著,不知能不能熬到下一輪融資,祝福它吧。


網紅“貓腳杯”背後的營銷套路,你懂嗎?


工作原因,經常光顧星巴克。咖啡味道先不談,本來壓根兒也不懂,但仔細觀察,你會發現星巴克的一些小小的細節,卻隱隱折射出了它的商業智慧和商業邏輯,值得我們學習。


網紅“貓腳杯”背後的營銷套路,你懂嗎?


一、關於產品的內容營銷和引流——“貓爪杯”。2月26日,星巴克推出春季版“2019星巴克櫻花盃”。其中,一款“貓爪杯”迅速走紅,成為爆品。可以說星巴克的貓爪杯,是整個新零售領域今年春天最吸引眼球的一大營銷案例。其實,每年不同季節,星巴克都會專門開發應季食品或相應衍生品進行營銷造勢和引流,比如端午節的“星冰粽”、中秋節的“女神月餅”及各種限量款或聯名款的杯子。並且每每通過自媒體引流造勢從而引爆營銷,這次也不例外。這個案例裡有產品、有內容、有營銷、有轉化,為什麼會成為90、95後津津樂道的話題並且瘋狂轉發,值得我們研究。


網紅“貓腳杯”背後的營銷套路,你懂嗎?


二、關於服務體驗的潛移默化——“排隊”。你應該早就發現了,星巴克店裡不論顧客多少,永遠是橫排排隊。是空間問題嗎?肯定不是。其實這是因為星巴克要追求慢節奏的消費體驗,不溫不火不急不躁。橫排排隊在心理上比豎排排隊要慢,但更加有利於溝通交流,顧客也更靠近櫃檯,同時對產品的注意力停留率也更高,既體現了“溝通與平等”這一時代屬性,也能提高注意力經濟,提高銷售量。小動作有大意義啊。


網紅“貓腳杯”背後的營銷套路,你懂嗎?


三、關於產品定價的貓膩——“依雲礦泉水”。你會發現,星巴克同時還在櫃檯上售賣“依雲”礦泉水,明碼標價,20-30多元不等,這個牌子的礦泉水堪稱礦泉水裡的土豪,和星巴克裡最便宜的美式咖啡價格相當,迄今為止,在我的若干次消費經驗裡,我從沒有見過哪一位顧客在星巴克裡購買依雲礦泉水。那它為什麼還要擺放依雲呢?其實,這就是給消費者一個心理暗示,水都20多了,咖啡30多你還覺得貴嗎?這就是定價心理學:“人類的主觀感受主要來自於對比”,這話一點不假。


網紅“貓腳杯”背後的營銷套路,你懂嗎?


四、關於人性文化——“星巴克的服務員不輕易笑”。你會發現,星巴克的服務員對誰都一副不卑不亢的態度,當然絕不能說冷漠,但絕對不會輕易送微笑給你。這一點和國內的海底撈、西貝等完全不同。這就是人家的文化,星巴克不會因為你的穿著、氣質而有所偏見,更不會因為你佔著座卻不消費而對你有所怠慢(這種情況當然也是少數)。當然,也許喝咖啡在國外的文化裡,和我們在“中國蘭”吃碗拉麵也差不多,本來也無需自視不凡,但這個對顧客一視同仁有禮有節確實是星巴克所推崇的“人性文化”的體現。我也親眼見過農民工打扮的工人朋友在星巴克店裡坐著等人,據我回憶,不論顧客還是店員,當時也沒有誰覺得有什麼奇怪——其實本來也無需奇怪,人家沒礙著你什麼事啊,但換做國內的一些餐飲飲品店,估計就是另一種境遇了。星巴克的人性文化還體現在顧客多時,店員會在你的杯子上標註上你的姓氏或名字,讓人有一種量身定製的親近感。

以上幾點僅僅是從消費者的眼光去看待星巴克咖啡的經營之道。這些地方雖然小,但值得玩味。所以說,不要小看了咖啡店,這裡面有很深的商業理論和零售理念,平凡的背後往往孕育著不平凡的偉大。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注抖音

jqsxy5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